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沓至赏元功,渠渠温语褒忠烈。

赵万年宋代〕《却敌凯歌

吁嗟黠虏何猖狂,引弓百万侵吾疆。
首屠枣阳捣神马,窥伺长江欲苇航。
隆冬久晴江水涸,直揭小樊厉源漳。
马沈人溺相枕藉,霜刃逼胁狼驱羊。
连营立栅三十里,旌旗蔽野尘埃黄。
元戎忠赤过张许,隔江独对虏酋语。
剖析大义面折之,自比关西伟男子。
虏酋闻风虽缩颈,业谓渡江无我御。
四山列骑意洋洋,拟欲一鼓下襄阳。
城头四隅密分布,整饬器具严堤防。
火油金汁罗炮座,托叉擂木森旗枪。
睥睨楼橹排万弩,铧车克敌皆蹶张。
一朝步驰如云集,前摧草牛负土囊。
云梯飞桥对楼耸,虎炮鹅车数里长。
裹以犀革如帆幔,木楯皮屋翼两旁。
铁骑后拥千百队,矢如蝟集攒锋芒。
杨柳阴中浮梁就,三千敢勇忽推墙。
层几列弩下如雨,霹雳巨炮落穹苍。
尽将攻械付烈焰,如焮蛇豕燎豺狼。
骑者颠仆步者走,伤者号叫立者僵。
虏酋蒲察与葛札,或贯其脑斧其吭。
生擒首领数百人,毙马横尸盈战场。
未几采木空林薮,旬月运土成高冈。
噪声裂地屋为震,火焰烛天星无光。
谁知壮士中夜出,人持炬马列前行。
强弩叉镰迭相卫,长锹大钁声琅琅。
黎明炬堙为平地,虏酋丧气若有亡。
因风纵火烟焰猛,拱手坐视摩痍疮。
犬羊震讋心胆碎,却携金印来投降。
从兹虏势大沮摧,自焚攻具烧营房。
甫逾江北复连营,放牧盈野何駉駉。
脱鞍解甲马下睡,胡鼻齁齁辊雷鸣。
岂知战舰轻移岸,急雨狂风乱橹声。
百鼓忽鸣万弩发,继以飞砲欻流星。
人马惊乱相蹂践,肉填溪谷压膻腥。
穹庐遁去无遗迹,捷书排日风飚急。
九重北顾正宵衣,览奏龙颜增喜色。
顾嗟李勣贤长城,不假援兵却胡羯。
天书沓至赏元功,渠渠温语褒忠烈。
方除戎团追徽省,行且斋坛授节钺。
命圭相印一时来,闻道殿岩已虚席。
谁知帷幄运奇计,裨赞尤多玉季力。
弟兄携手上凌烟,卓冠古今真殊绝。
我从武科备戎行,先生置我宾僚列。
虽无涓埃裨海镇,同此死生冒矢石。
自愧文墨非所长,妄意欲泚磨崖笔。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天书沓至元功渠渠温语褒忠

