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非无学,周胥亦有为。

邾经元代〕《娄东述怀寄示龙门上人玉山居士

寂寞娄东寺,经过岁暮时。后凋霜柏古,乱点石苔滋。

方外尊吾友,龙门得老琦。十年今几遇,早岁故相知。

震泽三江入,虹桥五色垂。水西春酒熟,花下晚尊移。

联句应题竹,留餐更折葵。那知俱是客,各以业为师。

莲社招呼费,茅堂出处卑。也驰支遁马,而向习家池。

何物讥臣朔,如人舞怪逵。遂令兄弟急,岂但友生疑。

落落情偏好,悠悠事莫期。参商天上路,萍梗海之涯。

向忆身犹白,前修道不缁。君攀狮子座,我把桂花枝。

吴子非无学,周胥亦有为。龙泉终再合,豹管未容窥。

泥滑双扶屐,灯明共弈棋。笑言方款合,交谊更坚持。

好客囊羞涩,捐人佩陆离。初筵俄列豆,屡舞竟扬觯。

醉揖都轻别,醒吟每重思。优哉聊复尔,舍此欲何之。

伐木鸣幽鸟,椷筒寄阿谁。玉山投美璞,珠水照摩尼。

为说饶清事,从游尽白眉。载观名胜集,多是故人诗。

自笑如张翰,何烦识项斯。江帆风去逆,林馆雨留迟。

紫研玄香润,纹窗棐几宜。翔鸾开粉纸,直发引乌丝。

燕坐书成癖,穷探字识奇。雄文《毛颖传》,小隶《武梁祠》。

韩柳文章在,云龙上下随。两家才并立,千喙语难追。

小子真狂简,前贤讵点嗤。百金宁取直,三绝且闻痴。

漫与非神品,居然奉令仪。异时倾孔盖,八字读曹碑。

回首高飞隼,行歌倒接䍦。剡溪归尽兴,泌水乐忘饥。

野阁延疏广,韦编拾散遗。儒冠傲轩冕,农耒力菑畬。

明月怀人远,长林鼓瑟悲。平常要久契,翻覆讶群儿。

愿把平生意,毋求小有疵。矢心同白水,披腹献丹墀。

把袂寒潮上,还家夜雪吹。上人逢顾恺,冯谢拙言词。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吴子无学有为

吴子 wú zǐ
(1).对 战国 卫 人 吴起 的敬称。《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吴子 曰:‘待公而食。’”《南史·陈伯之传》:“所以 廉公 之思 赵 将, 吴子 之泣 西河 ,人之情也。”
(2). 南北朝 时北人对南人的蔑称。《南史·檀道济传》:“ 魏 人闻之,皆曰:‘ 道济 已死,吴子辈不足復惮。’”参见“ 傖父 ”。  ——《漢語大詞典》
非 fēi《國語辭典》

非 [ fēi ]

  1. 不对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书经·康诰》:「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2. 不同的。《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1. 以为不好、不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2. 反对、诋毁。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孝经·五刑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3. 不是。《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1.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1. 过失、恶行。如:「为非作歹」、「明辨是非」。《庄子·盗跖》:「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2.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如:「亚非地带」、「中非技术合作」。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非 [ fěi ]

  1. 诋毁、诽谤。《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通「诽」。
无学(無學)wú xué
(1).没有学问或学识。《史记·汲郑列传》:“人果不可以无学,观 黯 之言也日益甚。”《北史·齐上党王涣传》:“人不可无学,但要不为博士耳。”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乙卯闯宫》:“此皆比时大老及两衙门无学无识,以致张皇如此。” 鲁迅 《书信集·致曹白》:“我并不觉得你浅薄和无学。”
(2).佛教语。小乘四果的最后一果,即阿罗汉果。谓学道圆满,不需再行修学。 唐 窥基 《法华玄赞》卷一:“进趣圆满,止息修习,名为无学。”  ——《漢語大詞典》
周 zhōu《國語辭典》

周 [ zhōu ]

  1. 完密、严谨。如:「周密」、「周详」。《说文解字·口部》:「周,密也。」《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2. 全部、整个。如:「周身」。
  1. 朝代名:➊ ​ 参见「周朝 」条。➋ ​ 参见「[[北周]]」条。➌ ​ 唐朝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➍ ​ 参见「[[后周]]」条。
  2. 环绕区域的外围部分。如:「四周」、「圆周」、「周围」。
  3. 量词。计算环绕次数的单位。如:「环岛一周」、「绕场两周」。
  4. 满一年。如:「周年」、「周岁」。通「周」。
  5. 姓。如明代有周顺昌。
  1. 环绕。如:「周而复始」。《楚辞·屈原·九歌·湘君》:「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2. 救济、援助。如:「周济」。《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夷王梅赜等并帅支党来附逊,逊倾财帛,周赡经恤。」通「赒」。
  1. 普遍、全、都。如:「众所周知」。《易经·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胥 xū《國語辭典》

胥 [ xū ]

  1. 古代掌管捉捕盗贼的官,后泛指小吏。如:「胥吏」。唐·柳宗元〈封建论〉:「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宋·梅尧臣〈田家语〉诗:「里胥扣我门,日夕苦煎促。」
  2. 姓。如春秋时晋有胥甲。
  1. 等待。《孟子·万章上》:「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
  2. 视察。《诗经·大雅·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
  1. 相、互相。《书经·大诰》:「惟大艰人,诞邻胥伐于厥室。」《公羊传·桓公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
  2. 皆、都。《诗经·小雅·角弓》:「尔之教矣,民胥傚矣。」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天文斯观,民胥以傚。」
  1. 语末助词。表示语气。《诗经·大雅·韩奕》:「笾豆有且,侯氏燕胥。」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1.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2.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3.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4.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1.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1.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1.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有为(有爲)yǒu wéi
(1).有作为。《易·繫辞上》:“是以君子将有为也。” 宋 苏轼 《学士院试孔子先进论》:“君子之欲有为於天下,莫重乎其始进也。”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上:“公为人刚介有为,既下车,即以兴利除害为己任。”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七:“他羡慕 东阳 与 瑞丰 的官运,同时也羡慕他们的年轻有为。”
(2).友为,相亲为友。有,通“ 友 ”。 汉 扬雄 《法言·修身》:“上交不諂,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矣。” 汪荣宝 义疏:“有,读为‘友’……可以友为,犹云可与言友也。”
(3).佛教语。指有为法。《景德传灯录·鸠摩罗多》:“汝若入此法门可与诸佛同矣。一切善恶,有为无为,皆如梦幻。”参见“ 有为法 ”。
有所为,有缘故。 唐 于濆 《拟古讽》:“草木本无情,此时如有为。”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胡明仲本末》:“盖此书有为而作,非徒区区评论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六回:“所以你一进门,我就知道你是有为而来的了。这才是无事不登三寳殿啊。”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