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图忽忆旧游踪,便欲沿溪上丘壑。

柯潜明代〕《山水图为兵部郎中王恕题

玉堂清署春风前,焚香看画皆神仙。画中风物得真意,峰峦隐约披云烟。

大山如龙欲飞去,小山盘盘如虎踞。奔流一道破山来,散作涛声满江树。

远村微茫三两家,古渡无人横断槎。近村茆屋荫榆柳,门前沃土饶桑麻。

别有高亭向洲渚,斜日满帘水禽语。沧波浩浩欲吞天,蜃气昏昏欲成雨。

初疑匡庐山下落星湾,又似洞庭湖上之君山。琼宫贝阙倚霄汉,无乃蓬莱方丈非人间。

我生惯识山中乐,随意云楼与山阁。故乡一别今十年,石洞梅花几开落。

临图忽忆旧游踪,便欲沿溪上丘壑。此身留滞未应归,回首江天云漠漠。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游踪便沿溪上丘壑

临 ( 臨 ) lín
临 [ lín ]
  1. 从上向下看,在高处朝向低处:照~。~渊羡鱼(看着深潭里的鱼,很希望得到;喻只作空想,不做实际工作)。
  2. 到,来:光~。莅~。亲~。
  3. 遭遇,碰到:~时。面~。
  4. 挨着,靠近:~近。~街。~终。~危。~阵磨枪。
  5. 照样子摹仿字画:~摹。~帖。~写。
  6. 旧时指帝王上朝:~朝。~政。
  7. 姓。
图 ( 圖 ) tú
图 [ tú ]
  1. 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画。~案。~谱。~鉴。
  2. 指地图:《亚洲略~》。~穷匕见。
  3. 画:画影~形。
  4. 计谋,计划:宏~(亦作“弘图”、“鸿图”)。良~。
  5. 谋取,希望得到:~谋。~利。企~。妄~。励精~治。唯利是~。
忽 hū《國語辭典》

忽 [ hū ]

  1. 不留心、不注意。如:「忽略」、「疏忽」。唐·魏征〈论时政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明·方孝孺〈深虑论〉:「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2. 轻视、瞧不起。汉·曹操〈表刘琮令〉:「蔑万里之业,忽三军之众。」唐·李白〈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1. 突然。如:「忽喜忽忧」、「忽冷忽热」。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唐·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1. 快速的、一瞬间。如:「倏忽」。《左传·庄公十一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1. 姓。如明代有忽仲、忽明。
忆 ( 憶 ) yì
忆 [ yì ]
  1. 回想,想念:回~。追~。~苦思甜。
  2. 记得,记住:记~。记~犹新。
旧 ( 舊 ) jiù
旧 [ jiù ]
  1. 过时的,与“”相对:~式。~俗。
  2. 东西因经过长时间而变了样子:~衣服。~书。
  3. 原先曾有过的,过去很长时间的:~居。~友。
  4. 有交情,有交情的人:故~(指老朋友)。念~(怀念旧日情谊)。
游踪(遊蹤)yóu zōng
亦作“ 游踪 ”。 旅游的踪迹。 清 龚自珍 《丑奴儿令·答月坡半林订约》词:“游踪廿五年前到,江也依稀,山也依稀,少壮沉雄心事违。” 清 无名氏 《后会仙记》:“并貽《敍别诗》曰:‘远徙 崑崙 避俗缠,游踪间阔滞归鞭。’”《新民晚报》1982.10.15:“虽然走马看花,也总算到过 五台山 ,在 中国 大地上,增添了我的一处游踪。”
亦作“ 游踪 ”。 指出游的行踪。 明 屠隆 《昙花记·公子寻亲》:“只为严父远从方外侣,访游踪乾坤无际。”《石点头·乞丐妇重配鸾俦》:“若我 吴公佐 ,生来年已三十,孟浪游踪,至今尚未有家。” 清 俞蛟 《梦厂杂著·柯山石佛记》:“復无亭臺可憩息燕饮,故探幽揽胜之士,游踪鲜及焉。” 沈砺 《送友北上》诗:“今日 长安 昔日 倭 ,游踪斟斠两如何。”  ——《漢語大詞典》
便 biàn/pián《國語辭典》

便 [ biàn ]

