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泚笔本骫骳,便有风骨非天成。

曹逢时宋代〕《漫成

学书须学颜真卿,作诗须作陶渊明。
其它泚笔本骫骳,便有风骨非天成。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其它泚笔骫骳便风骨天成

其它 qí tā
其他。《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昆莫见 騫 如单于礼, 騫 大慙,谓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昆莫起拜,其它如故。” 宋 岳珂 《桯史·李敬子》:“言及岁荐事,寮属咸起囁嚅,帅曰:‘郡有贤儒为师楷,詎可舍不荐,皇及其它。’” 胡采 《〈在和平的日子里〉序》:“除了 阎兴 和 梁建 以外,作者也写了其它人物的矛盾冲突。”  ——《漢語大詞典》
泚笔(泚筆)cǐ bǐ
以笔蘸墨。《新唐书·岑文本传》:“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 清 王晫 《今世说·企羡》:“且读且嘆,遂泚笔为序。” 郁达夫 《志亡儿耀春之殇》诗之一:“虚堂月落星繁夜,泚笔为文记 耀春 。”  ——《漢語大詞典》
本 běn《國語辭典》

本 [ běn ]

  1. 草木的根幹。《說文解字·木部》:「木下曰本。」《呂氏春秋·士容論·辯士》:「是以畝廣以平,則不喪本。」漢·高誘·注:「本,根也。」
  2. 事物的本原、根源。如:「本末倒置」、「變本加厲」。《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3. 母金、資金。如:「成本」、「股本」、「夠本」、「賠本」、「將本圖利」、「一本萬利」。
  4. 書籍、字畫、碑帖等。如:「讀本」、「版本」、「刻本」、「拓本」、「手抄本」、「精裝本」。
  5. 演出的底本。如:「腳本」、「話本」、「劇本」。
  6. 古代奏達皇帝的文書。如:「奏本」、「修本」。
  7. 量詞:➊ ​ 計算書籍、簿冊等的單位。如:「五本書」、「三本帳簿」。➋ ​ 計算戲曲分段的單位。如:「西廂記第四本」。➌ ​ 計算影片攝製成的膠卷的單位。如:「這部影片長達八大本。」
  8. 姓。如明代有本高。
  1. 根據、依憑。如:「一本初衷」。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本之春秋以求其斷。」
  1. 主要的、中心的。如:「本體」、「本位」、「校本部」。
  2. 起初的、原來的。如:「本能」、「本名」、「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3. 現在的、目前的。如:「本月」、「本年度」。
  1. 本來、原來。《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本定天下,諸將及(項)​籍也。」《文選·李密·陳情表》:「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1. 稱自己或自己這方。如:「本人」、「本庭」、「本籍」、「本報訊」。《淮南子·氾論》:「立之于本朝之上,倚之于三公之位。」
骫骳 wěi bèi
(1).谓文笔纡曲或委靡无风骨。《汉书·枚皋传》:“其文骫骳,曲随其事,皆得其意。”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奚辨丽而可纪,徒骫骳以兴讥。何弗避于詆訶,輒外彰于嗤笑。” 清 李慈铭 《书凌氏廷堪校礼堂集中书唐文粹文后文后》:“要之,中 唐 以降,駢偶骫骳,谓为文章之衰则可,谓非文章之体则不可也。”
(2).引申谓作文曲意迎合人意,风格卑下。 宋 陈亮 《郑景望杂著序》:“苟足以移科举骫骳之文,不根之论,是某等之心,而识者岂必以是而尽求公哉!”
(3).谓为人曲意依从,无骨气。《金史·裴满亨巨构等传赞》:“ 巨构 骫骳, 贺杨庭 骨鯁。” 明 归有光 《乞休申文》:“遇事发愤,欲有所建立,不能骫骳不顾利害。” 清 钱谦益 《琅邪王府君墓表》:“﹝ 王临 ﹞不能骫骳事权要,数上书当道,请罢去。”
方言。顽皮。 清 胡文英 《吴下方言考·四支》:“骫骳,音还皮……案:骫骳,嬉戏也。 吴 谚谓好戏为骫骳。”  ——《漢語大詞典》
便 biàn/pián《國語辭典》

便 [ biàn ]

