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雨晴秋草长,丝瓜沿上瓦墙生。

杜汝能宋代〕《丝瓜

寂寥篱户入泉声,不见山容亦自清。
数日雨晴秋草长,丝瓜沿上瓦墙生。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雨晴秋草丝瓜沿

数 ( 數 ) shù/shǔ/shuò
数 [ shù ]
  1.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目。~量。~词。~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控。
  2. 几,几个:~人。~日。
  3. 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小~也”。
  4. 命运,天命:天~。气~。
数 [ shǔ ]
  1. 一个一个地计算:不可胜~。~九。
  2. 比较起来突出:~得着。
  3. 责备,列举过错:~落。
  4. 谈论,述说:~说。~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数 [ shuò ]
  1. 屡次:~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日 rì《國語辭典》

日 [ rì ]

  1. 太阳。汉·王充《论衡·感虚》:「日之行也,行天星度。」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八:「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2. 白天。与「夜」相对。《诗经·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3.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4. 每天。《易经·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5. 特定的一日。如:「国庆日」、「生日」。《书经·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6. 季节。如:「春日」、「冬日」。
  7. 光阴。《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厘之验,足以揆今。」
  8.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时。如:「家无三日粮」。
  9. 从前、往昔。《左传·文公七年》:「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国语·晋语四》:「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
  10. 日本的简称。如:「中日条约」、「中、美、英、日、法」。
  11.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日 [ mì ]

  1.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金日䃅。
雨晴
唐 杜甫 中丞严公雨中垂寄见忆一绝奉荅二绝 其二 何日雨晴云出溪,白沙青石先无泥。
唐 李颀 送相里造入京 煖酒嫌衣薄,瞻风候雨晴。
唐 李绅 拜三川守 风变市儿惊偃草,雨晴郊薮谬随车。
唐 姚合 闻蝉寄贾岛 雨晴烟树里,日晚古城中。
唐 王建 野池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宋 陆游 远兴 窗槛雨晴湖滟滟,郊墟烟重月茫茫。  ——《骈字类编》
秋草
唐 李益 送贾校书东归寄振上人 秋草不堪频送远,白云何处更相期。
唐 戴叔伦 过贾谊旧居 雨馀古井生秋草,叶尽疏林见夕阳。
唐 元稹 酬杨司业十二兄早秋述情见寄 秋草古胶庠,寒沙废宫苑。
唐 刘禹锡 赠别君素上人诗 穷巷唯秋草,高僧独扣门。
唐 李绅 姑苏台杂句 灵岩香径掩禅扉,秋草荒凉遍落晖。
唐 杜牧 忆游朱坡四韵 秋草樊川路,斜阳覆盎门。
唐 郑谷 送进士吴延保及第后南游 吟看秋草出关去,逢见故人随计来。
唐 罗隐 送汝州李中丞十二韵 关防秋草白,城壁晚峰青。
唐 子兰 太平坊寻裴郎中故宅 昔年住此何人在,满地槐花秋草生。  ——《骈字类编》
长 ( 長 ) cháng/zhǎng
长 [ cháng ]
  1. 两端的距离:~度。
  2. 长度大,与“”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短。~空。~短句(词的别名)。~夜(➊漫长的黑夜;➋喻黑暗的日子)。~风破浪(喻志趣远大)。~歌代哭(以歌代哭)。
  3.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专~。各有所~。
  4.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于写作。
长 [ zhǎng ]
  1. 生长,成长:~疮。
  2. 增加:~知识。
  3. 排行第一的:~子。~兄。~孙。
  4. 辈分高或年纪大:~辈。~者。家~。
  5. 领导人;负责人:部~。校~。
丝瓜(絲瓜)sī guā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果实细长,略如黄瓜,嫩时可供蔬食,成熟后内有网状的纤维,极强韧,谓之丝瓜络,可用以擦拭或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三·丝瓜》:“丝瓜, 唐 宋 以前无闻,今南北皆有之,以为常蔬……其瓜大寸许,长一二尺,甚则三四尺,深緑色有皱点,瓜头如鳖首,嫩时去皮可烹可曝,点茶充蔬;老则大如杵,筋络缠纽如织成,经霜乃枯,惟可藉鞾履,涤釜器,故村人呼为洗锅罗。”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五月·时品》:“豇豆角、豌豆角、蚕豆角、扁豆角,尽为菜品;醃稍瓜,架冬瓜,緑丝瓜,白茭瓜,亦作羹汤。”  ——《漢語大詞典》
沿 yán《國語辭典》

