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贪 ( 貪 ) tān
贪 [ tān ]
- ◎ 求多,不知足:~玩。~杯(过分好喝酒)。~婪。~污(利用职权非法地取得财物)。~恋(十分留恋)。~心。~图。~财。~求。~权。~欲。~得无厌。~赃枉法。
著 zhù/zhuó/zhe《國語辭典》
著 [ zhù ]
动- 显露、表现。《礼记·大学》:「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 标举、标示。《礼记·祭法》:「帝喾能序星辰以著众。」《汉书·卷六○·杜周传》:「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
- 撰述、写作。《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于是老子迺著书上下篇。」《文选·曹丕·与吴质书》:「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
- 记载。《墨子·明鬼下》:「周人从者莫不见,远者莫不闻,著在周之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初,斐豹隶也,著于丹书。」
- 文章、作品的通称。如:「名著」、「巨著」。
- 《诗经·齐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著〉,刺时也。」或亦指嫁者即事之诗。首章三句为:「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著,与宁通,指门屏之间。而,语尾助词,无义。充耳,以玉塞耳。以素,系以素丝。尚,加也。琼华,美玉。
- 显明。如:「显著的差别」。
著 [ zháo ]
动- 表示状态的持续或已有了结果。如:「灯点著了」、「找著了」、「睡著了」。
- 接触。如:「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前不搭村,后不著店」。
- 陷入、中计。如:「他著了我的道了。」
- 恰好、得当。如:「这笔钱真花著了。」
著 [ zhuó ]
动- 穿上。《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著我绣裌裙,事事四五通。」唐·李白〈上元夫人〉诗:「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
- 附、接触。如:「附著」。《国语·晋语四》:「今戾久矣,戾久将底。底著滞淫,谁能兴之?」《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 及、到。如:「著陆」。《三国志·卷二六·魏书·田豫传》:「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沉没,波荡著岸。」唐·沈佺期〈杂诗〉三首之二:「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
- 开花或结果。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苏轼〈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诗:「春根夏苗秋著子,尽付天随耻充腹。」
- 命令、差使。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我著你但去处行监坐守,谁著你迤逗的胡行乱走?」《西游记·第一三回》:「接至里面供给了,著僧纲请往福原等安歇。」
- 下棋行子。如:「棋高一著」。
- 处事的方法、计策。如:「失著」、「无著」。
- 事情的归宿。如:「著落」。
著 [ zhe ]
助- 表示动作正持续进行。如:「坐著」、「正说著话」。
- 表示动作的存有。如:「镶著花边儿」、「贴著标语」。
- 表示某种情形的程度。如:「他可聪明著呢!」、「这石头沉著呢!」
- 表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如:「你慢著!」、「你可要记著!」
著 [ zhāo ]
名- 计策、方法。《水浒传·第二回》:「三十六著,走为上著。」
- 放置。晋·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
- 受。如:「著风」、「著凉」。
- 发生。如:「著急」、「著慌」。
- 北方方言。指意见相合、同意。如:「著哇!这正合我意。」
市朝 shì cháo
(1).市场和朝廷。《周礼·考工记·匠人》:“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戴震 《考工记图》引 徐昭庆 曰:“朝者官吏所会,市者商旅所聚,必须有一夫百亩之地,然后足以容之。”《礼记·檀弓下》:“君之臣不免於罪,则将肆诸市朝而妻妾执。” 郑玄 注:“肆,陈尸也。大夫以上於朝,士以下於市。” 晋 陆机 《门有车马客行》:“市朝互迁易,城闕或丘荒。”
(2).指争名逐利之所。《战国策·秦策一》:“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 周 室,天下之市朝也。” 宋 司马光 《花庵独坐》诗:“忘机林鸟下,极目塞鸿过。为问市朝客,红尘深几何?” 清 曹寅 《惠山纳凉歌》:“我耳初离市朝语,喜听清商变繁徵。”
(3).犹朝野。《南齐书·武帝纪赞》:“市朝晏逸,中外寧和。” 宋 曾巩 《韩琦制》:“天望人事,脗无间然,市朝不惊,按堵如素。” 刘师培 《无政府主义之平等观》:“ 美 人于黑种,虽以平等叫号于市朝,名曰预选举,参政权,其事乃絶相反。”
(4).偏指“市”,谓市集,市场。《论语·宪问》:“夫子固有惑志於 公伯寮 ,吾力犹能肆诸市朝。”按,《周礼·秋官·乡士》“肆之三日” 贾公彦 疏:“《论语·宪问篇》……注云:‘大夫於朝,士於市。’ 公伯寮 是士,止应云‘肆诸市’,连言‘朝’耳。”《孟子·公孙丑上》:“不肤橈,不目逃,思以一豪挫於人,若挞之於市朝。” 焦循 正义引 顾炎武 《日知录》:“‘若挞之於市朝’,即《书》所言‘若挞於市’。古者朝无挞人之事,市则有之。” 汉 桓宽 《盐铁论·错币》:“古者市朝而无刀币,各以其所有而易所无。” 宋 王安石 《自金陵至丹阳道中有感》诗:“豪华只有诸陵在,往往黄金出市朝。”
(5).偏指“朝”,谓朝廷,官府。 晋 陶潜 《岁暮和张常侍》诗:“市朝悽旧人,骤驥感悲泉。”《旧唐书·隐逸传赞》:“结庐泉石,投紱市朝。”《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方今童君昏瞶,贪官污吏,布满市朝。” ——《漢語大詞典》
(2).指争名逐利之所。《战国策·秦策一》:“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 周 室,天下之市朝也。” 宋 司马光 《花庵独坐》诗:“忘机林鸟下,极目塞鸿过。为问市朝客,红尘深几何?” 清 曹寅 《惠山纳凉歌》:“我耳初离市朝语,喜听清商变繁徵。”
(3).犹朝野。《南齐书·武帝纪赞》:“市朝晏逸,中外寧和。” 宋 曾巩 《韩琦制》:“天望人事,脗无间然,市朝不惊,按堵如素。” 刘师培 《无政府主义之平等观》:“ 美 人于黑种,虽以平等叫号于市朝,名曰预选举,参政权,其事乃絶相反。”
