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景:云母屏花前月明,雪儿歌席上风生。

张可久元代〕《【双调】沉醉东风_琼花蝶粉霜

琼花

蝶粉霜匀玉蕊,鹅黄雪点冰肌。衣冠后土祠,璎珞神仙珮,倚阑人且赏芳菲,炀帝骄奢自丧了国,休对我花前叹息。

春晚酬史楚甫

锦被堆春宽梦窄,画楼空燕去愁来。芳草边,夕阳外。怕清明几度伤怀,关节得荼老且慢开,春已听榆钱断买。

胡容斋使君寿

仙客舞玄裳缟衣,小蛮歌翠袖峨眉。戏彩堂,蟠桃会。锦云深月明风细,桂子香中品玉笛,人醉倚蓬瀛画里。

眉寿楼春夜

狂客簪花起舞,佳人秉烛摴蒱。小树风,香阶露。

醉乡中不知春去,更尽荼蘼

酒一壶,强似听西园夜雨。

夜宴即事

花影蝉蛾翠鬟,柳荫骢马金鞍。酒未阑,人争看。玉纤寒试调筝雁,眼约心期不暂闲,半醉也灯前换盏。

九月十日见桃花

前度刘郎老矣,去年崔护来迟。红雨飞,西风起。望白衣可怜憔悴,节去蜂愁蝶未知,冷落似天台洞里。

静香堂看雨

乘落日村翁捕鱼,感西风倦客思鲈。倒翠壶,歌金缕。静香来隔水芙蕖,绿柳红桥入画图,人正在溪亭看雨。

客维扬

第一泉边试茶,无双亭上看花。凤锦笺,鲛绡帕。金盘露玉手琵琶,雪满长街未到家,翠儿唱宜歌且把。

夜景

云母屏花前月明,雪儿歌席上风生。象板敲,螺鬟整。殢人娇体态娉婷,万卷堂深一盏灯,看不上梅窗瘦影。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夜景云母前月雪儿上风

夜景 yè jǐng
(1).指月光。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中》诗:“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唐 韦应物 《晚登郡阁》诗:“春风偏送柳,夜景欲沉山。”
(2).夜晚的景色。 潘漠华 《归后》诗:“满天的摇星,夜景远处朦胧。”  ——《漢語大詞典》
云母(雲母)yún mǔ
(1).矿石名。俗称千层纸。晶体常成假六方片状,集合体为鳞片状。薄片有弹性。玻璃光泽,半透明,有白色、黑色、深浅不同的绿色或褐色等。不导电,隔热,耐高温,耐潮防腐。白云母可供药用。《淮南子·墬形训》:“磁石上飞,云母来水。” 宋 苏轼 《濠州七绝·彭祖庙》:“空餐云母连山尽,不见蟠桃著子时。”
(2).性质、状态、光色等如云母的事物。(1)美石。 五代 齐己 《再游匡山》诗:“径危云母滑,崖旱瀑流乾。” 宋 晁补之 《千秋岁》词:“水精溪绕户,云母山相砌。”(2)白色的花。 唐 李商隐 《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浮杯小摘开云母,带露旋移缀水精。”(3)鳞片。 宋 陆游 《湖村春兴》诗:“酒借鹅儿成浅色,鱼凭云母作修鳞。”(4)冰雪。 唐 元稹 《酬乐天雪中见寄》诗:“镜水遶山山尽白,琉璃云母世间无。”(5)泉水;光洁的水面。 唐 章孝标 《方山寺松下泉》诗:“注瓶云母滑,漱齿茯苓香。” 宋 毛滂 《玉楼春·立春日》词:“小园半夜东风转,吹皱冰池云母面。”
(3).竹名。 南朝 梁简文帝 《修竹赋》:“玉润桃枝之丽,鱼肠云母之名。” 南唐 陈陶 《竹》诗:“一溪云母间灵花,似到封侯逸士家。”参见“ 云母竹 ”。  ——《漢語大詞典》
屏 píng/bǐng《國語辭典》

屏 [ píng ]

