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官》保氏教国子,六书大义开群蒙。
包羲卦画龟龙出,颉俑造书鬼夜泣。俯观鸟兽迒蹄迹,依类象形文字立。
以迄五代咸东封,改易殊体靡有同。《周官》保氏教国子,六书大义开群蒙。
太史籀文古少异,小篆从省由秦始。《仓颉》《爰历》《博学》篇,三家著述初传世。
秦燔经籍狱讼炽,乃当隶书趋约易。古文虽绝汉章行,尉律学童仍课试。
东阁祭酒太岳孙,夙尝受业贾氏门。悯悼俗图昧所向,博采籀古加讨论。
揭示上下明指事,转注假借形声意。立一为端亥毕终,分别部居不杂厕。
亘千万古知字原,昭若列星丽躔次。中兴斯学曰阳冰,入室操戈何背戾。
二徐训释浩江河,仲也祛妄言不颇。吴兴张有尔杰出,复古正俗订舛讹。
布衣道士钱道住,玩世端如郭忠恕。三十六举仅成篇,蝉蜕遗踪不知处。
席中如带恶安西,鼓皮离禹良可吁。汉家去古尚未远,成皋印文犹重摹。
云间苦嗜古,手校科虫辨鱼鲁。明窗净几风日佳,临模一扫千番楮。
商彝周鼓真吾师,𧓠匾沈著沙画锥。鸾回凤翥龙夭矫,长戈短剑相交驰。
书草日积充栋楣,保爱何啻璧与圭。细林山中一抔土,缃笈缄縢重闭之。
于乎褉帖藏玉匣,终致温韬举耒锸。亦恐虹光夜烛天,定有窃开窥笔法。
冢头草,鸣寒蛩,薶文瘗笔同高风。后三千年见白日,好事应营马鬣封。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周 zhōu《國語辭典》
周 [ zhōu ]
形- 完密、严谨。如:「周密」、「周详」。《说文解字·口部》:「周,密也。」《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全部、整个。如:「周身」。
- 朝代名:➊ 参见「周朝 」条。➋ 参见「[[北周]]」条。➌ 唐朝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➍ 参见「[[后周]]」条。
- 环绕区域的外围部分。如:「四周」、「圆周」、「周围」。
- 量词。计算环绕次数的单位。如:「环岛一周」、「绕场两周」。
- 满一年。如:「周年」、「周岁」。通「周」。
- 姓。如明代有周顺昌。
- 环绕。如:「周而复始」。《楚辞·屈原·九歌·湘君》:「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 救济、援助。如:「周济」。《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夷王梅赜等并帅支党来附逊,逊倾财帛,周赡经恤。」通「赒」。
- 普遍、全、都。如:「众所周知」。《易经·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官 guān《國語辭典》
官 [ guān ]
名- 在政府机关担任公职的人。如:「县官」、「法官」、「贪官污吏」。《字汇·宀部》:「官,宦也。」《书经·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
- 宦吏的居处。《论语·子张》:「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 职位、官职。如:「辞官归隐」。汉·王充《论衡·命禄》:「智虑深而无财,才能高而无官。」
- 对人的尊称。如:「看官」、「客官」。
- 生物体中负责某种独立机能的组织。如:「器官」、「感官」、「五官」。《孟子·告子上》:「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
- 姓。如宋代有官熙。
- 任命、授职。《礼记·学记》:「君子大德不官,大道不器。」汉·曹操〈论吏士行能令〉:「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 任职。《礼记·杂记下》:「管仲死,桓公使为之服。官于大夫者之为之服也,自管仲始也。」
- 国家的、政府的。如:「官费」、「官仓」、「官方说法」。《文选·任昉·王文宪集 序》:「春秋三十有八七年五月三日,薨于建康官舍。」
保氏 bǎo shì
古代职掌以礼义匡正君王、教育贵族子弟的官员。《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 郑玄 注:“諫者,以礼义正之。《文王世子》曰:‘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周礼》保氏掌教六书。”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谙达》:“更番入卫,教授皇子骑射,名曰‘諳达’,体制稍杀於师傅,盖古保氏之责。” ——《漢語大詞典》
教 jiào/jiāo《國語辭典》
教 [ jiào ]
动- 训诲、诱导。如:「教导」、「教诲」。《孟子·离娄上》:「古者易子而教之。」
- 使、让。唐·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宋·周邦彦〈玉楼春·当时携手〉词:「帐里不教春梦到。」
- 礼仪、规矩。《孟子·滕文公上》:「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礼记·王制》:「修其教,不易其俗。」
- 宗教的简称。如:「佛教」、「基督教」。
- 姓。如明代有教辅直。
教 [ jiāo ]
动- 传授。如:「教唱」。《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唐·柳宗元〈六逆论〉:「教于后世,莫知其所以去就。」
国子(國子)guó zǐ
(1).公卿大夫的子弟。《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 郑玄 注:“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汉书·礼乐志》:“朝夕习业,以教国子。国子者,卿大夫之子弟也。” 清 刘书年 《刘贵阳说经残稿·国子证误》:“国子者,王大子、王子、诸侯公卿大夫士之子弟,皆是,亦曰国子弟。”
