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铜细袅香风,两行纱笼,烛影摇红。
博山铜细袅香风,两行纱笼,烛影摇红。翠袖殷勤捧金钟,半露春葱。唱好是会受用文章巨公,绮罗丛醉眼朦胧。夜宴将终,十二帘栊,月转梧桐。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博山 bó shān
博山炉的简称。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二:“ 洛阳 名工铸为金博山,千斲復万鏤,上刻 秦 女携手仙。” 宋 杨万里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之七:“共听茅屋雨,添炷博山云。” 清 赵翼 《七十自述》诗:“半篝残火听譙鼓,一缕名香裊博山。” ——《漢語大詞典》
铜 ( 銅 ) tóng
铜 [ tóng ]
- ◎ 一种金属元素,富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都很强,它的合金是电气、机械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紫~(纯铜。亦称“红铜”)。青~。黄~。~矿。~器。~币。~臭(ch恥 )(指铜钱的臭味,用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如“浑身~~”)。~墙铁壁(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亦称“铁壁铜墙”)。
细 ( 細 ) xì
细 [ xì ]
- 颗粒小的,与“粗”相对:~沙。~面。~屑。
- 长条东西直径小的:~线。~丝。~眉。~水长流。
- 精致的:~瓷。~布。~工。~活儿。
- 声音小:嗓音~。
- 周密详尽:仔~。精~。~致。~密。~目(详细的项目或目录)。~腻。胆大心~。
- 微小的:~小。~微。~节。事无巨~。
- 俭省:他过日子很~。
袅 ( 裊 ) niǎo
袅 [ niǎo ]
- ◎ 柔弱,缭绕:“不声如动吹,无风自~枝”。~娜(nuó )。~~(a.形容烟气缭绕上腾的样子,如“炊烟~~”;b.形容细长柔美;c.形容随风摆动的样子,如“垂柳~~”;d.形容微风吹拂;e.形容声音绵延不绝,如“余音~~”)。
香风(香風)xiāng fēng
(1).带有香气的风。 南朝 梁简文帝 《六根忏文》:“香风浄土之声,宝树鏗鏘之响,於一念中,怳然入悟。” 唐 杨师道 《赋终南山用风字韵应诏》:“登临日将晚,兰桂起香风。”《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钱青 贴里贴外,都换了时新华丽衣服,行动香风拂拂,比前更觉标致。” 刘半农 《饿》诗:“同时担子上的小火炉,煎着酱油,把香风一阵阵送来,叫他分外的饿。”
(2).比喻奢靡淫逸的风气。如: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战士,冲破十里洋场的香风迷雾,保持了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 ——《漢語大詞典》
(2).比喻奢靡淫逸的风气。如: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战士,冲破十里洋场的香风迷雾,保持了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 ——《漢語大詞典》
两行(兩行)liǎng xíng
(1). 庄子 谓不执着于是非的争论而保持事理的自然均衡为“两行”。《庄子·齐物论》:“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郭象 注:“任天下之是非。”
(2).两者一起通行、流行。《毛诗·周南关雎诂训传》 唐 陆德明 题注:“故训旧本多作故,今或作詁……案:詁、故皆是古义,所以两行。”
(3).两者一起施行、实行。《新唐书·吕諲传》:“始在 河西 ,悉知诸将能否,及为尹,奏取材者数十人总牙兵,故威惠两行。” ——《漢語大詞典》
(2).两者一起通行、流行。《毛诗·周南关雎诂训传》 唐 陆德明 题注:“故训旧本多作故,今或作詁……案:詁、故皆是古义,所以两行。”
(3).两者一起施行、实行。《新唐书·吕諲传》:“始在 河西 ,悉知诸将能否,及为尹,奏取材者数十人总牙兵,故威惠两行。” ——《漢語大詞典》
纱笼(紗籠)shā lóng
(1).纱制灯笼。 唐 白居易 《宿东亭晓兴》诗:“温温土炉火,耿耿纱笼烛。” 宋 高观国 《御街行·赋轿》词:“归来时晚,纱笼引道,扶下人微醉。” 元 张子坚 《得胜令》曲:“锦衣搭白马,纱笼照道行。” 清 纳兰性德 《生查子》词:“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
(2).谓以纱蒙覆贵人、名士壁上题咏的手迹,表示崇敬。典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起自寒苦》:“ 王播 少孤贫,尝客 扬州 惠昭寺 木兰院 ,随僧斋飡。诸僧厌怠, 播 至,已饭矣。后二纪, 播 自重位出镇是邦,向之题已碧纱幕其上。 播 继以二絶句曰:‘……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后用作诗文出众的赞词。 宋 刘过 《沁园春·题黄尚书夫人书壁后》词:“记 东坡 赋就,纱笼素壁, 西山 句好,帘捲晴珠。” 清 李渔 《怜香伴·议迁》:“他日重来,駟马难容。四壁佳篇,早着纱笼。” 宁调元 《柬蜕庵三什》诗之三:“偶栽红豆便盈枝,仗汝纱笼壁上词。”
(3).犹纱罩。旧时婚礼中新娘罩面的纱巾。 清 李渔 《风筝误·婚闹》:“你们都迴避,好待我揭去纱笼看阿娇。”《天雨花》第三六回:“弟们虽在来观看,纱笼罩面怎分明?”