  1. 當門的小牆。即照壁。《爾雅·釋宮》:「屏謂之樹。」晉·郭璞·注:「小牆當門中。」《淮南子·時則》:「授車以級,皆正設于屏外。」漢·高誘·注:「屏,樹垣也。」
  2. 泛指像牆的遮蔽物。《詩經·小雅·桑扈》:「君子樂胥,萬邦之屏。」唐·白居易〈冷泉亭記〉:「山樹為蓋,巖石為屏。」
  3. 屏風。如:「素屏一張」。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
  4. 字畫裱成的條幅,通常以四幅或八幅為一組。如:「畫屏」、「字屏」。《老殘遊記 ·第九回》:「抬頭看見北牆上掛著四輻大屏,草書寫得龍飛鳳舞。」
  1. 保護、做為屏障。《國語·齊語》:「君有此士也三萬人,以方行於天下,以誅無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國之君莫之能禦。」唐·元稹〈贈鄭餘慶太保制〉:「而今而後,誰其屏余?」
  2. 隱瞞、蒙蔽。呂氏春秋《慎行論·慎行》:「亡夫太子建,殺連尹奢,屏王之耳目。」

屏 [ bīng ]

  1. 參見「屏營 」條。

屏 [ bǐng ]

  1. 排除。《論語·堯曰》:「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南朝梁·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正采耀乎朱藍,間色屏於紅紫。」
  2. 斥退。《戰國策·秦策三》:「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侯生乃屏人閒語曰:『嬴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
  3. 退避、隱藏。如:「屏居」、「屏跡」。宋·王安石〈答孫莘老書〉:「丘園自屏,煩公遠屈,衰疾不獲奉迓。」
  4. 停止、壓制。如:「屏住呼吸」、「屏息靜觀」。《論語·鄉黨》:「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
  5. 放逐。《禮記·王制》:「屏之四方,唯其所之。」宋·蘇軾〈答王莊叔〉二首之一:「 某罪廢遠屏,有玷知識。」
花 huā《國語辭典》

花 [ huā ]

  1.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許多變形的葉集生而成。包括花萼、花冠、花蕊、花托。可供人觀賞。如:「菊花」、「梅花」、「玫瑰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2. 形狀像花的物體。如:「雪花」、「水花」、「浪花」、「爆米花」。
  3. 比喻美女。如:「姊妹花」、「解語花」、「交際花」、「尋花問柳」。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4. 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1. 有花的。如:「花季」。
  2. 有花紋的、雜色的。如:「花布」、「花貓」、「花邊」。
  3. 式樣、種類繁多的。如:「花式游泳」。
  4. 虛假的、巧妙的。如:「耍花招」、「花言巧語」。
  5. 模糊不清。如:「眼睛都花了。」
  6. 人心性不定、好玩樂稱為「花」。如:「花心大少」、「這個人很花,你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1. 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2. 耗費。如:「花錢」、「花時間」、「這些錢夠他花的了。」
前月 qián yuè
上个月。 唐 白居易 《自问行何迟》诗:“前月发 京口 ,今辰次 淮 涯。”《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魏厅官 道:‘不敢。晚生是前月初三日在京领凭。’”  ——《漢語大詞典》
明 míng《國語辭典》

明 [ míng ]

  1. 通曉。如:「明瞭」、「明白」、「他是個深明大義的人。」
  2. 使通曉。《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明恥教戰,求殺敵也。」
  3. 昭示、彰顯。《禮記·郊特牲》:「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4. 發亮。《詩經·齊風·雞鳴》:「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1. 光亮的。如:「明月」、「明亮」。《文選·謝惠連·秋懷詩》:「皎皎天月明。」
  2. 清晰的。《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3. 聰慧、悟性很高。如:「聰明」、「明智」。《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夫見機而作,不處凶危,上聖之明也。」
  4. 公開的、顯露的。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5. 才德高顯的。如:「明主」、「明君」。
  6. 磊落的。如:「明人不做暗事」。
  7. 乾淨、整潔。如:「窗明几淨」。
  8. 顯著的。如:「明顯」、「明效」。
  9. 時序在後的。如:「明天」、「明年」。
  1. 視覺、目力。《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三國魏·王粲〈贈文叔良〉詩:「視明聽聰,靡事不惟。」
  2. 陽。相對於「陰」。《史記·卷一·五帝本紀》:「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
  3. 神靈。如:「神明」。
  4. 朝代名。參見「明朝 」條。
  5. 姓。如清代有明耀光。
雪儿(雪兒)xuě ér
(1). 唐 李密 爱姬。能歌舞。 密 每见宾僚文章有奇丽入意者,即付 雪儿 叶音律歌之。事见《太平广记》卷二百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韩守辞》。 清 孙枝蔚 《对酒》诗:“鶯歌 雪儿 曲,榆坠 沈郎 钱。”后亦以“雪儿”泛指歌女。 宋 苏轼 《浣溪沙·有感》词:“有客能为《神女赋》,凭君送与 雪儿 书。”
(2).雪。《水浒传》第十回:“广莫严风刮地,这雪儿下的正好。”  ——《漢語大詞典》
歌 gē《國語辭典》

