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世垂芳在一经,茂林修竹读书声。

赵善卞宋代〕《题环锦亭

百世垂芳在一经,茂林修竹读书声。园池日涉皆成趣,景物天然分外清。

聊复垂纶藏渭钓,等閒释耒起莘耕。知君自有真良贵,岂羡斯亭锦得名。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百世垂芳一经茂林修竹读书

百世 bǎi shì
世世代代。指久远的岁月。《诗·大雅·文王》:“ 文王 孙子,本支百世。”《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此百世之怨而 赵 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 唐 韩愈 《祭田横墓文》:“事有旷百世而相感者,余不自知其何心。” 郑泽 《长沙谒烈士祠》诗:“詎唯百世兴,浩气凌苍莽。”  ——《漢語大詞典》
垂芳 chuí fāng
留下芳香。比喻流传美名。 汉 蔡邕 《刘镇南碑》:“昭示来世,垂芳后昆。”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猥辱大命,显授符虎,使春枯之条,更与秋兰垂芳。” 唐 王勃 《平台秘略论·善政》:“能义形家国,理极忠贞,使 黄河 如带,垂芳不朽,盛矣乎。”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章:“ 苻坚 屡胜而骄,欲垂芳千载,而 西域 来人亦颇有劝其出兵者。”  ——《漢語大詞典》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1.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2.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3.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1.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1.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2.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3.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1.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2. 姓。如晋代有在育。
一经(一經)yī jīng
(1).一种经书。《史记·乐书》:“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辞,皆集会五经家,相与共讲习读之,乃能通知其意。” 唐 李白 《悲歌行》:“ 惠施 不肯千万乘, 卜式 未必穷一经。” 宋 文天祥 《过零丁洋》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 清 戴名世 《节孝唐孺人传》:“吾岂忍见一经之传自尔而坠?”《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那时候不但不曾奉试帖增到入韵的特旨,也不曾奉文章只限七百字的功令,就连二场还是专习一经,三场还有论判呢。”
(2).犹言贯通。《史记·春申君列传》:“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约天下,是 燕 、 赵 无 齐 、 楚 , 齐 、 楚 无 燕 、 赵 也。” 张守节 正义:“广言横度中国东西也。”
(3).副词。表示只要经过某个步骤或某种行为就能产生相应的结果。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耕田》:“燥耕虽块,一经得雨,地则粉解。”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令,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三折:“贤弟不知,乐户们一经责罚过了,便是受罪之人,做不得士人妻妾。”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二:“在肃反工作中,凡是已经发现了的错误,我们都已经采取了或者正在采取纠正的步骤。没有发现的,一经发现,我们就准备纠正。”
(4).酒一瓶或一斤为“一经”。参见“ 一经程 ”。  ——《漢語大詞典》
茂林
梁元帝纂要夏木曰茂林杜甫 热诗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分类字锦》
修竹(脩竹)xiū zhú
长长的竹子。《世说新语·企羡》“ 王右军 得人以《兰亭集序》《金谷诗序》” 刘孝标 注引 晋 王羲之 《临河叙》:“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唐 杜甫 《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访道》:“门掩长松,篱编修竹,是好奇胜也。” 清 金农 《慕园题竹》诗:“便娟修竹覆櫩楹,山格幽姿天与成。”
脩竹:高高的竹子。 汉 枚乘 《梁王菟园赋》:“脩竹檀欒夹池水,旋菟园,并驰道。” 金 曹之谦 《感寓》诗:“高林夹金井,脩竹连清池。”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皋园》:“脩竹一林,平山一簣,蒹葭杨柳,罨岸被涯。”  ——《漢語大詞典》
读书(讀書)dú shū
(1).阅读书籍;诵读书籍。《礼记·文王世子》:“秋学礼,执礼者詔之;冬读书,典书者詔之。” 唐 韩愈 《感二鸟赋》序:“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四:“正是 王先生 的声音,原来 王先生 在读书哩。”
(2).核对入椁物件的单子。《礼记·杂记》:“荐马者哭踊,出乃包奠而读书。” 孔颖达 疏:“书,谓凡送亡者賵入椁之物书也。读之者,省録之也。”
(3).宣读盟辞。《穀梁传·僖公九年》:“ 葵丘 之会,陈牲而不杀,读书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
(4).上学;学习功课。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我们的三叔祖、大伯父都是进了学的。但是行二的我们三伯父,行三的我们父亲,因为家业雕零,便再没有读书的馀裕了。” 浩然 《石山柏》:“我发觉,山里的孩子不仅聪明、记忆力强,而且对读书都是非常地新奇和认真。”  ——《漢語大詞典》
声 ( 聲 ) shēng
声 [ shēng ]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