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心惊岁序更,几人肠断月华清。

李士允明代〕《闻雁篇

秋思人间正纷纷,秋声天外忽惊闻。
情类断猿悲落月,响如离鹤怨愁云。
怜渠南北无宁翼,天隅海曲传消息。
别去终期得再逢,归来颇似曾相识。
别去归来道路难,何如凡羽一枝安。
金河阵发声声急,玉塞书回字字寒。
苍梧白云秋色远,洞庭潇湘木叶晚。
风绪遥抟度岭轻,烟罗不避冲波险。
几度心惊岁序更,几人肠断月华清。
二毛听切潘郎感,九辩哀催宋玉成。
暮砧乱鸣何太苦,羌笛相和倍凄楚。
顾影爰思泽中集,旋音应到衡阳阻。
越王台畔鹧鸪飞,蜀帝魂依杜宇归。
度月万山挥别泪,随风千里促寒衣。
忆在长安怜塌翮,同闻曾和同声客。
摇落深增白发悲,沉吟忍对清秋迫。
望乡今日幸归来,忧国何年抱始开。
青女降霜偏引恨,素娥乘月重衔哀。
君不见苏武使胡持汉节,李陵对泣衣沾血。
丹心长望灞陵云,白羽遥飞上林雪。
又不见昭君出塞抱琵琶,托心明月对龙沙。
愿附遐征还汉阙,空将清泪滴胡笳。
别有放臣并怨女,别有怀人兼别侣。
音传顿使梦惊秋,影落能教泪如雨。
却怜中路忽分翔,悲鸣憔悴不成行。
寄言霄汉冥冥者,莫向风波觅稻粱。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岁序肠断月华

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
  1.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
  1.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度 dù/duó《國語辭典》

度 [ dù ]

  1. 表示物质的相关性质所达到的状况。如:「长度」、「硬度」、「湿度」、「密度」、「酸度」。
  2. 法制、规范。如:「制度」、「法度」。《文选·扬雄·长杨赋》:「亦所以奉太尊之烈,遵文武之度。」
  3. 标准。如:「尺度」、「限度」。《国语·周语下》:「用物过度妨于财,正害财匮妨于乐。」唐·韩愈〈重云李观疾赠之〉诗:「夭行失其度,阴气来干阳。」
  4. 人的器量、胸怀。如:「器度」。《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5. 外表、仪态。如:「风度」、「态度」。《聊斋志异·卷一一·陈云栖》:「生因窃往。扣其关,果有女道士三四人,谦喜承迎,仪度皆洁。」
  6. 量词:➊ ​ 计算依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如:「耗电三百度」、「今天气温高达摄氏三十六度。」➋ ​ 计算次数的单位。如:「再度光临」。《北史·卷四○·李彪传》:「彪前后六度衔命。」
  7. 数学上指:➊ ​ 计算圆弧及角的单位。圆周的三百六十分之一为弧的一度;一度的弧所对的中心角,为角度的一度。➋ ​ 物体的长、宽、高。如:「三度空间」。
  8. 姓。如汉代有度尚。
  1. 过、经历。如:「度日如年」、「光阴虚度」。
  2. 由此岸到彼岸。《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若夫经制不定,是犹度江河亡维楫。」同「渡 」。
  3. 通过、跨越。《史记·卷九四·田儋传》:「用蒯通计,度平原,袭破齐历下军。」《全唐诗·卷二五三·唐·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同「渡 」。

度 [ duò ]

  1. 考虑、推测。如:「审度」、「揣度」。《诗经·大雅·抑》:「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2. 测量。如:「量度」。汉·文帝〈议佐百姓诏〉:「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
心 xīn《國語辭典》

心 [ xīn ]

