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今怀古。漫醉墨淋漓,狂歌凄晚,和者应无数。
宋玉故宅与池,其井名琉璃,井有兰台故基屹危阑、郢都西北,滔滔汉水南去。兰台陈迹何从访,废宅芳池凝伫。愁绝处。空只有、琉璃眢井蛙声聚。千年遗绪。邈白雪宫商,雄风襟量,恍惚可神遇。英灵在,应念诸孙莽卤,斯文徼福如许。蕙肴兰藉椒浆奠,屈景幽魂同赴。惊节序。却邂逅春深,不识悲秋苦。抚今怀古。漫醉墨淋漓,狂歌凄晚,和者应无数。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抚 ( 撫 ) fǔ
抚 [ fǔ ]
- 慰问:~恤(安慰和周济)。~慰。安~。~爱。
- 扶持,保护:~养成人。
- 轻轻地按着:~摩。~摸。~琴(弹琴)。~今追昔。
- 同“拊”。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名-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怀古(懷古)huái gǔ
思念古代的人和事。 汉 张衡 《东京赋》:“望先帝之旧墟,慨长思而怀古。” 唐 李白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诗:“我来 圯桥 上,怀古钦英风。” 明 刘基 《绍兴崇福寺记》:“因登其皆山之楼,眺于群山,悠然而怀古焉。”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漢語大詞典》
漫 màn《國語辭典》
漫 [ màn ]
动- 水满而外溢。《新唐书·卷一七六·张籍传》:「其流波漫。」
- 蒙、覆盖。宋·洪迈《夷坚乙志·卷三·混沌灯》:「令其仆买大竹作灯毬,漫以黑纸,挂于几桉之侧。」
- 遍布的、充满的。如:「漫山遍野」、「漫天大雾」。
- 放纵不加拘束。如:「浪漫」、「散漫」、「漫不经心」。《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诸镇入卫之兵,嫌非统属,漫无纪律。」
- 模糊不可辨认的样子。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 长、远。如:「漫漫长夜」。《文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还望顾旧乡,长路漫浩浩。」
- 徒、空、枉。唐·杜甫〈有客〉诗:「漫劳车马驻江干。」宋·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词:「漫悲歌、伤怀吊古。」
- 莫、不要。如:「漫说是他,就是你去也不成。」唐·张谓〈赠赵使君美人〉诗:「罗敷独向东方去,漫学他家作使君。」
- 随便、胡乱。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聊斋志异·卷二·莲香》:「生疑其妒,漫应之。」
漫 [ mán ]
形- 水广大的样子。《集韵·平声·桓声》:「漫,水广大貌。」
- 盈满。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麤俗。」
醉墨 zuì mò
谓醉中所作的诗画。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醉中偶作见寄次韵》:“怜君醉墨风流甚,几度题诗 小谢 斋。” 元 萨都剌 《酹江月·登凤凰台怀古》词:“天外三山,洲边一鷺, 李白 题诗处。锦袍安在,淋漓醉墨飞雨。” 清 黄景仁 《屠清渠丈过饮醉后作山水幅见遗》诗:“我歌君饮万事足,更看醉墨挥淋漓。” ——《漢語大詞典》
淋漓(淋灕)lín lí
亦作“ 淋离 ”。亦作“ 淋灕 ”。
(1).沾湿或流滴貌。 南朝 梁 范缜 《拟〈招隐士〉》:“岌峩兮倾欹,飞泉兮激沫,散漫兮淋灕。” 唐 韩愈 《醉后》诗:“淋漓身上衣,颠倒笔下字。” 明 王玉峰 《焚香记·传笺》:“衝锋独斩单于首,腥血淋漓污宝刀。”《红楼梦》第二七回:“﹝ 宝釵 ﹞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如愿》:“ 小阿英 两手捧着一只又大又红的苹果,正啃得汁水淋漓。”
(2).长而美好貌。《楚辞·严忌〈哀时命〉》:“冠崔嵬而切云兮,剑淋离而从横。” 王逸 注:“淋离,长貌也……劒则长好。”
(3).盛多;充盛。 唐 宋之问 《龙门应制》:“凿龙近出王城外,羽从淋漓拥轩盖。” 唐 李白 《上云乐》诗:“淋灕颯沓,进退成行。” 宋 苏轼 《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我时移守古 河 东,酒肉淋漓浑舍喜。”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艺能·度曲》:“ 仪徵 李艾塘 精於音律,谓 元 人唱曲,元气淋漓,直与 唐 诗 宋 词相頡頏。”