(2).指国子学。《北史·儒林传论》:“ 明 元 时,改国子为中书学,立教授博士……及迁都 洛邑 ,詔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隋书·韦艺传》:“ 艺 字 世文 ,少受业国子。”《新唐书·百官志三》:“﹝国子监﹞掌儒学训导之政,总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凡七学。”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国子监之讹》:“ 汉 以前,统名太学…… 晋 咸寧 间,始专名国子, 隋 又改学为监。” ——《漢語大詞典》
(2).指国子学。《北史·儒林传论》:“ 明 元 时,改国子为中书学,立教授博士……及迁都 洛邑 ,詔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隋书·韦艺传》:“ 艺 字 世文 ,少受业国子。”《新唐书·百官志三》:“﹝国子监﹞掌儒学训导之政,总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凡七学。”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国子监之讹》:“ 汉 以前,统名太学…… 晋 咸寧 间,始专名国子, 隋 又改学为监。” ——《漢語大詞典》
六书(六書)liù shū
(1).古人分析汉字造字的理论。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周礼·地官·保氏》:“五曰六书。”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三家所列之名称、次第,大同而小异。
(2).亦称“ 六体 ”。指古文、奇字、篆书、左书、缪篆、鸟虫书六种字体。 汉 许慎 《〈说文〉叙》:“及亡 新 居摄,使大司空 甄丰 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 孔子 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 秦始皇帝 使 下杜 人 程邈 所作也。四曰左书,即 秦 隶书。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晋书·卫恒传》说与此同。参见“ 六体 ”。 ——《漢語大詞典》
(2).亦称“ 六体 ”。指古文、奇字、篆书、左书、缪篆、鸟虫书六种字体。 汉 许慎 《〈说文〉叙》:“及亡 新 居摄,使大司空 甄丰 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 孔子 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 秦始皇帝 使 下杜 人 程邈 所作也。四曰左书,即 秦 隶书。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晋书·卫恒传》说与此同。参见“ 六体 ”。 ——《漢語大詞典》
大义(大義)dà yì
(1).正道;大道理。《易·家人》:“《彖》曰: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旧唐书·李晟传》:“ 晟 亦同劳苦,每以大义奋激士心,卒无叛离者。”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八:“你不该因私情而忘大义,你不该阻止她回家去看她那患病的母亲。”
(2).夫妇之义,谓婚姻。 汉 秦嘉 《赠妇诗》之二:“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直説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太平广记》卷三二四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崔茂伯》:“少闻大人以我配君,不幸丧亡,大义不遂。”
(3).要义;要旨。《东观汉记·班固传》:“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王莽 天凤 中,乃之 长安 ,受《尚书》,略通大义。” 唐 韩愈 《送牛堪序》:“以明经举者,诵数十万言,又约通大义,徵辞引类。” ——《漢語大詞典》
(2).夫妇之义,谓婚姻。 汉 秦嘉 《赠妇诗》之二:“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直説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太平广记》卷三二四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崔茂伯》:“少闻大人以我配君,不幸丧亡,大义不遂。”
(3).要义;要旨。《东观汉记·班固传》:“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王莽 天凤 中,乃之 长安 ,受《尚书》,略通大义。” 唐 韩愈 《送牛堪序》:“以明经举者,诵数十万言,又约通大义,徵辞引类。” ——《漢語大詞典》
开 ( 開 ) kāi
开 [ kāi ]
-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 分割:对~。三十二~本。
- 通,使通:~导。~窍。
-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 扩大、发展:~扩。~拓。
- 发动或操纵:~动。~车。
- 起始:~始。~宗明义。
- 设置、建立:~创。~国。~设。
-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 支付:~销。~支。
- 沸腾,滚:~水。
- 举行:~运动会。
-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群蒙(群蒙)
韦应物诗援斧开众郁如师启群蒙 ——《韵府拾遗 东韵》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