沿 [ yán ]

  1. 顺流而下。《说文解字·水部》:「沿,缘水而下也。」《书经·禹贡》:「沿于江海,达于淮泗。」
  2. 顺著。如:「沿途」、「沿街叫卖」。《红楼梦·第一一回》:「仰缉捕人员,将带做公的,沿乡历邑,道店村坊,画影图形。」
  3. 因循、遵照旧样。如:「相沿成习」。《三国志·卷六五·吴书·韦曜传》:「三王不相因礼,五帝不相沿乐。」
  4. 缝合衣服或被褥的边缘。参见「沿边儿 」条。
  5. 靠近水边。如:「沿海」、「沿岸」。

沿 [ yàn ]

  1. 边缘、岸。如:「床沿」、「阶沿」。《西游记·第二二回》:「只让你引他上来,我拦住河沿,不让他回去,务要将他擒了。」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1.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3.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4.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5.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1.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3.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4.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5.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6.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7.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8. 登載。如:「上報」、「上帳」。
  9.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10.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11.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12.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1.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2.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3.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4.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1.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1. 參見「上聲 」條。
瓦 wǎ/wà《國語辭典》

瓦 [ wǎ ]

  1. 用陶土烧成的器物的总称。《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唐·韩愈〈元和圣德〉诗:「皇帝俭勤,盥濯陶瓦。」
  2. 覆于屋顶上,用以遮蔽风雨的建筑材料。如:「石绵瓦」。《庄子·达生》:「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唐·杜甫〈越王楼歌〉:「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
  3. 楯脊,盾背栱起如覆瓦的部分。《左传·昭公二十六年》:「齐子渊捷从泄声子,射之,中楯瓦。」唐·王绩〈三日赋〉:「铁骸文镟,银鞍镂瓦。」
  4. 瓦特的简称。参见「瓦特」1.条。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瓦 [ wà ]

  1. 覆瓦于屋顶。《集韵·去声·祃韵》:「瓦,施瓦于屋也。」宋·陆游〈抚州广寿禅院经藏记〉:「予之始至也,才屹立十余柱,其上未瓦,其下未甃,其旁未垣。」
墙 ( 墻 牆 ) qiáng
墙 [ qiáng ]
  1. 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砖~。土~。院~。城~。~垣。~头。~头草。铜~铁壁。
  2. 门屏:萧~(喻内部,如“祸起~~”)。
  3. 古代出殡时张于棺材周围的帏帐。
生 shēng《國語辭典》

生 [ shēng ]

  1. 長出、生長。如:「生出一對角。」《詩經·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2. 生產、生育。《詩經·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唐·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3. 發生、產生。如:「生病」、「生效」、「橫生枝節」。《左傳·成公二年》:「義以生利,利以平民。」唐·杜甫〈愁〉詩:「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4. 生存、活存。如:「置之死地而後生」。
  5. 製造、新創。如:「惹事生非」、「你又生出新花樣來了。」
  1. 生存、生活。如:「起死回生」、「忍辱偷生」。《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2. 量詞。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3. 生命。如:「輕生」、「餘生」。
  4. 泛指生物。如:「眾生」、「群生」、「放生」。
  5. 生計。如:「謀生」、「無以為生」。
  6. 讀書人稱為「生」。如:「書生」、「儒生」。
  7. 學習者、門徒。如:「生徒」、「門生」、「師生」、「學生」。
  8. 戲劇裡的腳色名稱。如:「小生」、「老生」、「武生」。
  9. 姓。如明代有生用和。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果實尚未成熟。如:「這個番石榴太生了,不能吃。」
  2.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飯」。
  3. 罕見、不熟悉。如:「生人」、「面生」、「生手」、「生字」。
  4. 沒有加工或鍛鍊過的。如:「生鐵」。
  1. 很、甚。如:「生怕」、「生恐」。唐·劉采春〈囉嗊曲〉六首之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2. 強迫。如:「生拉硬扯」。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把三個未發跡小秀士,生扭做吃勘問死囚徒。」
  1. 語助詞,無義。《儒林外史·第七回》:「況我看見你不喜我這煩劇的事,怎生是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