歌 [ gē ]

  1. 唱。按樂曲或節拍來發聲。如:「高歌一曲」、「引吭高歌」。《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2. 頌揚。如:「歌功頌德」。《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夫天下稱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風。」唐·李白〈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炎漢之風。」
  1. 合樂的曲調。如:「民歌」、「俚歌」、「漁歌」。《書經·舜典》:「詩言志,歌永言。」《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梁鴻傳》:「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
  2. 一種詩歌體裁。屬於能唱的韻文。如〈長恨歌〉、〈子夜歌〉等。
席 xí《國語辭典》

席 [ xí ]

  1. 用草茎、竹篾等编成的垫子,可坐卧。如:「草席」、「竹席」、「凉席」。《文选·曹植·求自试表》:「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
  2. 座位。如:「就席」、「入席」。《汉书·卷六八·霍光传》:「田延年前,离席按剑。」
  3. 职位。如:「法席」、「教席」、「首席」。《文明小史·第一三回》:「每一个人替他们安置一席,倒也不难。」
  4. 成桌的酒和饭菜。如:「酒席」、「筵席」。《红楼梦·第五四回》:「众媳妇们忙撤去残席,……另外又添换了果馔摆好。」
  5. 船帆。《文选·木华·海赋》:「维长绡,挂帆席。」唐·李善·注:「《释名》曰:『随风张幔曰帆。』或以席为之,故曰帆席也。」《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6. 量词:➊ ​ 计算谈话次数的单位。如:「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➋ ​ 计算议会席次或名额的单位。如:「这次立委选举在野党共取得三席。」
  7. 姓。如晋代有席坦。
  1. 凭借。《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吕产、吕禄,席太后之宠。」《新唐书·卷九六·房玄龄传》:「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
  1. 全面。《史记·卷九○·魏豹彭越传·太史公曰》:「然已席卷千里,南面称孤。」
上风(上風)shàng fēng
(1).指风刮来的那个方向。《庄子·天运》:“虫,雄鸣於上风,雌应於下风而风化。” 宋 文天祥 《渔舟》诗序:“忽有十八舟,上风冉冉而来。”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 吴 越 之战,敌得风势, 傅瓘 引舟佯避,俟敌过而回舟扬灰以败之,此易下风为上风者也。” 午星 《一个红军女游击战士》:“ 肖大嫂 接连搬了好几捆柴草,堆到碉堡门口,又在上风方向,摆了一摊辣椒和树柴。”
(2).比喻优势或有利的地位。《西游记》第四二回:“ 行者 道:‘兄弟,虽不曾救得师父, 老孙 却得个上风来了。’” 鲁迅 《且介亭杂文·说“面子”》:“他既然没有面子,自然就是 中国 有了面子,也就是占了上风了。” 巴金 《谈我的短篇小说》:“国内反动势力占上风,一片乌烟瘴气。”  ——《漢語大詞典》
生 shēng《國語辭典》

生 [ shēng ]

  1. 長出、生長。如:「生出一對角。」《詩經·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2. 生產、生育。《詩經·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唐·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3. 發生、產生。如:「生病」、「生效」、「橫生枝節」。《左傳·成公二年》:「義以生利,利以平民。」唐·杜甫〈愁〉詩:「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4. 生存、活存。如:「置之死地而後生」。
  5. 製造、新創。如:「惹事生非」、「你又生出新花樣來了。」
  1. 生存、生活。如:「起死回生」、「忍辱偷生」。《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2. 量詞。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3. 生命。如:「輕生」、「餘生」。
  4. 泛指生物。如:「眾生」、「群生」、「放生」。
  5. 生計。如:「謀生」、「無以為生」。
  6. 讀書人稱為「生」。如:「書生」、「儒生」。
  7. 學習者、門徒。如:「生徒」、「門生」、「師生」、「學生」。
  8. 戲劇裡的腳色名稱。如:「小生」、「老生」、「武生」。
  9. 姓。如明代有生用和。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果實尚未成熟。如:「這個番石榴太生了,不能吃。」
  2.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飯」。
  3. 罕見、不熟悉。如:「生人」、「面生」、「生手」、「生字」。
  4. 沒有加工或鍛鍊過的。如:「生鐵」。
  1. 很、甚。如:「生怕」、「生恐」。唐·劉采春〈囉嗊曲〉六首之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2. 強迫。如:「生拉硬扯」。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把三個未發跡小秀士,生扭做吃勘問死囚徒。」
  1. 語助詞,無義。《儒林外史·第七回》:「況我看見你不喜我這煩劇的事,怎生是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