(4).马来语saron的音译。 东南亚 一带用以围裹身体的长布,为服饰之一。 许杰 《两个青年》:“那 马来 人是披着纯白的纱笼,纱笼的一端,从左边的背部围过右边的颈际,再披了下来。”
(5).法语salon的音译。客厅。今多译作“沙龙”。十七世纪末叶和十八世纪 巴黎 文人常接受贵族妇女的招待,在客厅集会。因指文人雅士的清谈场所。 鲁迅 《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附J·K来信:“这种人物如果不彻底的脱胎换骨,始终只是‘纱笼’(salon)里的哈吧狗。” 瞿秋白 《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她想一脚跨进摩登化的贵族厅堂--在所谓‘纱笼’里去和当代名流‘较一日之短长’。” ——《漢語大詞典》
(2).谓以纱蒙覆贵人、名士壁上题咏的手迹,表示崇敬。典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起自寒苦》:“ 王播 少孤贫,尝客 扬州 惠昭寺 木兰院 ,随僧斋飡。诸僧厌怠, 播 至,已饭矣。后二纪, 播 自重位出镇是邦,向之题已碧纱幕其上。 播 继以二絶句曰:‘……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后用作诗文出众的赞词。 宋 刘过 《沁园春·题黄尚书夫人书壁后》词:“记 东坡 赋就,纱笼素壁, 西山 句好,帘捲晴珠。” 清 李渔 《怜香伴·议迁》:“他日重来,駟马难容。四壁佳篇,早着纱笼。” 宁调元 《柬蜕庵三什》诗之三:“偶栽红豆便盈枝,仗汝纱笼壁上词。”
(3).犹纱罩。旧时婚礼中新娘罩面的纱巾。 清 李渔 《风筝误·婚闹》:“你们都迴避,好待我揭去纱笼看阿娇。”《天雨花》第三六回:“弟们虽在来观看,纱笼罩面怎分明?”
(4).马来语saron的音译。 东南亚 一带用以围裹身体的长布,为服饰之一。 许杰 《两个青年》:“那 马来 人是披着纯白的纱笼,纱笼的一端,从左边的背部围过右边的颈际,再披了下来。”
(5).法语salon的音译。客厅。今多译作“沙龙”。十七世纪末叶和十八世纪 巴黎 文人常接受贵族妇女的招待,在客厅集会。因指文人雅士的清谈场所。 鲁迅 《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附J·K来信:“这种人物如果不彻底的脱胎换骨,始终只是‘纱笼’(salon)里的哈吧狗。” 瞿秋白 《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她想一脚跨进摩登化的贵族厅堂--在所谓‘纱笼’里去和当代名流‘较一日之短长’。” ——《漢語大詞典》
烛影摇红(燭影摇紅)zhú yǐng yáo hóng
(1).灯烛光亮晃动貌。 宋 王诜 《忆故人》词:“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一折:“花遮翠拥,香靄飘霞,烛影摇红,月梁云栋上,金钩十二帘櫳。”《宋宫十八朝演义》第十九回:“只遥见烛影摇红, 晋王 在烛光影里时或离席,像逊让退避的形状。”
(2).词牌名。双调九十六字,仄韵。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乐府二》:“ 王都尉 ( 王詵 )有《忆故人》词云:‘烛影摇红向夜阑’…… 徽宗 喜其词意,犹以不丰容宛转为恨。遂令大晟府别撰腔, 周美成 增损其词,而以首句为名,谓之‘烛影摇红’。”
(3).曲牌名。属南曲大石调。字数与词牌前半阕同,亦有与全阕同的,用为引子。 ——《漢語大詞典》
(2).词牌名。双调九十六字,仄韵。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乐府二》:“ 王都尉 ( 王詵 )有《忆故人》词云:‘烛影摇红向夜阑’…… 徽宗 喜其词意,犹以不丰容宛转为恨。遂令大晟府别撰腔, 周美成 增损其词,而以首句为名,谓之‘烛影摇红’。”
(3).曲牌名。属南曲大石调。字数与词牌前半阕同,亦有与全阕同的,用为引子。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