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宫里打撩声,供奉丝簧束手听。

崔道融唐代〕《羯鼓

华清宫里打撩声,供奉丝簧束手听。
寂寞銮舆斜谷里,是谁翻得雨淋铃。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华清宫里供奉丝簧束手

华清(華清)huá qīng
(1).指 华清池 。 清 洪升 《长生殿·传概》:“自 华清 赐浴,初承恩泽; 长生 乞巧,永订盟香。” 郭沫若 《念奴娇·小汤山》词:“ 华清 何似?令人高下难説。”参见“ 华清池 ”。
(2).指 华清宫 。 唐 薛能 《折杨柳》词之一:“ 华清 高树出离宫,南陌柔条带暖风。” 宋 苏轼 《骊山绝句》之一:“辛苦 驪山 山下土, 阿房 纔废又 华清 。” 明 敖英 《辋川谒王右丞祠》诗:“ 华清 风雨萧萧夜,愁絶 江 南 庾子山 。”参见“ 华清宫 ”。
(3).犹太清。指太空。 明 陈所闻 《念奴娇序·云住阁为欧阳平林青林长林题》套曲:“驀地云开,皎然月出,恍疑骑鹤上华清。”  ——《漢語大詞典》
宫里(宫里)
唐 王建 九仙公主旧庄 天使来栽宫里树,罗衣自买院前溪。
金 翟钦甫 清庵 广寒宫里琴三弄,白玉楼头笛一声。  ——《骈字类编》
打 dǎ/dá《國語辭典》

打 [ dǎ ]

  1. 击、敲击。如:「打铁趁热」。唐·杜甫〈十二月一日〉诗三首之二:「打鼓发船何郡郎,新亭举目风景切。」
  2. 攻击、战斗。如:「打斗」、「打架」、「打仗」。
  3. 消除、除去。如:「打虫」、「打胎」。
  4. 发出、放出。如:「打雷」、「打电报」、「打信号」、「打电话」。
  5. 注入、刺入。如:「打针」、「给车胎打气」。
  6. 做、订制。如:「打造」、「打手饰」、「打毛衣」。《红楼梦·第三五回》:「共有三四十样,打的十分精巧。」
  7. 举、持。如:「打伞」、「打灯笼」。《三国演义·第一回》:「忽见一彪军马,尽打红旗,当头来到,截住去路。」
  8. 取、收。如:「打柴」、「打水」、「打鱼」、「打野食」。
  9. 购买。如:「打油」、「打酒」、「打年货」。
  10. 转动、拨动。如:「打舵」、「打算盘」、「打方向盘」。
  11. 凿开、揭开。如:「打井」、「打洞」、「打开锅盖」。
  12. 破开、摔开。如:「打蛋」、「不小心把碗打了!」
  13. 印上、画上。如:「打字」、「打样」、「打邮戳」、「打粉底」。《水浒传·第八回》:「林冲当下看人写了,借过笔来,去年月下押个花字,打个手模。」
  14. 涂抹。如:「打腊」、「打亮光漆」。
  15. 立、定出、计算。如:「打主意」、「打草稿」、「打基础」、「精打细算」。
  16. 使用、采用。如:「打比喻」、「打诳语」、「打官腔」。
  17. 担任、从事。如:「打工」、「打杂」、「打游击战」。
  18. 表人体所产生的动作,意义常因动作而异。如:「打滚」、「打寒噤」、「打呵欠」、「打瞌睡」、「打手势」。
  19. 与人交往、寒暄。如:「打交道」、「打招呼」、「打照面」。
  1. 武术、武功。如:「武打」、「教打」、「练打」。
  2. 姓。如宋代的丹流国有打击。
  1. 自、从。如:「您打那里来?」、「打现在起,我要发奋用功。」

打 [ dá ]

  1. 量词。计算物品的单位。为英文 dozen的音译。十二个为一打。如:「一打毛巾」、「两打铅笔」。
撩 liāo/liáo《國語辭典》

撩 [ liáo ]

  1. 整理。如:「撩发」、「撩理」。《说文解字·手部》:「撩,理之也。」
  2. 拿取。《广韵·平声·萧韵》:「撩,取物。」《北齐书·卷三二·陆法和传》:「凡人取果,宜待熟时,不撩自落。」
  3. 挑弄、逗引。如:「姿态撩人」。宋·陆游〈二月三日春色粲然步至湖上〉诗:「梅花隔水香撩客,野鸟穿林语唤人。」《水浒传·第二六回》:「何九叔见他不做声,倒捏两把汗。却把些话来撩他。」
  1. 纷乱。如:「眼花撩乱」。

撩 [ liāo ]

