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岭上二尺雪,崔涯袖中三尺铁。

崔涯唐代〕《侠士诗

太行岭上二尺雪,崔涯袖中三尺铁。
一朝若遇有心人,出门便与妻儿别。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岭上二尺袖中三尺

太 tài《國語辭典》

太 [ tài ]

  1. 過甚。如:「太多」、「太熱」、「太客氣了!」
  2. 形容程度極高(多用於肯定)​。如:「太偉大了!」、「太精細了!」
  3. 很(多用於否定)​。如:「不太好」、「不太妙」。
  1. 極、最。如:「太古」、「太始」。
  2. 高或大。如:「太學」、「太空」。
  3. 身分、輩分最高或更高的。如:「太老伯」、「太老師」、「太夫人」。
  1. 稱謂:➊ ​ 用以尊稱輩分極高的長輩。如:「祖太」、「阿太」。➋ ​ 參見「[[太太]]」條。
行 háng/xíng《國語辭典》

行 [ xíng ]

  1. 走、走路。如:「直行」、「寸步难行」、「锦衣夜行」。《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唐·王维〈终南别业〉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 往。《诗经·秦风·无衣》:「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唐·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 韵〉:「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3. 移动、流动。如:「运行」。《易经·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唐·杜甫〈梦李白〉诗二首之二:「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4. 流通。如:「流行」、「风行一时」、「通行全国」、「发行报刊」。《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5. 做、从事。如:「行医」、「行善」。《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
  6. 实施。《易经·系辞上》:「推而行之谓之通。」唐·孔颖达·正义:「因推此以可变而施行之,谓之通也。」
  7. 经历。《聊斋志异·卷二·侠女》:「行年二十有五,伉俪犹虚。」
  8. 可以。如:「行不行?」、「行!放手去做吧!」、「做事只要尽心尽力就行了。」
  1. 道路。《诗经·小雅·小弁》:「行有死人,尚或墐之。」
  2. 行书的简称。如:「行草」、「行楷」。
  3. 一种乐府和古诗的体裁。如:〈短歌行〉、〈琵琶行〉、〈饮马长城窟行〉。
  4. 量词。计算酌酒奉客的单位。汉·扬雄《法言·修身》:「宾主百拜,而酒三行。」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5. 姓。如汉代有行宏。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能干、干练。如:「你真行。」、「他在这方面行得很。」
  1. 不久、将要。如:「行将就木」。唐·元稹〈遣悲怀〉诗三首之二:「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1. 且。《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文选·曹丕·与吴质书》:「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行 [ háng ]

  1. 行列。直列为行,横排为列。《左传·成公二年》:「属当戎行,无所逃隐。」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2. 兄弟姐妹长幼的次序。如:「排行老三。」
  3. 量词。计算成排东西的单位。如:「一行树」、「一目十行」。唐·杜甫〈绝句〉四首之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 营业交易的机构。如:「银行」、「洋行」、「分行」、「商行」、「行库」。
  5. 职业。如:「各行各业」、「行行出状元」、「三句话不离本行」。
  6. 表处所,用于人称之后。宋·周邦彦〈风流子·新绿小池塘〉词:「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水浒传·第一四回》:「你这等贼心贼肝,我行须使不得!」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行 [ xìng ]

  1. 行为举止。如:「品行」、「操行」、「兽行」、「德行」。《论语·公冶长》:「听其言而观其行。」

行 [ hàng ]

  1. 参见「行行」、「树行子」等条。
岭上(岭上)
南北朝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唐 沈佺期 从幸香山寺应制 岭上楼台千地起,城中钟鼓四天闻。
唐 王昌龄 送高三之桂林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唐 曹邺 题女郎庙 年年岭上春无主,露泣花愁断客魂。
唐 黄滔 寄怀南北故人 岭上青风陇头月,时通魂梦出来无。
宋 苏轼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 其一 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
宋 范成大 自天平岭过高景庵 卓笔峰前树作团,天平岭上石成关。  ——《骈字类编》
二尺
唐 李白 赠崔侍郎 黄河二尺鲤,本在孟津居。
唐 杜甫 春水生二绝 其二 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
唐 韩愈 短灯檠歌 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
唐 李群玉 书院二小松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唐 皮日休 茶中杂咏 其七 茶焙 凿彼碧岩下,恰应深二尺。  ——《骈字类编》
雪 xuě《國語辭典》

雪 [ xuě ]

  1. 水汽在零度以下所凝结成的六角形白色晶体。如:「白雪」、「冰雪」、「下雪」、「积雪」。
  1. 下雪、降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于时始雪,五处俱贺。」唐·白居易〈问刘十九〉诗:「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 擦拭。《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吴起雪泣而应之曰:『子弗识也。』」唐·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诗二首之一:「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3. 洗刷、洗清、清除。如:「雪耻」、「昭雪」、「洗雪冤情」。《吕氏春秋·不苟论·不苟》:「故雪殽之耻。」
  1. 如雪般白色的。如:「雪白」。隋·卢思道〈孤鸿赋〉:「振雪羽而临风,掩霜毛而候旭。」

雪 [ xuè ]

  1. 「雪白」的「雪」的又音。
崔 cuī《國語辭典》

崔 [ cuī ]

  1. 高大险峻。《诗经·齐风·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绥绥。」《文选·张衡·西京赋》:「隆崛崔崒,隐辚郁律。」
  1. 姓。如唐代有崔颢。
涯 yá《國語辭典》

涯 [ yá ]

  1. 水边。《书经·微子》:「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汉·王充《论衡·验符》:「庐江皖侯国,民际有湖。皖民小男,曰陈爵陈挺,年皆十岁以上,相与钓于湖涯。」
  2. 边际。《文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3. 极限。《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宋·苏轼〈答李方叔〉:「某以虚名过实,士大夫不察,责望逾涯。」
袖中
明 张宪 游黄公洞十八韵 欲报谷城山下矿,已无圯上袖中编。
《韵府拾遗 东韵》:白居易诗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骈字类编》
三尺 sān chǐ
(1).指法律。《史记·酷吏列传》:“ 周 曰:‘三尺安出哉?’” 裴骃 集解引《汉书音义》:“以三尺竹简书法律也。”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诗:“俭德遵三尺,清朝俟一匡。”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一:“光天化日之下,岂容奸孽餘党,胆大泼天,目无三尺?”
(2).引申为法则、准绳。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诗曲·填词名手》:“近 沈寧庵 吏部后起,独恪守词家三尺。”
(3).指剑。《汉书·高祖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颜师古 注:“三尺,剑也。” 唐 杜甫 《奉送苏州李十五长史丈之任》诗:“一毛生凤穴,三尺献龙泉。” 明 汪錂 《春芜记·说剑》:“俺将此剑赠了你,你早提三尺殛 蚩尤 ,莫教鬼哭与神愁。”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吟剑诗》:“手提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4).指小儿。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最愁人一捻娇姿,更难抛三尺啼哇。”参见“ 三尺童子 ”。  ——《漢語大詞典》
铁 ( 鐵 ) tiě
铁 [ tiě ]
  1. 一种金属元素,工业上用途极广,可以炼钢,可制各种器械,亦是生物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2. 形容坚硬:~拳。~军。~骑。金戈~马。~汉。~蹄。~腕。
  3. 形容确定不移:~铮铮。~的纪律。~证。
  4. 形容刚正:~面无私。
  5. 形容表情严肃:他总是~着脸。
  6. 黑色:~骊。~青。
  7. 兵器的代称:手无寸~。
  8.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