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官移杖拱端门,一日鸡竿万里春。

王庭宋代〕《明堂侍祠十绝

千官移杖拱端门,一日鸡竿万里春。
汤网本疏民自格,要知家法在深仁。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千官端门一日鸡竿万里

千官 qiān guān
众多的官员。《吕氏春秋·君守》:“大圣无事,而千官尽能。” 唐 曹唐 《三年冬大礼》诗之三:“千官不动旌旗下,日照南山万树云。” 叶叶 《书壬子宫驼记后》诗:“千官春殿新朝礼,万寿桐棺故主尸。” 鲁迅 《亥年残秋偶作》诗:“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漢語大詞典》
移 yí《國語辭典》

移 [ yí ]

  1. 移转、搬迁。如:「移植」、「迁移」。《汉书·卷四九·鼌错传》:「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唐·李贺〈浩歌〉:「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2. 转变、改变。如:「移风易俗」、「移孝作忠」。唐·王勃〈滕王阁〉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3. 摇动。《礼记·玉藻》:「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毋移。」唐·孔颖达·正义:「移谓靡迆摇动也。」
  4. 施予、赠送。《史记·卷一○四·田叔传》:「鞅鞅如有移德于我者,何也?」《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是以旃裘之王,胡貉之长,移珍来享,抗手称臣。」
  5. 去除。汉·王充《论衡·变虚》:「齐君欲禳慧星之凶,犹子韦欲移荧惑之祸也。」 唐·柳宗元〈封建论〉:「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
  1. 一种官方文书的旧称,行文于平行的对等单位之间。《后汉书·卷七四·袁绍传》:「桥帽乃诈作三公移书,传驿州郡。」《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诸司相质 其制有三:一曰关,二曰制,三曰移。」
  2. 姓。如汉代有移良。
杖 zhàng《國語辭典》

杖 [ zhàng ]

  1. 拄著走路用的棍子。如:「手杖」、「拐杖」。《论语·微子》:「植其杖而芸。」唐·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诗:「衰颜动觅藜床坐,缓步仍须竹杖扶。」
  2. 泛称棍棒一类的东西。如:「擀面杖」。
  3. 古代的一种刑法。用棒子或竹板打犯人。《宋史·卷五·太宗本纪二》:「杖罪释之。」
  1. 执、持。《书经·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礼记·王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
  2. 凭恃、倚靠。《左传·襄公八年》:「完守以老楚,杖信以待晋,不亦可乎?」《汉书·卷七五·李寻传》:「外臣不知朝事,窃信天文即如此,近臣已不足杖矣。」
  3. 拷打。《唐语林·卷六·补遗》:「穆家法最峻,宁命诸子直馔,稍不如意,则杖之。」
拱 gǒng《國語辭典》

拱 [ gǒng ]

