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公长啸兴不浅,阮籍沈酣狂欲舞。

陆师道明代〕《八月十六日同文太史诸公登郊台觞治平寺竹下

阖闾城西佳山水,况复秋清风日美。
百斛游船稳于屋,锦帆瑶席空明里。
黄山西转古横塘,五坞云深盘上方。
飞桥连跨石湖口,螭影相衔明镜旁。
夕阳把酒郊台上,峰色湖光回相向。
表里河山忆伯图,逶迤峦岭开行障。
白云袅袅紫薇村,湖光荡薄入瑶樽。
夕霏掩隐梵王阁,松径行穿山寺门。
山僧不归钟磬隔,桐竹虚堂翠光射。
疏影低摇醽醁寒,玉人笑倚琅玕碧。
可怜落日情依依,空林栖鸟催人归。
兰舟不解惜清夜,坐待圆景升宵晖。
胡床醉剧金鳌背,徙倚凭栏酒频酹。
薄云灏气互吐吞,坐看东天尚蒙昧。
须臾光射灵虚宫,玉盘飞出沧海东。
金波奕奕掣千电,彩云皎皎腾双虹。
时时清汉微氛度,隐隐冰轮驰薄雾。
掩抑徘徊未全露,靳取清光照归路。
画鹢翩翩凌广寒,俯看碧浪跃银丸。
百花洲边花色昼,花中楼阁明朱栏。
此时杯行何足数,歌声遏云酒如雨。
庾公长啸兴不浅,阮籍沈酣狂欲舞。
莫愁露湿紫绮裘,月光常随青翰舟。
君不见胥门抉目郊台圯,何不清霄秉烛游。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长啸沈酣

庾 yǔ《國語辭典》

庾 [ yǔ ]

  1. 没有顶盖、露天的谷仓。《诗经·小雅·楚茨》:「我仓既盈,我庾维亿。」汉·毛亨·传:「露积曰庾。」《史记·卷一○·孝文本纪》:「发仓庾以振贫民,民得卖爵。」
  2. 量词。古代计算容量的单位。相当于十六斗。《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能货子犹为高氏后,粟五千庾。」晋·杜预·注:「庾,十六斗。」《论语·雍也》:「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
  3. 姓。如北周时有庾信。
公 gōng《國語辭典》

公 [ gōng ]

  1. 平分。《说文解字·八部》:「公,平分也。」
  2. 使多数人得知或分享。如:「公诸世人」、「公诸同好」。
  1. 一种古代的爵位,位居五等之首。《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2. 称谓:➊ ​ 对祖父的称呼。如:「外公」。➋ ​ 对年长或有地位者的尊称。如:「主公」、「老公公」。➌ ​ 妇人称丈夫的父亲为「公」。如:「公公」、「公婆」。
  3. 对同辈的敬称。《史记·卷七六·平原君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4. 平正无私。如:「因公忘私」。《书经·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韩非子·五蠹》:「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
  5. 有关众人的事物。如:「办公」。
  6. 姓。如汉代有公俭。
  1. 属于大众的。如:「公费」、「公物」、「公筷」、「公海」。
  2. 雄性的。如:「公鸡」。
  1. 不掩饰、不隐藏的。如:「公然」。《隋书·卷七○·杨玄感传》:「朋党相扇,货贿公行。」
  2. 国家负责的。如:「公营」、「公告地价」。
长啸(長嘯)cháng xiào
(1).大声呼叫。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长啸哀鸣,翩幡互经。” 宋 岳飞 《满江红·写怀》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许地山 《空山灵雨·生》:“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
(2).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述志。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论。” 宋 苏轼 《和林子中待制》:“早晚 渊明 赋《归去》,浩歌长啸老 斜川 。”《群音类选·四节记·复游赤壁》:“长啸若轻狂,振山林谷应如璜。”
(3).钟之别名。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乐器名》:“鐘,一名为长啸。”  ——《漢語大詞典》
兴 ( 興 ) xīng/xìng
兴 [ xīng ]
  1. 举办,发动:~办。~工。~学。~建。~叹(发出感叹声,如“望洋~~”)。百废待~。
  2. 起来:夙~夜寐(早起晚睡)。
  3. 旺盛:~盛。~旺。~隆。~衰。复~。~替(兴衰)。天下~亡,匹夫有责。
  4. 流行,盛行:时~。新~。
  5. 准许:不~胡闹。
  6. 或许:~许。
  7. 姓。
兴 [ xìng ]
◎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味。~致。豪~。雅~。败~。游~。扫~。即~。助~。~高采烈。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浅 ( 淺 ) qiǎn/jiān
    浅 [ qiǎn ]
    1. 从表面到底或外面到里面距离小的,与“”相对:深~。~滩。~海。屋子进深~。
    2. 不久,时间短:年代~。
    3. 程度不深的:这篇文章很~。~薄。~尝。~见。~近。~陋。
    4. 颜色淡薄:~红。~淡。
    浅 [ jiān ]
    1. 〔~~〕流水声。
    阮 ruǎn《國語辭典》

