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敬心师刻金玉。

贯休唐代〕《送卢舍人三首

一曰:劝君不用登岘首山,读羊祜碑,男儿事业须自奇。
此碑山头如日月,日日照人人不知。人不知,
青山白云徒尔为。
二曰:劝君登商山,不用觅商山皓,云深雪深骡马倒。
我愿终南太华变为金,吾后见之不为宝。我愿九州四海纸,
幅幅与君为谏草。使蹑卨践夔,逢轩见皞。日环五色,
是物得老,如此即商山皓。商山皓,君不用讨他,
他必来相讨。
三曰:君不见释梵诸天寿亿垓,天上人间去复来。
君又不见紫金为轮一千幅,宝洲□四皆臣伏。
轮王释梵作何因,只是弘隆重大乘福。自古皇王与贤哲,
顶敬心师刻金玉。报通三世释迦言,莫将梁武为题目。
君不见近代韦裴蒋与萧,文房书府师百僚。
代天理物映千古,布发掩泥非一朝。大哉释梵轮王璞,
已矣何人继先觉。行行珍重寄斯言,斯言不是寻常曲□。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顶敬心师金玉

顶敬(頂敬)dǐng jìng
顶礼致敬。 前蜀 贯休 《送卢舍人》诗之三:“自古皇王与贤哲,顶敬心师刻金玉。”  ——《漢語大詞典》
心师(心師)xīn shī
(1).佛教语。谓以己之真心为师。 唐 皎然 《酬李侍御萼题看心道场》诗:“我法从谁悟,心师是贯花。” 前蜀 贯休 《了仙谣》:“若师方术弃心师,浪似雪山何处讨。”
(2).谓心之师。《南史·张融传》:“吾文章之体,多为世人所惊,汝可师耳以心,不可使耳为心师。”
(3).谓内心所师承的。 明 李东阳 《大原宋生灏手刻先君字法手稿赠之以诗》:“当其腕指所至时,意匠心师两无跡。”  ——《漢語大詞典》
刻 kè《國語辭典》

刻 [ kè ]

  1. 雕镂。如:「刻字」、「雕刻」、「刻舟求剑」。《说文解字·刀部》:「刻,镂也。」宋·欧阳修〈泷冈阡表〉:「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
  2. 牢记。如:「那段美好的回忆,已深深的刻在我的心版上。」
  3. 伤害、剥削。《荀子·礼论》:「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唐·杨倞·注:「刻,损减。」唐·柳宗元〈封建论〉:「大逆未彰,奸利浚财,怙势作威,大刻于民者,无如之何。」
  4. 限定。明·史可法〈复多尔衮书〉:「越数日,遂命法视师江北,刻日西征。」
  1. 程度深的。如:「严刑刻法」。
  1. 古代记时的名称,一昼夜共分一百刻。今以十五分钟为一刻。《周礼·夏官·挈壶氏》「县壶」句下汉·郑玄·注:「漏之箭昼夜共百刻,冬夏之间有长短焉,大史立成法,有四十八箭。」
  2. 时候。亦指短暂的时间。如:「刻不容缓」、「此时此刻」。《西游记·第九二回》:「这家酬,那家请,略无虚刻。」

刻 [ kē ]

  1. (一)​1.2.之又音。
金玉 jīn yù
(1).黄金与珠玉。珍宝的通称。《左传·襄公五年》:“无藏金玉,无重器备。”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 唐 杜甫 《黄河》诗之二:“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2).比喻珍贵和美好。《诗·小雅·白驹》:“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是以古书虽质朴,而俗儒谓之堕於天也。今文虽金玉,而常人同之於瓦砾也。” 唐 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玉娇梨》第八回:“ 白公 説道:‘昨承佳句见投,真是字字金玉,玩之不忍释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