  1. 双手相合,臂的前部上举,以示恭敬。《说文解字·手部》:「拱,敛手也。」《论语·微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
  2. 围绕。如:「群山环拱」、「众星拱月」。
  3. 肢体上耸弯曲而成弧形。如:「拱肩缩背」、「猫儿拱起身体。」《西游记·第六○回》:「座上众精闻言,都拱身对老龙作礼。」
  4. 向上或向外顶掀。如:「新长出的芽儿把土拱起来了。」唐·杜甫〈北征〉诗:「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5. 强迫推举。如:「他被大家拱出来当代表。」
  1. 可用两手合抱的。《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2. 圆弧形的。如:「拱桥」、「拱门」。
端门(端門)duān mén
(1).宫殿的正南门。《史记·吕太后本纪》:“ 代王 即夕入 未央宫 ,有謁者十人持戟卫端门,曰:‘天子在也,足下何为者而入?’”《后汉书·左雄传》:“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牋奏,副之端门。” 王先谦 集解引 胡三省 曰:“宫之正南门曰端门。尚书於此受天下奏章,令举者诣公府课试,以副本纳之端门,尚书审覈之。” 宋 晁冲之 《上林春慢》词:“鹤降詔飞,龙擎烛戏,端门万枝灯火。”《前汉书平话》卷下:“日正端门登极位,万国来朝有道君。”
(2).太微垣南藩二星,东曰左执法,西曰右执法,左、右执法之间叫“端门”,为太微垣的南门。《后汉书·李固传》:“加近者月食既於端门之侧。” 李贤 注:“端门, 太微宫 南门也。”《晋书·天文志上》:“太微,天子庭也……南蕃中二星间曰端门。”  ——《漢語大詞典》
一日 yī rì
(1).一昼夜;一天。《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廻。”《书·洪范》“三曰日”唐 孔颖达 疏:“从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为一日。” 宋 真德秀 《夜气箴》:“故冬为四时之夜,而夜乃一日之冬。”《红楼梦》第二回:“便在下也和他家来往非止一日了。”
(2).一个白天。《法苑珠林》卷四六:“故一念来一念去,一日一宿有八亿四千万念。”《水浒传》第四五回:“一个财主家,虽然十相俱足,一日有多少闲事恼心,夜间又被钱物掛念,到三更二更纔睡。”参见“ 一日一夕 ”、“ 一日一夜 ”。
(3).犹昨日。《后汉书·独行传·李充》:“同坐 汝南 张孟举 往让 充 曰:‘一日闻足下与 邓将军 説士未究。’” 李贤 注:“一日,犹昨日也。”《后汉书·李固传》:“一日朝会,见诸侍中并皆年少,无一宿儒大人可顾问者,诚可嘆息。” 惠栋 补注:“一日,犹昨日也。”
(4).某日,过去的某一天。 晋 葛洪 《神仙传·董奉》:“ 奉 一日竦身人云中去。”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一日,花木方春,上欲幸诸苑。”《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恰好一日 安老爷 偶然走到书房里,见他正在那里拟了几个题目。” 鲁迅 《呐喊·故乡》:“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
(5).他日。指将来的某一天。《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人主不可佯爱人,一日不可復憎;不可以佯憎人,一日不可復爱也。”
(6).整天;成天。《水浒传》第四五回:“又有那一等小百姓们,一日价辛辛苦苦挣扎,早晨巴不到晚,起的是五更,睡的是半夜。”《红楼梦》第九七回:“ 宝玉 一日家和我们姑娘好的蜜里调油,这时候总不见面了,也不知是真病假病。”《红楼梦》第一一七回:“ 妙玉 这个东西是最讨人嫌的!他一日家捏酸,见了 宝玉 就眉开眼笑了。”
(7).副词。一旦。表示忽然有一天。《韩非子·五蠹》:“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史记·孟尝君列传》:“客见 文 一日废,皆背 文 而去,无顾 文 者。” 唐 杜甫 《莫相疑行》:“忆献三赋 蓬莱宫 ,自怪一日声烜赫。”
(8).副词。一旦。表示如果有一天。《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夫物,物有其官,官脩其方,朝夕思之。一日失职,则死及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一日发兵,使人即刺杀大将军 青 。”《后汉书·翟酺传》:“一日即位,天下旷然。”
(9).谓短暂;一时。《荀子·大略》:“ 柳下惠 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 杨倞 注:“非一日之闻,言闻之久矣。” 汉 班固 《答宾戏》:“彼皆躡风尘之会,履颠沛之势,据徼乘邪,以求一日之富贵,朝为荣华,夕为顦顇。”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乡试遇水火灾》:“何惜一日之费,不成此盛举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技》:“少年喜胜,思欲败之,以邀一日之名。”  ——《漢語大詞典》
鸡竿(雞竿)jī gān
亦作“鷄竿”。 一端附有金鸡的长竿。古代多于大赦日树立。《新唐书·百官志三》:“赦日,树金鸡於仗南,竿长七丈,有鸡高四尺,黄金饰首,衔絳幡长七尺,承以綵盘,维以絳绳,将作监供焉。” 唐 许浑 《正元》诗:“高揭鸡竿闢帝閽,祥风微暧瑞云屯。”后用为赦罪之典。 清 余京 《毕孝子宁古塔负祖父骨归里》诗:“鸡竿明詔下鰲禁,忽许枯骼还山邱。” 清 周亮工 《儿子南来寿格移尊过慰静一老人同赋二月十六日诗》:“鷄竿唱彻人争听,鸦室声寒我独悲。”  ——《漢語大詞典》
万里(万里)
唐 李白 公无渡河 黄河西来决昆崙,咆哮万里触龙门。
唐 王建 杂曲歌辞 江南三台四首 其二 万里湘江客到,有风有雨人行。
唐 戴叔伦 送友人东归 万里杨柳色,出关送故人。  ——《骈字类编》
春 chūn《國語辭典》

春 [ chūn ]

  1. 四季之首。自立春至立夏間,陰曆是正月、二月、三月,陽曆是三月、四月、五月。
  2. 年、歲。三國魏·曹植〈雜詩〉六首之三:「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
  3. 生機。如:「妙手回春」。
  4. 男女間相慕悅的情感。如:「思春」。《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5. 春色、喜色。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6. 東方。南朝宋·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遊曲阿後湖作〉詩:「春方動辰駕,望幸傾五州。」
  7. 春,酒名。是春釀冬熟的酒。唐‧李肇《國史補》卷下:「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
  1. 春日的。如:「春風」、「春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