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歌 gē《國語辭典》
歌 [ gē ]
動- 唱。按樂曲或節拍來發聲。如:「高歌一曲」、「引吭高歌」。《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 頌揚。如:「歌功頌德」。《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夫天下稱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風。」唐·李白〈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炎漢之風。」
- 合樂的曲調。如:「民歌」、「俚歌」、「漁歌」。《書經·舜典》:「詩言志,歌永言。」《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梁鴻傳》:「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
- 一種詩歌體裁。屬於能唱的韻文。如〈長恨歌〉、〈子夜歌〉等。
传 ( 傳 ) chuán/zhuàn
传 [ chuán ]
-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
-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➊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➋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➌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左~》。
-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自~。纪~。~记。~略。树碑立~。
-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
-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乐府(樂府)yuè fǔ
(1).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起于 汉 代。 汉 惠帝 时已有乐府令。 武帝 时定郊祀礼,始立乐府,掌管宫廷、巡行、祭祀所用的音乐,兼采民歌配以乐曲,以 李延年 为协律都尉。乐府之名始此。参阅《汉书·礼乐志》。
(2).诗体名。初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后将 魏 晋 至 唐 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 宋 郭茂倩 蒐辑 汉 魏 以迄 唐 、 五代 合乐或不合乐以及摹拟之作的乐府歌辞,总成一书,题作《乐府诗集》。 宋 以后的词、散曲、剧曲、因配乐,有时也称乐府。 ——《漢語大詞典》
(2).诗体名。初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后将 魏 晋 至 唐 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 宋 郭茂倩 蒐辑 汉 魏 以迄 唐 、 五代 合乐或不合乐以及摹拟之作的乐府歌辞,总成一书,题作《乐府诗集》。 宋 以后的词、散曲、剧曲、因配乐,有时也称乐府。 ——《漢語大詞典》
犹是(猶是)yóu shì
(1).由此。犹,通“ 由 ”。 汉 刘向 《列女传·王章妻女》:“ 章 上封事言 凤 不可任用……天子不忍退 凤 , 章 犹是为 凤 所陷。” 三国 魏 嵇康 《与吕长悌绝交书》:“足下篤意,遂成大好。犹是许足下以至交。”
(2).还是。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蜀 食井盐,如仙井 大寧 犹是大穴。”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下》:“初 唐 絶句精巧,犹是六朝餘习。” ——《漢語大詞典》
(2).还是。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蜀 食井盐,如仙井 大寧 犹是大穴。”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下》:“初 唐 絶句精巧,犹是六朝餘习。” ——《漢語大詞典》
升平(昇平)shēng píng
太平。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今宜改葬 蕃 武 ,选其家属诸被禁錮,一宜蠲除,则灾变可消,昇平可致也。” 唐 王昌龄 《放歌行》:“昇平贵论道,文墨将何求?”《平山冷燕》第一回:“话説先朝隆盛之时,天子有道,四海昇平,文武忠良,万民乐业。”
太平。《汉书·梅福传》:“使 孝武帝 听用其计,升平可致。”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民有三年之储曰升平。” 南朝 梁 沈约 《南郊恩诏》之二:“仰寻先烈,思致升平。” 宋 朱淑真 《元夜》诗之一:“一片笑声连鼓吹,六街灯火丽升平。” 杨朔 《生命泉》:“这许多野物杂居一起,熙熙攘攘,和和睦睦,活现出一派升平景象。” ——《漢語大詞典》
太平。《汉书·梅福传》:“使 孝武帝 听用其计,升平可致。”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民有三年之储曰升平。” 南朝 梁 沈约 《南郊恩诏》之二:“仰寻先烈,思致升平。” 宋 朱淑真 《元夜》诗之一:“一片笑声连鼓吹,六街灯火丽升平。” 杨朔 《生命泉》:“这许多野物杂居一起,熙熙攘攘,和和睦睦,活现出一派升平景象。” ——《漢語大詞典》
风味
1.美味。亦指一地特有之食品口味。《晋书·王彬传》:“ 彬 为人朴素方直,乏风味之好,虽居显贵,常布衣蔬食。” 南朝 梁 刘孝标 《送橘启》:“南中橙甘,青鸟所食。始霜之旦採之,风味照座,劈之,香雾噀人。” 宋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冬日田园杂兴之七》诗:“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秦牧 《艺海拾贝·“果王”的美号》:“被各地人们推许为雄踞首席的果子,当然味道不可能是酸的涩的。它们一般都很甜美,但是风味却仍然是各具一格的。”
2.风度;风采。《宋书·自序传》:“﹝ 伯玉 ﹞温雅有风味,和而能辨,与人共事,皆为深交。” 唐 韩愈 《答渝州李使君书》:“乖隔年多,不获数附书,慕仰风味,未尝敢忘。”《太平广记》卷一九六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丁秀才》:“有 丁秀才 者,亦同寓於观中,举动风味,无异常人。”
3.事物特有的色彩和趣味。 唐 郭仲翔 《与吴保安书》:“而乡里先达,风味相亲,想覩光仪,不离梦寐。”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卷七:“ 渊明 千载人, 子瞻 百世士;出处固不同,风味亦相似。” 周立波 《牛》:“他用高粱秆子编织的筷子笼,也有特别精致的花纹,小巧玲珑,很有点 江 南的风味。” ——《漢語大詞典》
2.风度;风采。《宋书·自序传》:“﹝ 伯玉 ﹞温雅有风味,和而能辨,与人共事,皆为深交。” 唐 韩愈 《答渝州李使君书》:“乖隔年多,不获数附书,慕仰风味,未尝敢忘。”《太平广记》卷一九六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丁秀才》:“有 丁秀才 者,亦同寓於观中,举动风味,无异常人。”
3.事物特有的色彩和趣味。 唐 郭仲翔 《与吴保安书》:“而乡里先达,风味相亲,想覩光仪,不离梦寐。”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卷七:“ 渊明 千载人, 子瞻 百世士;出处固不同,风味亦相似。” 周立波 《牛》:“他用高粱秆子编织的筷子笼,也有特别精致的花纹,小巧玲珑,很有点 江 南的风味。”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