  1. 順、順利、方便。如:「便利」、「不便之處」。《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宋·陸遊〈初發夷陵〉詩:「今朝喜處君知否?三丈黃旗舞便風。」
  2. 簡單的、非正式的。如:「便服」、「便鞋」、「便條紙」、「家常便飯」。
  3. 靈敏、輕巧、敏捷。《莊子·應帝王》:「猿狙之便。」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
  1. 適宜、合宜。如:「便於攜帶」。《南史·卷三五·顧覬之傳》:「率皆即日不宜於人,方來未便於公,名與實反,有乖政體。」
  2. 有利於。《韓非子·孤憤》:「虧法以利私,耗國以便家。」《史記·卷七十七·信陵君列傳》:「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
  3. 熟習。《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傳》:「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隋書·卷五○·郭榮傳》:「孝先於上流縱天筏以擊浮橋,護令榮督便水者引取其筏。」
  4. 排泄屎、尿。如:「便尿」。《漢書·卷五九·張湯傳》:「(安世)​為光祿勳,郎有醉小便殿上。」
  1. 方便的時候。如:「便中請來個電話。」、「得便就幫你送過去。」
  2. 機會。《文選·賈誼·過秦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唐·李華〈弔古戰場文〉:「吾想夫北風振漢,胡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
  3. 屎、尿等的排泄物。如:「大便」、「小便」、「糞便」。
  1. 即、就。《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又司馬懿前來入舒,旬日便退。」《紅樓夢·第四回》:「每日或飯後,或晚間,薛姨媽便過來,或與賈母閒談,或和王夫人相敘。」
  2. 豈、難道。表反問的語氣。宋·文同〈可笑口號七章之一〉:「若無書籍兼圖畫,便不教人白髮生?」《董西廂·卷八》:「姑舅做親,便不敗壞風俗?」
  1. 縱然、即使。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便 [ pián ]

  1. 姓。如漢代有便樂成。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1.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2.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1.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沿 yán《國語辭典》

沿 [ yán ]

  1. 顺流而下。《说文解字·水部》:「沿,缘水而下也。」《书经·禹贡》:「沿于江海,达于淮泗。」
  2. 顺著。如:「沿途」、「沿街叫卖」。《红楼梦·第一一回》:「仰缉捕人员,将带做公的,沿乡历邑,道店村坊,画影图形。」
  3. 因循、遵照旧样。如:「相沿成习」。《三国志·卷六五·吴书·韦曜传》:「三王不相因礼,五帝不相沿乐。」
  4. 缝合衣服或被褥的边缘。参见「沿边儿 」条。
  5. 靠近水边。如:「沿海」、「沿岸」。

沿 [ yàn ]

  1. 边缘、岸。如:「床沿」、「阶沿」。《西游记·第二二回》:「只让你引他上来,我拦住河沿,不让他回去,务要将他擒了。」
溪上
唐 戴叔伦 送秦系 不肯低头受羁束,远师溪上拂缨尘。
唐 卢纶 晚到盩厔耆老家 苦话别时事,因寻溪上村。
唐 陈羽 若耶溪逢陆澧 溪上春晴聊看竹,谁言驿使此相逢。
唐 陈润 送骆徵君 野人膺辟命,溪上掩柴扉。
唐 曹唐 题武陵洞五首 其四 三宿武陵溪上月,始知人世有秦时。
元 赵孟頫 溪上 溪上东风吹柳花,溪头春水净无沙。
元 杨维桢 玉山草堂雅集又题 山头云气或成虎,溪上仙人多讶羊。
元 郭钰 题分宜县桥 溪上蓑笠翁,倚阑看水长。  ——《骈字类编》
丘壑 qiū hè
(1).山陵和溪谷。 宋 王安石 《九井》诗:“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虚。”
(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清 方文 《庐山诗·白鹤观》:“时时过 江 来, 庐山 访丘壑。”
(3).乡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传》:“不养望于丘壑,不待价于城市。” 宋 苏轼 《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臣多难早衰,无心进取,得归丘壑以养餘年,其甘如薺。”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游春》:“你既无婚,我亦未娶。即图同居丘壑,以结姻盟。”
(4).谓隐逸。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 金 王若虚 《茅先生道院记》:“予世之散人也,才能无取于人,而功名不切于己,虽寄跡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尝一日忘。” 清 方文 《访林青仲兄弟》诗之二:“丘壑本繇性,渔樵岂为名。”
(5).喻困境。 宋 范仲淹 《进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与弟寘状》:“伏望圣慈,特霑一命……使其幼孤,不堕丘壑,亦天地之造也。”
(6).喻深远的意境。 宋 黄庭坚 《题子瞻枯木》诗:“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世祖御笔》:“上以武功定天下,万几之餘,游艺翰墨,时以奎藻颁赐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 荆 、 关 、 倪 、 黄 辈所不到者。” 清 沈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而观其或亭或臺,或墙或石,或竹或树,半隐半露间,使游人不觉其触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断难下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