    阮 [ ruǎn ]

    1. 乐器名。一种弹拨乐器。参见「阮咸 」条。
    2. 国名。为殷商时的小国,故城约在今大陆地区甘肃省泾川县东南。后为周文王所灭。
    3. 姓。如晋代有阮籍。
    籍 jí《國語辭典》

    籍 [ jí ]

    1. 书本。如:「古籍」、「经籍」、「史籍」、「书籍」、「典籍」。
    2. 登记以备查考用的名册、档案。如:「户籍」、「军籍」、「学籍」。《孟子·万章下》:「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战国策·齐策四》:「天子受籍,立为大伯 。」
    3. 籍贯。如:「本籍」、「原籍」、「祖籍」。
    4. 个人对国家、团体、组织等的隶属关系。如:「国籍」、「会籍」、「党籍」。
    5. 姓。如汉代有籍福。
    沈酣 shěn hān
    亦作“沉酣”。
    (1).饮酒尽兴,酣畅。 唐 皮日休 《酒中十咏·酒城》:“万仞峻为城,沉酣浸其俗。” 宋 赵叔向 《肯綮录·火骨成灰》:“ 萧山县 有百姓 项十五 者,沉酣于酒。”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五·敬一主人诗》:“兴到一樽酒,沉酣据玉琴。”
    (2).沉迷;醉心。 宋 苏轼 《答范纯父书》之四:“ 李唐夫 一宅甚安,沉酣江山,旬日忘归,非久赴任也。”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蔡宅祝寿》:“ 蔡邕 沉酣六籍,贯串百家。”
    (3).指沉醉;沉浸陶醉。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一:“敲着竹片和铜茶盘,唱‘数了一个一,道了一个一’的山歌--居然大家沉酣的过一两点钟。”
    (4).熟睡貌。《红楼梦》第二五回:“沉酣一梦终须醒,寃债偿还好散场。” 吴组缃 《山洪》三三:“他的同伴们有的沉酣的打着鼾。”  ——《漢語大詞典》
    狂 kuáng《國語辭典》

    狂 [ kuáng ]

    1. 夸大的、傲慢自大。如:「狂妄」、「口出狂言」。《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胡、沈之君幼而狂,陈大夫啮壮而顽。」三国蜀·诸葛亮〈罢来敏教〉:「敏年老狂悖,生此怨言。」
    2. 放纵、放荡。如:「狂放不羁」。《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然吏县中贤豪不敢役,皆谓之狂生。」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3. 强烈、猛烈。如:「力挽狂澜」、「狂风骤雨」。宋·贺铸〈宿芥塘佛祠〉诗:「青青穬麦欲抽芒,浩荡东风晚更狂。」
    1. 疯癫。如:「发狂」、「丧心病狂」。《书经·微子》:「我其发出狂,吾家耄,逊于荒。」汉·孔安国·传:「发疾生狂。」宋·苏轼〈方山子传〉:「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2. 姓。如黄帝时有狂屈竖,春秋时宋国有狂狡。
    1. 任情恣意、不受拘束。如:「狂欢」、「狂笑不已」。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宋·苏舜钦〈依韵和伯镇中秋见月九日遇雨之作〉诗:「放歌狂饮不知晓,烂熳酌客山岳颓。」
    2. 急速、快促。如:「狂奔」。《楚辞·屈原·九章·抽思》:「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文选·嵇康·琴赋》:「尔乃颠波奔突,狂赴争流。」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1.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2.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1.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舞 wǔ《國語辭典》

    舞 [ wǔ ]

    1. 一种配合音乐节奏移动身体,表演各种姿态的艺术。如:「芭蕾舞」、「华尔滋舞」、「交际舞」。《周礼·春官·乐师》:「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1. 表演舞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刘尹、王长史同坐,长史酒酣起舞。」
    2. 耍动、挥动。如:「舞剑」、「手舞足蹈」。《礼记·乐记》:「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3. 飞扬、飞翔。如:「飞舞」、「眉飞色舞」、「龙飞凤舞」。
    4. 卖弄、玩弄。如:「舞文弄墨」。《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5. 搞、弄、忙。《儒林外史·第三回》:「邻居一起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