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女诵经香饭毕,长安放衙初岸帻。

刘黄裳明代〕《摴蒱歌

龙女诵经香饭毕,长安放衙初岸帻。桃笙幔展燕寝春,试下红衫轻一掷。

绿云点点玳梁间,海燕翩翩对远山。仙人好博雷翻掌,玉女投壶电解颜。

揶揄笑口如飞雪,黄鹂二月争调舌。别有呼卢调转高,一声凤叫青天裂。

风摇花片满雕窗,郁金醽酒泛琼缸。云母屏前怜个个,水精帘下爱双双。

一枝醲李倚银盘,纤纤新笋击琅玕。已解疾驰夸女侠,故将迟局媚郎官。

醉后双鸾挂海野,樱唇唾出胭脂马。偷得筹来窃玉符,夺将枭去惊铜瓦。

折腰尘净馆娃前,画眉人在章台下。摴罢么么性转灵,不弹宝瑟向君听。

仙郎带酒朝天去,还讽如来般若经。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龙女香饭长安放衙岸帻

龙女(龍女)lóng nǚ
传说中指龙王的女儿。《古诗源·绵州巴歌》:“下白雨,取龙女,织得绢,二丈五。” 宋 梅尧臣 《发长芦江口》诗:“篙师柂工相整衣,龙女庙中来宰豨。” 清 李渔 《意中缘·拒妁》:“据我看起来,你是 观音 面前的龙女转世。”  ——《漢語大詞典》
诵 ( 誦 ) sòng
诵 [ sòng ]
  1. 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读。背~。~诗。
  2. 称述,述说:“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之”。
  3. 诗歌:作~(作诗)。
  4. 怨谤。
经 ( 經 ) jīng
经 [ jīng ]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
  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
  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
  4.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
  5.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
  6.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
  7.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
  8.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
  9.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
  10. 缢死,上吊:自~。
  11.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
  12. 古同“京”,数目。
  13. 姓。
香饭(香飯)xiāng fàn
(1). 香国 世尊之食。亦指佛家的饭食。《维摩诘经·香积佛品》:“於是 香积如来 ,以众香鉢盛满香饭与化菩萨。” 南朝 陈 徐陵 《长干寺众食碑》:“证常住者爰乞乳糜,补尊位者犹假香饭。” 唐 王维 《游感化寺》诗:“香饭青菰米,嘉蔬緑芋羹。” 唐 法照 《寄钱郎中》诗:“药苗家自有,香饭乞时多。”
(2).芳香的饭。 北周 庾信 《仙山》诗之二:“石软如香饭,铅销似熟银。” 唐 杜甫 《槐叶冷淘》诗:“碧鲜俱照筯,香饭兼苞芦。”  ——《漢語大詞典》
毕 ( 畢 ) bì
毕 [ bì ]
  1. 完结:礼~。~业。~生。~力。
  2. 完全:~肖(xiào )(完全相象)。凶相~露。~其全力。
  3. 究竟,到底:~竟。
  4.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5. 古代田猎用的长柄小网,亦指用长柄网捕取禽兽:“鸳鸯于飞,~之罗之”。
  6. 古代丧祭时穿牲体的横木。
  7. 姓。
长安(長安)cháng ān
(1).古都城名。 汉高祖 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 东汉 献帝 初、 西晋 愍帝 、 前赵 、 前秦 、 后秦 、 西魏 、 北周 、 隋 、 唐 皆于此定都。 西汉 末绿林、赤眉, 唐 末 黄巢 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曾建都于此。故城有二: 汉 城筑于 惠帝 时,在今 西安市 西北。 隋 城筑于 文帝 时,号 大兴城 ,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东、南、西一带。 唐 末就旧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 西安城 。
(2). 唐 以后诗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称。 唐 李白 《金陵》诗之一:“ 晋 家南渡日,此地旧 长安 。”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淳熙八年》:“雪却甚好,但恐 长安 有贫者。” 清 龚自珍 《同年冯文江索诗赠行》:“ 冯君 才大行孔修,少年挟策 长安 游。”  ——《漢語大詞典》
放衙 fàng yá
属吏早晚参谒主司听候差遣谓之衙参。退衙谓之“放衙”。 宋 苏轼 《入峡》诗:“放衙鸣晚鼓,留客荐霜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 姚安公 与 福建 李公 根侯 ,寓皆相近,放衙后,同往视之。”  ——《漢語大詞典》
初 chū《國語辭典》

初 [ chū ]

  1. 根本、本原。《淮南子·俶真》:「是故圣人之学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进取不忘其初。」
  2. 起源、开始。如:「年初」、「月初」、「和好如初」。唐·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3. 姓。如宋代有初暐。
  1. 从前、原来。如:「初衷」、「初心」。
  2. 最先、开头。如:「初秋」、「初民」、「初雪」。
  3. 最低的。如:「初级」、「初等」。
  4. 阴历每月一日到十日,皆冠上「初」字,表上旬的。如:「初一」、「初二」。
  1. 第一次的。如:「初恋」、「初学」、「初试啼声」。
  2. 甫、刚刚。如:「初出茅庐」。《书经·召诰》:「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
  3. 全、始终。用于否定句,表范围。《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彭修传》:「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废命不忠,岂非过邪?」
岸帻(岸幘)àn zé
推起头巾,露出前额。形容态度洒脱,或衣着简率不拘。 汉 孔融 《与韦端书》:“閒僻疾动,不得復与足下岸幘广坐,举杯相于,以为邑邑。”《晋书·谢奕传》:“岸幘笑咏,无异常日。” 唐 白居易 《喜与杨六侍御同宿》诗:“岸幘静当明月夜,匡牀闲卧落花朝。” 宋 陈与义 《岸帻》诗:“岸幘立清晓,山头生薄阴。” 郭沫若 《颂武汉》诗:“天堑通衢我再来,披襟岸幘嘆雄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