  1. 順、順利、方便。如:「便利」、「不便之處」。《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宋·陸遊〈初發夷陵〉詩:「今朝喜處君知否?三丈黃旗舞便風。」
  2. 簡單的、非正式的。如:「便服」、「便鞋」、「便條紙」、「家常便飯」。
  3. 靈敏、輕巧、敏捷。《莊子·應帝王》:「猿狙之便。」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
  1. 適宜、合宜。如:「便於攜帶」。《南史·卷三五·顧覬之傳》:「率皆即日不宜於人,方來未便於公,名與實反,有乖政體。」
  2. 有利於。《韓非子·孤憤》:「虧法以利私,耗國以便家。」《史記·卷七十七·信陵君列傳》:「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
  3. 熟習。《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傳》:「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隋書·卷五○·郭榮傳》:「孝先於上流縱天筏以擊浮橋,護令榮督便水者引取其筏。」
  4. 排泄屎、尿。如:「便尿」。《漢書·卷五九·張湯傳》:「(安世)​為光祿勳,郎有醉小便殿上。」
  1. 方便的時候。如:「便中請來個電話。」、「得便就幫你送過去。」
  2. 機會。《文選·賈誼·過秦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唐·李華〈弔古戰場文〉:「吾想夫北風振漢,胡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
  3. 屎、尿等的排泄物。如:「大便」、「小便」、「糞便」。
  1. 即、就。《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又司馬懿前來入舒,旬日便退。」《紅樓夢·第四回》:「每日或飯後,或晚間,薛姨媽便過來,或與賈母閒談,或和王夫人相敘。」
  2. 豈、難道。表反問的語氣。宋·文同〈可笑口號七章之一〉:「若無書籍兼圖畫,便不教人白髮生?」《董西廂·卷八》:「姑舅做親,便不敗壞風俗?」
  1. 縱然、即使。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便 [ pián ]

  1. 姓。如漢代有便樂成。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风骨(風骨)fēng gǔ
(1).指人的品格,性格。《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论》:“然其器识高爽,风骨魁奇, 姚兴 覩之而醉心, 宋祖 闻之而动色。” 宋 王禹偁 《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以公名家子,又 后唐 之出也,且风骨俊秀,异乎诸孤。” 胡先骕 《诗别萧叔絅燕京》:“ 萧郎 二十风骨奇,崭然头角何嶷嶷。”
(2).指刚正的气概。《北齐书·武成十二王传论》:“ 文襄 诸子,咸有风骨。”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 文恭 少年浑涵端重, 文达 正当以风骨勖之,何反虑其过刚?殊不可解。”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莲蓬人〉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3).古典文艺理论术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是以怡悵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於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
(4).意谓端直的言辞和骏爽的意气统一结合为诗文的“风骨”。 唐 陈子昂 《〈修竹篇〉序》:“ 汉 魏 风骨, 晋 宋 莫传。”
(5).指文学作品刚健遒劲的格调。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品藻》:“ 许景先 之文,如丰肌腻理,虽穠华可爱而微少风骨。”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总论》:“ 唐 人五古凡数变,约而举之,夺 魏 晋 之风骨,换 梁 陈 之俳优。”
(6).指诗文书画的风格。《魏书·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曹不兴》:“观其风骨,名岂虚成。”《法书要录》卷六引 唐 窦臮 《述书赋下》:“ 开元 应乾,神武聪明,风骨巨丽,碑版峥嶸。”  ——《漢語大詞典》
非 fēi《國語辭典》

非 [ fēi ]

  1. 不对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书经·康诰》:「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2. 不同的。《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1. 以为不好、不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2. 反对、诋毁。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孝经·五刑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3. 不是。《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1.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1. 过失、恶行。如:「为非作歹」、「明辨是非」。《庄子·盗跖》:「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2.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如:「亚非地带」、「中非技术合作」。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非 [ fěi ]

  1. 诋毁、诽谤。《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通「诽」。
天成 tiān chéng
(1).谓合于自然。《庄子·寓言》:“ 颜成子游 谓 东郭子綦 曰:‘自吾闻子之言,一年而野,二年而从……七年而天成。’” 郭象 注:“无所復为。” 成玄英 疏:“合自然成。”
(2).不假人工,自然而成。《宋书·谢灵运传论》:“至於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与理合,匪由思至。” 唐 韩愈 《上襄阳于相公书》:“阁下负超卓之奇材,蓄雄刚之俊德,浑然天成,无有畔岸。” 宋 曾巩 《墨池记》:“ 羲之 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沈宗畸 《题居庸秋望图》诗:“天成隘阻设雄关,九塞古称兹独壮。”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