  1. 內臟之一。參見「心臟 」條。
  2. 我國古代認為心主管思維,故相沿以為腦的代稱。如:「用心」、「勞心勞力」。《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
  3. 思想、意念、感情。如:「傷心」、「心中不安」、「心情煩悶」。《文選·曹丕·與吳質書》:「東望於邑,裁書敘心。」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心凝形釋。」
  4. 思慮、謀畫。如:「有心人」、「有口無心」。《呂氏春秋·審應覽·精諭》:「紂雖 多心,弗能知矣。」
  5. 性情。如:「心性」。《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
  6. 平面或物體的中央或內部。如:「江心」、「掌心」、「圓心」。唐·劉禹錫〈洞庭秋月行〉:「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鎔金。」
  7. 植物的花蕊或苗尖。如:「花心」。南朝梁·簡文帝〈上巳侍宴林光殿曲水詩〉:「林花初墮蔕,池荷欲吐心。」
  8.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五宿,有三顆星。《詩經·唐風·綢繆》:「三星在天。」漢·鄭玄·箋:「三星,謂心星也。」
  9. 二一四部首之一。
惊 ( 驚 ) jīng
惊 [ jīng ]
  1. 骡马等因为害怕而狂奔起来不受控制:~车。~群。马~车败。
  2. 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恐。~骇。~愕。~惶。~诧。~遽。~厥。~悟。~心动魄。~惶失措。~世骇俗(言行出奇,使世人惊恐)。
  3. 震动:~动。~扰。~堂木。打草~蛇。
  4. 出人意料的:~喜。
岁序(歲序)suì xù
岁时的顺序;岁月。 南朝 宋 王僧达 《答颜延年》诗:“聿来岁序暄,轻云出东岑。” 唐 元稹 《酬窦校书二十韵》:“款曲生平在,悲凉岁序迁。” 宋 曾巩 《太平州与本路转运状》:“伏念更移岁序,阻越道途。” 明 刘基 《玲珑四犯》词:“岁序如何,江山若此,赢得鬢霜满。” 清 顾炎武 《元日》诗:“岁序一更新,阳风动人寰。”  ——《漢語大詞典》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1.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2.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1.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2.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3.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1.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3.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4.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5.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6.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1.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肠断(腸斷)cháng duàn
形容极度悲痛。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 临川 东兴 ,有人入山,得猿子,便将归。猿母自后逐至家。此人缚猿子於庭中树上,以示之。其母便搏颊向人,欲乞哀状,直谓口不能言耳。此人既不能放,竟击杀之,猿母悲唤,自掷而死。此人破肠视之,寸寸断裂。” 唐 白居易 《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异乡易得离愁病,妙药难医肠断人。”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十二月十三之晨,我心酸肠断,以为从此要尝些人生失望与悲哀的滋味。”  ——《漢語大詞典》
月华(月華)yuè huá
(1).月光,月色。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王微〈养疾〉》:“清阴往来远,月华散前墀。”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水浒传》第五九回:“﹝ 宋江 等﹞在山坡高处,立马望 华州 城里时,正是二月中旬天气,月华如昼,天上无一片云彩。” 端木蕻良 《浑河的急流》:“尤其月华如霰似的散在 浑河 水面上,又静、又香,又是清凉。”
(2).月亮。 北周 庾信 《舟中望月》诗:“舟子夜离家,开舲望月华。” 前蜀 韦庄 《捣练篇》诗:“月华吐艳明烛烛,青楼妇唱擣衣曲。” 清 纳兰性德 《台城路·上元》词:“阑干敲徧。问帘底纤纤,甚时重见。不解相思,月华今夜满。” 郭沫若 《瓶》诗之八:“我相信这不是甚么犯罪,白云抱着月华何曾受毁?”
(3).月精。月的精华。《太平经》抄甲部:“口口传诀在经者二十有四:……五者服月华。”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一:“礼部侍郎 谢公 言有一养珠法,以今所作假珠,择光莹圆润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口开,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夜置月中,蚌蛤采月华,玩此经两秋,即成真珠矣。”
(4).月亮周围的五彩光环。由月亮光线通过云层内小水滴或细小冰晶,经衍射所致。 明 冯应京 《月令广义·八月令》:“月之有华常出於中秋夜次,或十四、十六,又或见于十三、十七、十八夜。月华之状如锦云捧珠,五色鲜荧,磊落匝月,如刺绣无异。华盛之时,其月如金盆枯赤,而光彩不朗,移时始散。盖常见之而非异瑞,小説误以月晕为华,盖未见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天不可测》:“ 嘉庆 十九年,正月十三、十四、十五三夜,有月华,人人可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余自幼闻‘月华’之説,终未见也。”  ——《漢語大詞典》
清 qīng《國語辭典》

清 [ qīng ]

  1. 澄净、纯洁。与「浊」相对。如:「清洁」、「清澈」。《诗经·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2. 高洁、廉洁。如:「清望」、「清廉」、「清士」。元·郑廷玉《冤家债主·第四折》:「法正天须顺,官清民自安。」
  3. 寂静。如:「冷清」、「清静」。
  4. 秀美。如:「眉清目秀」。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六首之五:「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5. 安定、太平。如:「清平盛世」。《文选·曹植·送应氏诗二首之一》:「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
  1. 单纯的。如:「清一色」、「清唱」。
  2. 净尽、一点也不留。如:「债还清了。」、「书款付清了。」
  3. 详细、明白。如:「点清数目」、「查清户口」、「誊清作文」。
  1. 使干净、使整齐。如:「清洗」、「清理」、「清除」。
  2. 整顿。如:「清党」、「肃清」。
  3. 结帐。如:「清帐」、「清算」、「结清余欠」。
  4. 点检(清楚)​。如:「清点」、「清仓」。《儒林外史·第六回》:「你们各人管的田房、利息帐目,都连夜攒造清完,先送与我逐细看过。」
  1. 朝代名。参见「清朝 」条。
  2. 参见「血清 」条。
  3. 姓。如宋代有清贤。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