传蜡汉宫春厌浥,绝缨楚馆夜阑干。

申时行明代〕《烛泪

风袭帘帷炬色寒,鲛珠错落泻银盘。
红绡半湿金莲吐,紫焰微销玉箸残。
传蜡汉宫春厌浥,绝缨楚馆夜阑干。
须知归院承恩日,涓滴还将雨露看。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传蜡汉宫厌浥绝缨楚馆夜阑

传蜡(傳蠟)chuán là
唐 韩翃 《寒食》诗:“春城舞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 汉 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谓寒食节宫中钻新火燃烛,以赐贵戚近臣,然后传之于民。 明 张煌言 《清明感怀》诗:“传蜡祗成前代事,藏烟何意异时名。”参见“ 传火 ”。  ——《漢語大詞典》
汉宫(漢宫)hàn gōng
汉 朝宫殿。亦借指其他王朝的宫殿。 南朝 陈后主 《昭君怨》诗:“图形 汉 宫里,遥聘单于庭。” 唐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翰》诗:“日月低 秦 树,乾坤绕 汉 宫。” 明 陶望龄 《沛县过高帝庙》诗:“魂魄来游长此地, 汉 宫秋色近如何?”  ——《漢語大詞典》
春 chūn《國語辭典》

春 [ chūn ]

  1. 四季之首。自立春至立夏間,陰曆是正月、二月、三月,陽曆是三月、四月、五月。
  2. 年、歲。三國魏·曹植〈雜詩〉六首之三:「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
  3. 生機。如:「妙手回春」。
  4. 男女間相慕悅的情感。如:「思春」。《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5. 春色、喜色。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6. 東方。南朝宋·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遊曲阿後湖作〉詩:「春方動辰駕,望幸傾五州。」
  7. 春,酒名。是春釀冬熟的酒。唐‧李肇《國史補》卷下:「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
  1. 春日的。如:「春風」、「春雷」。
厌浥(厭浥)yā yì
潮湿。《诗·召南·行露》:“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毛 传:“厌浥,湿意也。” 唐 皮日休 《桃花赋》:“玉露厌浥,妖红坠湿。” 金 冯延登 《春雨》诗:“今宵客梦知安稳,厌浥新凉到枕幃。”《天雨花》第三回:“厌浥行露卿知否?夜行无烛可曾闻?”  ——《漢語大詞典》
绝缨(絶纓)jué yīng
1.扯断结冠的带。据 汉 刘向 《说苑·复恩》载: 楚庄王 宴群臣,日暮酒酣,灯烛灭。有人引美人之衣。美人援绝其冠缨,以告王,命上火,欲得绝缨之人。王不从,令群臣尽绝缨而上火,尽欢而罢。后三年, 晋 与 楚 战,有 楚 将奋死赴敌,卒胜 晋 军。王问之,始知即前之绝缨者。后遂用作宽厚待人之典。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絶缨盗马之臣赦, 楚 赵 以济其难。” 唐 陈子昂 《座右铭》:“ 秦穆 饮盗马, 楚 客报絶缨。”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钱起》:“况宾无絶缨之嫌,主无投辖之困。”
2.用以形容男女聚会,不拘形迹。 宋 柳永 《迎新春》词:“香径里,絶缨掷果无数。” 清 无名氏 《韵香传》:“絶缨错舃,纸醉金迷,卜昼卜夜,欢乐未央。”  ——《漢語大詞典》
楚馆(楚館,楚舘)chǔ guǎn
亦作“ 楚舘 ”。
(1). 楚 地馆舍。亦泛指旅舍。 宋 欧阳修 《送京西提刑赵学士》诗:“ 楚 舘尚看 淮 月色, 嵩 云应过 虎关 迎。” 元 萨都剌 《再过界首驿》诗:“官船到岸人多识, 楚 舘题诗客又来。”
(2).旧时指歌舞场所。 宋 柳永 《西平乐》词:“ 秦 楼凤吹, 楚 馆云约。” 明 无名氏 《赠书记·归茔遘侠》:“况且青年该力学, 楚 馆岂可留心。” 明 范受益 王錂 《寻亲记·告借》:“你若娶 秦 楼女, 楚 馆人,我也甘心不论。”参见“ 楚馆秦楼 ”。  ——《漢語大詞典》
夜阑(夜闌)yè lán
夜残;夜将尽时。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一:“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宋 苏轼 《临江仙·夜归临皋》词:“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餘生。” 明 何景明 《雨中留蔡黄二亲》诗:“年华滚滚相逢少,莫厌扳留到夜阑。” 刘湛秋 《写在烈日下的报告》:“这时候,繁星满天,夜阑人静。”  ——《漢語大詞典》
干 ( 乾 幹 ) gān/gàn《國語辭典》

干 [ gān ]

  1. 武器名。用來阻擋刀箭、護衛身軀的盾牌。《書經·牧誓》:「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韓非子·五蠹》:「乃修教三年,執干戚舞,有苗乃服。」
  2. 參見「天干 」條。
  3. 水畔、岸邊。《詩經·魏風·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唐·杜甫〈有客〉詩:「豈有文章驚海內,謾勞車馬駐江干。」
  4. 經脫水加工製成的乾燥食品。如:「筍干」、「豆腐干」。通「乾」。
  5. 成群有關係的人。《紅樓夢·第五九回》:「那婆子深妒襲人、晴雯一干人。」
  6. 姓。如晉代有干寶。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冒犯、觸犯。如:「干犯」。《左傳·文公四年》:「君辱貺之,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
  2. 求取、營求。《論語·為政》:「子張學干祿。」《公羊傳·定公四年》:「伍子胥父誅乎楚,挾弓而去楚,以干闔廬。」
  3. 強行參預。如:「干涉」、「干政」。清·徐珂《清稗類鈔·帝德類·咸豐季年三奸伏誅》:「三奸盤結,同干大政。」
  4. 相關、有關聯。如:「相干」。《水滸傳·第五二回》:「莊客李大救主,誤打死人,非干我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