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灭,芳酒阑,罗衣半醉春夜寒,

李颀唐代〕《绝缨歌

楚王宴客章华台,章华美人善歌舞。玉颜艳艳空相向,
满堂目成不得语。红烛灭,芳酒阑,罗衣半醉春夜寒,
绝缨解带一为欢。君王赦过不之罪,暗中珠翠鸣珊珊。
宁爱贤,不爱色,青娥买死谁能识,果却一军全社稷。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红烛酒阑罗衣半醉春夜

红烛(红烛)
唐 司空曙 发渝州却寄韦判官 红烛津亭夜见君,繁弦急管两纷纷。
唐 杨巨源 元日呈李逢吉舍人 一片彩霞迎曙日,万条红烛动春天。
唐 杜牧 贺崔大夫崔正字 别夜酒馀红烛短,映山帆满碧霞残。
唐 裴諴 南歌子词三首 其三 簳蜡为红烛,情知不自由。  ——《骈字类编》
灭 ( 滅 ) miè
灭 [ miè ]
  1. 火熄:熄~。
  2. 完,尽,使不存在 :~口。~亡。不可磨~。~族(古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犯罪,株连他的父母兄弟妻子等亲属,都被一起杀掉)。
  3. 淹没:~顶之灾。
芳 fāng《國語辭典》

芳 [ fāng ]

  1. 花草的香气。《说文解字·艸部》:「芳,香艸。」清·段玉裁·注:「香艸当作艸香。」汉·武帝〈秋风辞〉:「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唐·柳宗元〈南中荣橘柚〉诗:「密林耀朱绿,晚岁有余芳。」
  2. 香草、花草。如:「孤芳自赏」。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远芳侵古道,晴翠连荒城。」宋·罗愿《尔雅翼·卷二·茞》:「王逸章句曰:『行清洁者佩芳。』」
  3. 比喻美好的德性或声誉。如:「流芳百世」。
  1. 对人的敬称。如:「芳翰」、「芳仪」、「芳名」。
  2. 美好的。如:「芳姿」、「芳辰」。南朝宋·刘铄〈拟行行重行行诗〉:「芳年有华月,佳人无还期。」
酒阑(酒闌)jiǔ lán
谓酒筵将尽。《史记·高祖本纪》:“酒阑, 吕公 因目固留 高祖 。” 裴駰 集解引 文颖 曰:“阑言希也。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 唐 杜甫 《魏将军歌》:“吾为子起歌《都护》,酒阑插剑肝胆露。” 鲁迅 《集外集拾遗·〈无题〉诗之二》:“皓齿 吴 娃唱《柳枝》,酒阑人静暮春时。”  ——《漢語大詞典》
罗衣(羅衣)luó yī
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汉 边让 《章华赋》:“罗衣飘颻,组綺繽纷。”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唐 杜甫 《黄草》诗:“万里秋风吹 锦水 ,谁家别泪溼罗衣?” 明 周在 《闺怨》诗:“ 江 南二月试罗衣,春尽 燕山 雪尚飞。”  ——《漢語大詞典》
半醉
南北朝 庾信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一 酒醺人半醉,汗湿马全骄。
隋 卢思道 后园宴诗 欲眠衣先解。半醉脸逾红。
唐 李颀 绝缨歌 红烛灭,芳酒阑,罗衣半醉春夜寒。
唐 张谔 九日 将曛陌树频惊鸟,半醉归途数问人。
唐 韩愈 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 银烛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座添春。
唐 白居易 自咏 白衣居士紫芝仙,半醉行歌半坐禅。
宋 欧阳修 西湖泛舟呈运使学士张掞 半醉回舟迷向背,楼台高下夕阳中。
宋 方岳 次韵徐宰集珠溪 其一 半醉半醒寒食酒,欲晴欲雨杏花天。
元 马祖常 题吴娃图二首 其一 金莲烛下看蛾眉,应是吴王半醉时。
元 张养浩 过长春宫 默求诗句为相答,半醉挥出毫端虹。
元 杨维桢 鼙婆引 锦貂半醉金盘春,芍药三千娇欲语。  ——《骈字类编》
春夜
魏晋 陶潜 杂诗十二首 其十一 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  ——《骈字类编》
寒 hán《國語辭典》

寒 [ hán ]

  1. 冷。如:「酷寒」、「御寒」、「饥寒交迫」、「天寒地冻」。《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2. 穷困。如:「贫寒」、「家境清寒」。《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绨袍以赠之。」
  3. 卑贱。如:「寒门」、「寒儒」。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 秋冬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2. 国名。夏朝诸侯寒浞的封国。故址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潍县境。
  3. 姓。如夏朝有诸侯寒浞,汉代有寒朗。
  1. 使受冷。《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 战栗、害怕。如:「心寒」、「胆寒」。《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以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3. 终止、停止。《左传·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晋·杜预·注:「寒,歇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