天书(天書)tiān shū
(1).帝王的诏书。 唐 王勃 《为原州赵长史请为亡父度人表》:“天书屡降,手勅仍存。” 宋 王安石 《送孙叔康赴御史府》诗:“天书下东南,趣召赴严闕。” 清 周亮工 《宋去损以予累客死都门哭送四诗兼贻令嗣峩长》之一:“ 岭 外天书一夜颁, 河 干令子泣潸潸。”
(2).道家称 元始天尊 所说之经,或托言天神所赐之书。《隋书·经籍志四》:“﹝ 元始天尊 所説之经﹞凡八字,尽道体之奥,谓之天书。字方一丈,八角垂芒,光辉照耀,惊心眩目,虽诸天仙,不能省视。”《宋史·真宗纪二》:“ 大中祥符 元年春正月乙丑,有黄帛曳 左承天门 南鴟尾上……上召群臣拜迎於 朝元殿 ,啟封,号称天书。”《水浒传》第四二回:“娘娘法旨道:‘ 宋星主 ,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封泰山论》:“ 秦始皇 、 汉武帝 之求长生, 光武帝 之用讖纬, 宋真宗 之得天书,皆以邪道坏古礼。”
(3).比喻难认的文字或难懂的文章。《红楼梦》第八六回:“﹝ 寳玉 ﹞看着又奇怪,又纳闷,便説:‘妹妹近日越发进了,看起天书来了!’” 瞿秋白 《“打倒帝国主义”的古典》:“彷彿嫌牠太欧化,比天书还难懂。”  ——《漢語大詞典》
沓至 tà zhì
纷纷到来;接连而至。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四:“一旦忽多人物且沓至,三人但伏梁之上计:‘此岂皆避敌者耶?胡为而至哉?’” 清 恽敬 《纪言》:“贝子在大军中,前军军报沓至,不动。及二更,前军大败,退不止。” 清 谭嗣同 《仁学》十六:“前者未忘而后者沓至,终其身接应不暇而卒于无一能应。”  ——《漢語大詞典》
赏 ( 賞 ) shǎng
赏 [ shǎng ]
  1. 指地位高的人或长辈给地位低的人或晚辈财物:~金。~赐。奖~。~罚分明。
  2. 因爱好某种东西而观看:~阅。~析。~花。~月。欣~。鉴~。~心悦目。
  3. 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给予重视:~识。赞~。
  4. 敬辞:~脸。~光。
  5. 姓。
  6. 同“尚”,尊重。
元功 yuán gōng
(1).大功;首功。《史记·太史公自序》:“维 高祖 元功,辅臣股肱,剖符而爵,泽流苗裔,忘其昭穆,或杀身陨国。”《后汉书·冯衍传上》:“将定国家之大业,成天地之元功也。”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元功茂勋,若斯之盛。”《南史·荀伯子传》:“ 汉 以 萧何 元功,故絶世輒绍。”
(2).功臣。《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序》:“辑而序之,续元功次云。” 颜师古 注:“元功,谓佐兴其帝业者也。”《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夫显爵所以褒元功,重赏所以宠烈士。” 唐 韩愈 《晋公破贼回重拜台司》诗:“南伐旋师 太华 东,天书夜到册元功。”  ——《漢語大詞典》
渠渠 qú qú
(1).深广貌。《诗·秦风·权舆》:“於我乎,夏屋渠渠。” 朱熹 集传:“渠渠,深广貌。” 宋 王安石 《潭州新学》诗:“撤故就新,为此渠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腴田连阡,夏屋渠渠矣。”
(2).殷勤貌。 宋 苏舜钦 《上孔待制书》:“古人詡詡而汲善,渠渠而下士,是致德义日益引,望实日益隆,忧患无自入焉。” 宋 梅尧臣 《将赴表臣会呈杜挺之》诗:“学语渠渠问,牵裳步步随。”
局促不安貌。《荀子·修身》:“人无法则倀倀然,有法而无志其义则渠渠然。” 杨倞 注:“渠渠,不宽泰之貌。”一说,无守貌。 梁启雄 释引 陈奂 曰:“渠渠,犹瞿瞿。《齐风》传云:‘瞿瞿,无守之貌。’”  ——《漢語大詞典》
温语(温語)wēn yǔ
温和的话语。《明史·秦金传》:“比内阁拟旨輒中改,至疏请,徒答温语,此任贤不能如初也。”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黄克强长沙革命之失败》:“ 黄牧师 先用温语安慰 克强 。” 茅盾 《野蔷薇·创造一》:“虽然 君实 随后又温语抚慰,可是 娴娴 整整有半天纳闷。”  ——《漢語大詞典》
褒忠 bāo zhōng
亦作“褒忠”。 嘉奖忠良。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九:“南渡 景定 间,又命撰二候(祗候班 乔 陆 二卒长)加封碑文。惜二候之名无考,碑文见《随隐漫録》。据此,则 宋 歷朝之褒忠,可谓至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三·赐宴褒忠》:“ 康熙 二十一年壬戌正月上元,赐羣臣宴於 乾清宫 ,异数也……上之褒忠优厚如此。”  ——《漢語大詞典》
烈 liè《國語辭典》

烈 [ liè ]

  1. 威猛、强劲。《左传·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后汉书·卷七○·郑太传》:「以胶固之众,当解合之埶,犹以烈风扫彼枯叶。」
  2. 刚直、正义。如:「烈士」。《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聂政传》:「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
  3. 严厉、严酷。《淮南子·齐俗》:「曾参之养亲也,若事严主烈君。」汉·高诱·注:「烈,酷也。」
  4. 光明、显赫。《诗经·周颂·雝》:「既右烈考,亦右文母。」《国语·晋语九》:「君有烈名,臣无叛质。」三国吴·韦昭·注:「烈,明也。」
  5. 味道或成分很浓、很重。如:「烈酒」。唐·沈亚之〈梦游仙赋〉:「袭烈蕙之芳风,送丽音于辽耳。」
  1. 功业。《孟子·公孙丑上》:「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
  2. 为正义而牺牲性命的人。如:「革命先烈」。
  3. 毒、祸害。《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若汤之旱,则桀之余烈也。」
  4. 姓。如秦代有烈裔。
  1. 燃烧。《孟子·滕文公上》:「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元·李寿卿《度柳翠·楔子》:「明朝是汝父周年,自当来烈纸焚钱。」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