(4).形容酣畅。 唐 李商隐 《韩碑》诗:“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宋 陆游 《哀郢》诗之二:“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髮新。”《玉娇梨》第九回:“只见楮砚中信笔淋漓,不消数刻工夫早已做成一套时曲。” 老舍 《贫血集·不成问题的问题》:“他发誓,要好好地,痛快淋漓地写几篇文字,把那些有名的画家、音乐家、文学家,都骂得一个小钱也不值!” ——《漢語大詞典》
(1).沾湿或流滴貌。 南朝 梁 范缜 《拟〈招隐士〉》:“岌峩兮倾欹,飞泉兮激沫,散漫兮淋灕。” 唐 韩愈 《醉后》诗:“淋漓身上衣,颠倒笔下字。” 明 王玉峰 《焚香记·传笺》:“衝锋独斩单于首,腥血淋漓污宝刀。”《红楼梦》第二七回:“﹝ 宝釵 ﹞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如愿》:“ 小阿英 两手捧着一只又大又红的苹果,正啃得汁水淋漓。”
(2).长而美好貌。《楚辞·严忌〈哀时命〉》:“冠崔嵬而切云兮,剑淋离而从横。” 王逸 注:“淋离,长貌也……劒则长好。”
(3).盛多;充盛。 唐 宋之问 《龙门应制》:“凿龙近出王城外,羽从淋漓拥轩盖。” 唐 李白 《上云乐》诗:“淋灕颯沓,进退成行。” 宋 苏轼 《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我时移守古 河 东,酒肉淋漓浑舍喜。”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艺能·度曲》:“ 仪徵 李艾塘 精於音律,谓 元 人唱曲,元气淋漓,直与 唐 诗 宋 词相頡頏。”
(4).形容酣畅。 唐 李商隐 《韩碑》诗:“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宋 陆游 《哀郢》诗之二:“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髮新。”《玉娇梨》第九回:“只见楮砚中信笔淋漓,不消数刻工夫早已做成一套时曲。” 老舍 《贫血集·不成问题的问题》:“他发誓,要好好地,痛快淋漓地写几篇文字,把那些有名的画家、音乐家、文学家,都骂得一个小钱也不值!” ——《漢語大詞典》
狂歌 kuáng gē
纵情歌咏。 汉 徐干 《中论·夭寿》:“或披髮而狂歌,或三黜而不去。” 唐 杜甫 《赠李白》诗:“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词:“説剑论诗餘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 陈去病 《昼寝杂感》诗:“客难解嘲俱未洽,狂歌哀哭更何徒。” ——《漢語大詞典》
凄 qī
凄 [ qī ]
- 寒冷:风雨~~。~风苦雨。~清。~寒。
- 悲伤:~惨。~恻。~楚。~怆。~然。~切。~怨。~厉。~咽。~婉。
- 冷落静寂:~凉。~寂。~艳。
晚 wǎn《國語辭典》
晚 [ wǎn ]
名- 黄昏、日落时分。《说文解字·日部》:「晚,莫也。」清·段玉裁·注:「莫者,日且冥也。」
- 夜间。如:「晚间」、「昨晚」。《水浒传·第一○回》:「李小二夫妻两个,捏著两把汗,当晚无事。」
- 对长辈的自称。如:「学晚」。《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极蒙台爱,恕治晚不能躬送了。」
- 将尽的。宋·陈师道〈除夜对酒赠少章〉诗:「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 继任的、后来的。如:「晚娘」。《淮南子·本经》:「晚世学者,不知道之所一体,德之所总要。」
- 迟。如:「相见恨晚」。《孔子家语·卷三·弟子行》:「虑不先定,临事而谋,不亦晚乎。」
和 hé/hè/huó/huò/hú《國語辭典》
和 [ hé ]
名- 各數相加的總數。如:「總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 適中、恰到好處、剛柔並濟的常道。《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禮記·中庸》:「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 和平、停戰。如:「講和」、「議和」。《孫子·行軍》:「無約而請和者,謀也。」《戰國策·趙策三》:「故不若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慰秦心。」
- 日本的別名。如:「大和民族」。
- 姓。如漢代有和武、晉代有和嶠。