  1. 提、掀、揭。如:「撩开帘子」、「撩起裙摆」。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四折》:「我这里便破步撩衣,走向前来。」
  2. 用手舀水甩洒。如:「菜贩往菜上撩水。」
  3. 北平方言。指瞥、略看。如:「朝那屋里撩了一眼。」
声 ( 聲 ) shēng
声 [ shēng ]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供奉 gòng fèng
供给;奉养。《汉书·王莽传中》:“ 秦 为无道,厚赋税以自供奉,罢民力以极欲。”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夫穀帛积则民有飢寒之俭,百官备则坐靡供奉之费。宿衞有徒食之众,百姓养游手之人。”《南史·后妃传下·陈宣柳皇后》:“每尚方供奉物,其上者皆推於贵妃,而己御其次焉。” 明 刘基 《养志斋记》:“今世之养亲者,以饮食供奉为至足,而不知戚其戚,欣其欣;至于违其情而不顾,又乌知所谓养志之云乎?”
(1).特指贡献给帝王。 宋 曾慥 《高斋漫录》:“今人祕色磁器,世言 钱氏 有国日, 越州 烧进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祕色。”
(2).泛指奉献。 雨尘子 《近世欧人三大主义》:“庚子以后,年赋数千万於外人,吾之民任政府之供奉,不过问也。”
(3).侍奉,伺候。《南史·后妃传上·宋孝武昭路太后》:“初, 明帝 少失所生,为太后所摄养,抚爱甚篤。及即位,供奉礼仪,不异旧日。”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经》:“ 杨文定公 之子上京师,沿途官司供奉甚至。”《红楼梦》第一○三回:“倘荷不弃,京寓甚近,学生当得供奉,得以朝夕聆教。”
(4).特指以某种技艺或姿色侍奉帝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贡举》:“ 李右相 在庙堂,进士 王如泚 者,妻公女,以伎术供奉。”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三折:“ 国忠 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 杨娃 亦称 杨妹子 , 宋寧宗 恭圣皇后 妹,以艺文供奉内廷。”
(5).指以某种技艺侍奉帝王的人。《坛经·行由品》:“拟请供奉 卢珍 画《楞伽经》变相及 五祖 血脉图,流传供养。” 唐 王建 《老人歌》:“如今供奉多新意,错唱当时一半声。”《红楼梦》第四二回:“ 贾母 见他穿着六品服色,便知是御医了,含笑问:‘供奉好?’” 鲁迅 《花边文学·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上》:“﹝ 梅兰芳 ﹞不是皇家的供奉。”
(6).祭祀神佛、祖先。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山之西北有 老君洞 ,为供奉道像之所。”《西湖佳话·六朝才迹》:“百姓感他恩德,人人垂泪,甚至人家俱画像供奉。” 李健吾 《雨中登泰山》:“这里供奉着七尊塑像,正面当中是 吕洞宾 。”
(7).指摆设供品。 柯岩 《奇异的书简·在澄蓝碧绿之间》:“即使在 日本 军国主义侵 华 时期……几位老人,也年年带着孩子悄悄前来,为 聂耳 碑洒扫祭奠,供奉鲜花。”
(8).职官名。 唐 初设侍御史内供奉、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唐玄宗 时有翰林供奉,专备应制。 宋 时设东、西头供奉官,为武职阶官,内东、西头供奉官,为宦官阶官;均用表品级,无实际职掌。 清 代称南书房行走为内廷供奉。 唐 韩愈 《董公行状》:“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宋 苏轼 《再和曾子开从驾》诗之二:“供奉清班非老处, 会稽 何日乞方回?”《续资治通鉴·元明宗天历二年》:“ 大都 立 奎章阁 学士院,秩正三品……又置承制、供奉各一员。”  ——《漢語大詞典》
丝簧(絲簧)sī huáng
(1).弦管乐器。《文选·马融〈长笛赋〉》:“漂凌丝簧,覆冒鼓钟。” 吕向 注:“丝,琴瑟也;簧,笙也。” 唐 韦元甫 《木兰歌》:“ 木兰 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韝理丝簧。”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边材》:“每出游猎,骏骑连翩,妖童执丝簧,少妇控弓弩,服饰诡丽,照耀数里。” 清 陈维嵩 《扬州慢·送蘧庵先生之广陵》词:“每年到清明赛社,倾城士女愁弄丝簧。”
(2).引申为音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总术》:“视之则锦绘,听之则丝簧。” 唐 崔道融 《羯鼓》诗:“ 华清宫 里打撩声,供奉丝簧束手听。”  ——《漢語大詞典》
束手 shù shǒu
(1).捆绑双手。《史记·春申君列传》:“父子老弱係脰束手为羣虏者相及於路。”《旧唐书·懿宗纪》:“便令押衙 李词 等各脱下衣甲,防虞官健束手被斩者八百餘人。”
(2).表示停止抵抗。《汉书·赵广汉传》:“﹝ 广汉 ﹞使 长安 丞 龚奢 叩堂户晓贼,曰:‘……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三国 魏 曹操 《与孙权书》:“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 刘琮 束手。” 宋 苏轼 《表忠观碑》:“兵至城下,力屈势穷,然后束手。”
(3).表示无计可施。 唐 李白 《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未下车,人惧之;既下车,人悦之。惠如春风,三月大化。姦吏束手,豪宗侧目。”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元符 中皇子 邓王 生月餘,得癎疾,危甚,羣医束手。” 清 郑燮 《思归行》:“臣幼读书史,散漫无主张……所以遇烦剧,束手徒周章。” 唐韬 《琐记》:“一个政权到了对外屈服,对内束手,只知道杀人、放火、禁书、掳钱的时候,离末日也就不远了。”
(4).拱手。 五代 崔道融 《羯鼓》诗:“ 华清宫 里打撩声,供奉丝簧束手听。”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董如彪》:“狐突至 如彪 马前,逡巡欲遁。 董 ( 董恒 )急呼 如彪 射之。 如彪 但束手笑,狐遂逸去。”  ——《漢語大詞典》
听 ( 聽 ) tīng《國語辭典》

听 [ yǐn ]

  1. 笑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亡是公听然而笑。」唐·劉禹錫〈說驥〉:「睹之周體,眙然視,听然笑,既而抃隨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