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姿连璧从多士,妙句锵金和八銮。

苏轼宋代〕《次韵蒋颖叔二首 其一 扈从景灵宫

道人幽梦晓初还,已觉笙箫下月坛。风伯前驱清宿雾,祝融骖乘破朝寒。

英姿连璧从多士,妙句锵金和八銮。已向词臣得颇、牧,路人莫作老儒看。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英姿连璧多士妙句锵金八銮

英姿 yīng zī
(1).英俊威武的神态。 汉 班固 《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窃见 鉅鹿 太守 会稽 谢夷吾 ……英姿挺特,奇伟秀出。” 宋 王安石 《韩忠献挽辞》之二:“英姿爽气归图画,茂德元勛在鼎彝。” 清 唐孙华 《忆颐儿时就婚外家》诗:“犀角幼丰盈,英姿润琼玖。” 毛泽东 《为女民兵题照》诗:“颯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九章:“ 郭祥 见 花正芳 斜背着冲锋枪,押着俘虏,英姿勃勃地走过来。”
(2).卓越的天资、才华。《周书·文帝纪上》:“窃观 宇文夏州 ,英姿不世,雄謨冠时。” 宋 洪迈 《容斋四笔·李太白怖州佐》:“予谓 白 以白衣入翰林,其盖世英姿,能使 高力士 脱鞾於殿上,岂拘拘然怖一州佐耶?” 宋 陆游 《贺皇太子受册笺》:“英姿达识,事洞照於几先;强记博闻,言必稽於古训。”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谕覆敞天燕方永年诗》之一:“英姿磊落是贤豪,招纳还期道义高。”
(3).指才智出众的人。《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论》:“议者多非 光武 不以功臣任职,至使英姿茂绩,委而勿用。”  ——《漢語大詞典》
连璧(連璧)lián bì
(1).并列的美玉。《庄子·列御寇》:“吾以天地为棺槨,以日月为连璧。”《后汉书·舆服志上》:“大行载车,其饰如金根车,加施连璧交络四角。” 唐 武元衡 《德宗皇帝挽歌词》之一:“日月光连璧,烟尘屏大风。”
(2).喻并美的人或事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潘安仁 、 夏侯湛 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 唐 柳宗元 《答刘连州邦字》诗:“连璧本难双,分符刺小邦。” 宋 苏轼 《游桓山得泽字》诗:“临流吹洞簫,水月照连璧。”  ——《漢語大詞典》
从 ( 從 ) cóng/zòng《國語辭典》
  1. 「從 」的異體字。
多士 duō shì
古指众多的贤士。也指百官。《书·多方》:“猷告尔有方多士,暨 殷 多士。”《诗·大雅·文王》:“济济多士, 文王 以寧。” 晋 卢谌 《答魏子悌》诗:“多士成大业,羣贤济弘绩。”《北齐书·慕容绍宗传》:“公既身控神兵,心执忠义,忽欲歼夷多士,谓非长策,深愿三思。”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当礱淬利器,以求再捷,方可以连衡多士,争霸羣英。” 清 黄遵宪 《陆军官学校开校》诗:“广厦千万间,多士宅尔宅。”  ——《漢語大詞典》
妙句 miào jù
神妙的语句。 汉 陈琳 《答东阿王笺》:“清辞妙句,焱絶焕炳。”《宋书·谢灵运传论》:“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再生缘》第六四回:“顷刻间,锦綉胸中成妙句。登时里, 观音 像侧写乌丝。” 陈毅 《沁园春》词:“妙句拈来着眼高。”  ——《漢語大詞典》
锵金(鏘金)qiāng jīn
(1).撞击金属器物而发声。 南朝 梁 费昶 《咏入幌风》:“鏘金驱响至,举袂送芳来。” 唐 刘商 《山中寄元二侍御》诗之二:“拖紫鏘金济世才,知君倚玉望三台。” 唐 李夐 《恒岳晨望有怀》诗:“从官叨佐理,衔命奉珍羞,荐玉申诚效,鏘金谅有由。”
(2).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 唐 黄滔 《魏侍中谏猎赋》:“盖以诗也中律鏘金,成章璨綺。” 唐 沈传师 《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寺题示》诗:“鏘金七言凌 老杜 ,入木八法燔高轩。”  ——《漢語大詞典》
和 hé/hè/huó/huò/hú《國語辭典》

和 [ hé ]

  1. 各數相加的總數。如:「總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2. 適中、恰到好處、剛柔並濟的常道。《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禮記·中庸》:「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3. 和平、停戰。如:「講和」、「議和」。《孫子·行軍》:「無約而請和者,謀也。」《戰國策·趙策三》:「故不若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慰秦心。」
  4. 日本的別名。如:「大和民族」。
  5. 姓。如漢代有和武、晉代有和嶠。
  1. 敦睦、調諧。如:「和好如初」。《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
  2. 連同。如:「和衣而眠」。
  1. 溫順的、安詳的。如:「和藹」、「心平氣和」、「和顏悅色」。南朝陳·徐陵〈晉陵太守王勵德政碑〉:「風神雅淡,識量寬和。」唐·張說〈岳陽早霽南樓〉詩:「心阻意徒馳,神和生自足。」
  2. 溫暖的。如:「和煦」、「風和日麗」。唐·白居易〈首夏病間〉詩:「清和好時節,微風吹裌衣。」
  1. 對、向。如:「你和尊長講話的態度要恭敬。」《紅樓夢·第八回》:「好幾處都有,都稱贊得了不得,還和我們尋呢!」
  1. 與、跟。如:「我和他是好朋友。」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和 [ hè ]

  1. 聲音相應。如:「附和」、「唱和」。《資治通鑑·卷二三六·唐紀五十二·順宗永貞元年》:「絪等從而和之,議始定。」宋·蘇軾〈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2. 依原詩格律或內容作詩以酬答他人。唐·白居易〈和微之詩·序〉:「微之又以近作四十三首寄來,命僕繼和。」

和 [ huo ]

  1. 溫暖的。如:「暖和」。

和 [ hàn ]

  1. 之語音。

和 [ hú ]

  1. 牌戲中牌張已湊齊成副而獲勝稱為「和」。如:「和牌」。《文明小史·第五五回》:「秦鳳梧自己買這樣,買那樣,應酬朋友,吃酒碰和,毛毛的也有一萬了。」

和 [ huò ]

  1. 攪拌、混合。如:「攪和」、「和麵」。《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詫異道:『與他們甚麼相干?怎麼也和在裡頭。』」
八銮(八鑾)bā luán
见“ 八鸞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