(4).偏指“市”,谓市集,市场。《论语·宪问》:“夫子固有惑志於 公伯寮 ,吾力犹能肆诸市朝。”按,《周礼·秋官·乡士》“肆之三日” 贾公彦 疏:“《论语·宪问篇》……注云:‘大夫於朝,士於市。’ 公伯寮 是士,止应云‘肆诸市’,连言‘朝’耳。”《孟子·公孙丑上》:“不肤橈,不目逃,思以一豪挫於人,若挞之於市朝。” 焦循 正义引 顾炎武 《日知录》:“‘若挞之於市朝’,即《书》所言‘若挞於市’。古者朝无挞人之事,市则有之。” 汉 桓宽 《盐铁论·错币》:“古者市朝而无刀币,各以其所有而易所无。” 宋 王安石 《自金陵至丹阳道中有感》诗:“豪华只有诸陵在,往往黄金出市朝。”
(5).偏指“朝”,谓朝廷,官府。 晋 陶潜 《岁暮和张常侍》诗:“市朝悽旧人,骤驥感悲泉。”《旧唐书·隐逸传赞》:“结庐泉石,投紱市朝。”《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方今童君昏瞶,贪官污吏,布满市朝。”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動-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 為、當。如:「認賊作父」。
-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名-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市 shì《國語辭典》
市 [ shì ]
名- 进行买卖、交易物品的地方。如:「夜市」、「米市」、「新装上市」。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西市买骏马,东市买鞍鞯。」
- 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城镇。如:「都市」、「城市」。
- 行政区域的划分单位。如:「台北市」、「台中市」、「新竹县竹北市」。
- 姓。如战国时燕国有市被。
- 买。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聊斋志异·卷一·王成》:「妪以钗授妇,使姑质钱市米,三日外请复相见。」
- 卖。《宋史·卷三·太祖本纪三》:「乙丑,诏市二价者以枉法论。」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副-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随 ( 隨 ) suí
随 [ suí ]
- 跟着:~从。~员。~葬。~即(立刻)。~行(xíng )。~身。~喜。~波逐流。~行(hāng )就市。
- 顺从,任凭:~意。~口。~宜。~和。~俗。~笔。~遇而安。
- 顺便,就着:~带。~手关门。
- 像:他长得~他父亲。
- 姓。
歌舞 gē wǔ
(1).歌唱和舞蹈。《诗·小雅·车舝》:“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 郑玄 笺:“虽无其德,我与女用是歌舞相乐,喜之至也。”《新唐书·西域传上·于阗》:“人喜歌舞,工纺绩。” 宋 林升 《题临安邸》诗:“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 歌舞几时休?” 鲁迅 《集外集·赠日本歌人》:“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2).谓且歌且舞予以颂扬。《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陈氏 之施,民歌舞之矣。” ——《漢語大詞典》
(2).谓且歌且舞予以颂扬。《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陈氏 之施,民歌舞之矣。” ——《漢語大詞典》
上官 shàng guān
(1).高官;大官。《管子·小问》:“客或欲见於 齐桓公 ,请仕上官,授禄千钟。”《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凡田五亩曰双。上官授田四十双,上户三十双,以是而差。” 宋 苏舜钦 《应制科上省使叶道卿书》:“某观前古之士,歘然奋起於贱庸之地,建名树勋,风采表於当世者,未始不由上官鉅公推引而能至也。”
(2).上司;长官。《后汉书·任延传》:“﹝ 任延 ﹞拜 武威 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性復多蝨,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 明 李贽 《与河南吴中丞书》:“自为下僚以来,未尝一日获罪於上官。”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八:“他只是一介武弁,只晓得服从上官命令,上官要叫他守城,他便守城罢了。”
(3).指郡府。《后汉书·陈忠传》:“自今彊盗为上官若它郡县所糺觉,一发,部吏皆正法,尉贬秩一等。” 李贤 注:“上官谓郡府也。”
(4).复姓。 汉 有 上官桀 。见《史记·大宛列传》。
受命上任。 唐 李白 《寻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诗:“朱紱白银章,上官佐 鄱阳 。”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正五九月不上任》:“偶读 竇 所引用,于是始知不用正、五、九上官之理。” ——《漢語大詞典》
(2).上司;长官。《后汉书·任延传》:“﹝ 任延 ﹞拜 武威 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性復多蝨,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 明 李贽 《与河南吴中丞书》:“自为下僚以来,未尝一日获罪於上官。”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八:“他只是一介武弁,只晓得服从上官命令,上官要叫他守城,他便守城罢了。”
(3).指郡府。《后汉书·陈忠传》:“自今彊盗为上官若它郡县所糺觉,一发,部吏皆正法,尉贬秩一等。” 李贤 注:“上官谓郡府也。”
(4).复姓。 汉 有 上官桀 。见《史记·大宛列传》。
受命上任。 唐 李白 《寻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诗:“朱紱白银章,上官佐 鄱阳 。”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正五九月不上任》:“偶读 竇 所引用,于是始知不用正、五、九上官之理。” ——《漢語大詞典》
楼 ( 樓 ) lóu
楼 [ lóu ]
- 两层和两层以上的房屋;亦指建筑物的上层部分或有上层结构的,或指楼房的一层:~房。~梯。~道。~层。城~。岗~。阁~。~台。~船。办公~。高~大厦。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