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源浩荡春峡水,句律飘扬秋桂枝。

张演宋代〕《次袁说友巫山十二峰古风二十五韵

化工神伟开物姿,劖石万仞不作痴。巍峰耸立威凤举,急挟怒流奔马迟。

隐然万里形胜重,信矣四海游观奇。天开匹练势巀嶪,云拥列嶂青参差。

舆图悚视天设险,舟楫竞与江东之。何年宇宙此盘据,远揽泰华宜肩随。

胸吞云梦荡物表,眦决飞鸟忘神疲。元戎授任盛节制,列舰径度罗旌旗。

天香来时满衣袖,讲殿几日辞书帷。词源浩荡春峡水,句律飘扬秋桂枝。

天门有路穿水去,笔力到古群峰低。远参退之赋山囿,下陋樊川娱水嬉。

有神相宅理应尔,梦赋靡曼奚其为。流转不根怜已久,高咏取正今逢时。

昔年飞挽忝将指,异境名言犹念兹。大篇巨轴窥胜赏,赤甲白盐神坐驰。

有从绝唱发奇伟,众作绚采同彰施。德风草偃阃以外,观颂下转江之湄。

宁须三年奏汉计,行复八彩瞻尧眉。慈恩论契肯隔面,草堂枉驾欣解颐。

我方卧云书自伴,公咏入相衣宜缁。少须凋瘵尽抚摩,大赈廪粟歌噫嘻。

会看丹诏来北阙,更上岷岭登峨嵋。江山得助协嘉会,赓载归写明良诗。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词源浩荡峡水句律飘扬秋桂

词源(詞源)cí yuán
(1).喻滔滔不绝的文词。 南朝 梁 沈约 《为齐竟陵王发讲疏》:“而词源海广,理涂灵奥。” 唐 杜甫 《醉歌行》:“词源倒流 三峡 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清 曾国藩 《送周文泉大令之官城武》诗:“词源一泻不得休,往往巉巖杂婉孌。”
(2).词的起源。词,指长短句。 清 纳兰性德 《填词》诗:“词源远过诗律近,拟古乐府特加润。”
(3).语词的源头。在旧辞书中,《辞源》在语词溯源上有开创之功。  ——《漢語大詞典》
浩荡(浩蕩)hào dàng
(1).水壮阔貌。 晋 潘岳 《河阳县作》诗之二:“洪流何浩荡,脩芒鬱苕嶢。” 宋 司马光 《留别东郡诸僚友》诗:“津涯浩荡虽难测,不见惊澜曾覆舟。” 清 钱谦益 《彭城次坡韵》之四:“掉头终拟随公等,浩荡春波戏白鸥。”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觉悟》:“浩荡的江水奔到 鸡头山 下,碰到岩壁下,卷起巨大的漩涡。”
(2).广大旷远。《楚辞·九歌·河伯》:“登 崑崙 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唐 杜甫 《赠虞十五司马》诗:“凄凉怜笔势,浩荡问词源。” 仇兆鳌 注:“浩荡,旷远也。” 金 元好问 《西楼曲》:“去年与郎西入 关 ,春风浩荡随金鞍。”《红楼梦》第十八回:“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之二:“喜东风浩荡海天宽,西风落。”
(3).犹荒唐。《楚辞·离骚》:“怨灵脩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姜亮夫 校注:“浩荡,犹今言荒唐耳,一声之转也。”
(4).无常不定。 南朝 梁 何逊 《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诗:“年事以蹉跎,生平任浩荡。”  ——《漢語大詞典》
春 chūn《國語辭典》

春 [ chūn ]

  1. 四季之首。自立春至立夏間,陰曆是正月、二月、三月,陽曆是三月、四月、五月。
  2. 年、歲。三國魏·曹植〈雜詩〉六首之三:「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
  3. 生機。如:「妙手回春」。
  4. 男女間相慕悅的情感。如:「思春」。《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5. 春色、喜色。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6. 東方。南朝宋·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遊曲阿後湖作〉詩:「春方動辰駕,望幸傾五州。」
  7. 春,酒名。是春釀冬熟的酒。唐‧李肇《國史補》卷下:「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
  1. 春日的。如:「春風」、「春雷」。
峡水(峡水)
唐 杜甫 东屯月夜 青女霜枫重,黄牛峡水喧。
唐 杜甫 醉歌行 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埽千人军。
唐 孟郊 峡哀 其九 峡水剑戟狞,峡舟霹雳翔。
唐 刘禹锡 别夔州官吏 巫山暮色常含雨,峡水秋来不恐人。  ——《骈字类编》
句律 jù lǜ
句子的格式和规律。 宋 叶适 《翁诚之墓志铭》:“诗尤得句律,读之者如在庙朝听《韶濩》之音,金石之声,非山泽之癯所能为也。”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二:“时公年始冠耳,而所有如此,其肯与 江西 诸子终身争句律哉!”  ——《漢語大詞典》
飘扬(飄揚)piāo yáng
(1).随风摆动或飞扬。《素问·气交变大论》:“岁土不及,风廼大行,化气不令,草木茂荣,飘扬而甚,秀而不实。” 宋 司马光 《又和〈二月五日夜风雪〉》:“春风正豪怒,夜雪復飘扬。” 巴金 《家》十七:“空气忽然在微微颤动,笛声从湖滨飘扬起来。”
(2).犹飘泊。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一:“永随长风去,天外恣飘扬。”
(3).比喻迅疾地行动。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自序》:“於是大兴义兵,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
(4).谓气势奔放。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乐府一》:“ 李白 则飘扬振激,如浮云转石,势不可遏。”
(5).指才气横溢而不善约束。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一引 明 徐祯卿 曰:“才易飘扬,必因质以定其侈。”亦指浮夸轻薄或飞扬跋扈。 宋 俞文豹 《吹剑录》:“世道不古,后生飘扬,朴厚迟钝之人,惧不免于訕笑,又安敢语此?” 萧红 《生死场》十二:“车上站着威风飘扬的 日本 人、 高丽 人,也站着扬威的 中国 人。”  ——《漢語大詞典》
秋桂
孔稚圭北山移文秋桂遣风春萝罢月花王昌龄寄河南陈赞府诗明湖春草遍秋桂白 发 杜甫夔府书怀诗赏月延秋桂倾阳逐露葵英鲍溶云溪竹园翁诗苍松含古貌秋桂俨白  ——《骈字类编》
枝 zhī/qí《國語辭典》

枝 [ zhī ]

  1. 树干从旁生出的枝条。如:「枯枝」、「嫩枝」。《说文解字·木部》:「枝,木别生条也。」
  2. 凡自同一本源而分出者。《左传·庄公六年》:「《诗》云:『本枝百世。』」《荀子·儒效》:「故以枝代主而非越也。」
  3. 四肢。《庄子·大宗师》:「堕枝体,黜聪明,离形去知。」通「肢」。
  4. 量词。计算细长物体的单位。如:「一枝花」、「三枝毛笔」。
  5. 姓。如汉代有枝百英。
  1. 不中肯的、不一致的。《易经·系辞下》:「中心疑者,其辞枝。」

枝 [ qí ]

  1. 多出的脚趾。如:「骈拇枝指」。《集韵·平声·支韵》:「跂,《说文》:『足多指也。』或作枝。」同「跂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