- 敦睦、調諧。如:「和好如初」。《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
- 連同。如:「和衣而眠」。
- 溫順的、安詳的。如:「和藹」、「心平氣和」、「和顏悅色」。南朝陳·徐陵〈晉陵太守王勵德政碑〉:「風神雅淡,識量寬和。」唐·張說〈岳陽早霽南樓〉詩:「心阻意徒馳,神和生自足。」
- 溫暖的。如:「和煦」、「風和日麗」。唐·白居易〈首夏病間〉詩:「清和好時節,微風吹裌衣。」
- 對、向。如:「你和尊長講話的態度要恭敬。」《紅樓夢·第八回》:「好幾處都有,都稱贊得了不得,還和我們尋呢!」
- 與、跟。如:「我和他是好朋友。」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和 [ hè ]
動- 聲音相應。如:「附和」、「唱和」。《資治通鑑·卷二三六·唐紀五十二·順宗永貞元年》:「絪等從而和之,議始定。」宋·蘇軾〈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 依原詩格律或內容作詩以酬答他人。唐·白居易〈和微之詩·序〉:「微之又以近作四十三首寄來,命僕繼和。」
和 [ huo ]
形- 溫暖的。如:「暖和」。
和 [ hàn ]
連- 之語音。
和 [ hú ]
動- 牌戲中牌張已湊齊成副而獲勝稱為「和」。如:「和牌」。《文明小史·第五五回》:「秦鳳梧自己買這樣,買那樣,應酬朋友,吃酒碰和,毛毛的也有一萬了。」
和 [ huò ]
動- 攪拌、混合。如:「攪和」、「和麵」。《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詫異道:『與他們甚麼相干?怎麼也和在裡頭。』」
者 zhě《國語辭典》
者 [ zhě ]
代-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記者」、「作者」。《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楚辭·屈原·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 指示形容詞。同「這 」。多用於古詩詞中。宋·晏幾道〈少年游·離多最是〉詞:「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者番同。」
- 用於句中,表示停頓。《論語·學而》:「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表比擬。相當於「的樣子」。《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已而相泣,旁 若無人者。」
应 ( 應 ) yīng/yìng
应 [ yīng ]
-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
- 回答:答~。喊他不~。~承。
-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
- 姓。
- 回答或随声相和:~答。呼~。~对(答对)。~和(hè)。反~(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邀。~聘。~考。
- 顺合,适合:顺~。适~。~机。~景。~时。~用文。
- 对待:~付。~变。~酬。
无数(無數)wú shù
(1).无法计算。极言其多。《东观汉记·张堪》:“珍寳珠玉委积无数。” 唐 杜甫 《秋雨叹》诗之一:“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邻里间闻得此説,尽道‘希奇’,不约而同,无数的随着来看。”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八章:“无数轻蔑的嘘嘘声,打断了他的狡辩。”
(2).没有限定的数量或规定的次数。《周礼·春官·宗伯》:“男巫无数,女巫无数。”《管子·轻重乙》:“ 桓公 问於 管子 曰:‘衡有数乎?’ 管子 对曰:‘衡无数也。衡者使物一高一下,不得常固。’”《礼记·礼器》:“天子一食,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无数。”
(3).不知底细。如:心中无数。 ——《漢語大詞典》
(2).没有限定的数量或规定的次数。《周礼·春官·宗伯》:“男巫无数,女巫无数。”《管子·轻重乙》:“ 桓公 问於 管子 曰:‘衡有数乎?’ 管子 对曰:‘衡无数也。衡者使物一高一下,不得常固。’”《礼记·礼器》:“天子一食,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无数。”
(3).不知底细。如:心中无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