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海瞻龙仗,登皋听鹤鸣。
词章汉宗正,诗笔李长庚。礼展慈湖奠,心摇微国旌。
先公同窜谪,后裔借尊荣。侨馆甘藜藿,芳洲采杜蘅。
春风闲杖策,夜雨短灯檠。浮海瞻龙仗,登皋听鹤鸣。
三年书满考,一旦趣归程。执手论交契,持觞叙别情。
但期趋玉陛,焉在遗金籯。旋舍斑衣舞,归舟綵帐轻。
庭闱心晏晏,交友喜盈盈。侍次还乡举,趋班复帝京。
捷音如我报,莫俟雁南征。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浮 fú《國語辭典》
浮 [ fú ]
动- 漂在水上或飘在空中。如:「漂浮」、「悬浮」。《诗经·小雅·菁菁》:「泛泛杨舟,载沉载浮。」唐·陈羽〈喜雪上窦相公〉诗:「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
- 显现。如:「浮现」、「脸上浮著微笑。」
- 超过。如:「人浮于事」。《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 在水上或空中的。如:「富贵于我如浮云」。《文选·左思·吴都赋》:「陵鲤若兽,浮石若桴。」
- 表面的。如:「浮土」、「浮面」。
- 虚而不实的。如:「浮名」、「浮文」。
- 轻佻、不沉著。如:「轻浮」、「心浮气躁」。
浮 [ fóu ]
- (一)之又音。
海 hǎi《國語辭典》
海 [ hǎi ]
名- 地球上邻接大陆而小于洋的水域。如:「南海」、「黄海」、「地中海」。
- 海水。《汉书·卷四九·鼌错传》:「吴王即山铸钱,煮海为盐。」
- 内陆的大湖或人工湖。如:「青海」、「中南海」。
- 积聚众广的人或物。如:「棉海」、「人海」、「火海」、「花海」。
- 领域、渊薮。如:「苦海无边」、「学海无涯」。宋·陆游〈休日感兴〉诗:「宦海风波实饱经,久将人世寄邮亭。」
- 荒远之地。《周礼·夏官·校人》:「凡将事于四海山川,则饰黄驹。」汉·郑玄·注:「四海,犹四方也。」
- 较宽大的器皿。如:「茶海」、「酒海」。
- 姓。如金代有海里。
- 巨大的。如:「海派」、「海量」、「海口」。
- 任意的、漫无目标的。《红楼梦·第七回》:「他比不得咱们家的孩子们,胡打海摔的 惯了。」《海上花列传·第九回》:「阿珠、阿金大都跟著海骂。莲生气得怔怔的,半晌说不出话。」
- 狠狠的、严重的。如:「他严重怠工,所以被老板海刮了一顿。」
瞻 zhān《國語辭典》
瞻 [ zhān ]
动- 向上或向前看。《诗经·邶风·雄雉》:「瞻彼日月,悠悠我思。」《楚辞·屈原·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 仰望。如:「瞻仰」。《诗经·大雅·桑柔》:「维此惠君,民人所瞻。」
龙仗(龍仗)lóng zhàng
见“ 龙杖 ”。 ——《漢語大詞典》
登 dēng《國語辭典》
登 [ dēng ]
动- 上、升。由低处到高处。如:「登山」、「登峰造极」、「一步登天」、「捷足先登」。《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宋·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词:「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 进用、提拔。《管子·小匡》:「退而察问其乡里,以观其所能,而无大过,登以为上卿之佐。」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昨者州前搥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 成熟。《孟子·滕文公上》:「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宋·苏轼〈荔支叹〉:「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 记录、刊载。如:「登记」、「登报」、「登帐」、「刊登」。
- 科举考试合格被录取。唐·郑谷〈赠刘神童〉诗:「还家虽解喜,登第未知荣。」《新唐书·卷一六八·刘禹锡传》:「登博学弘词科,工文章。」
- 收取别人物品时的敬词。如:「拜登厚赐」。
- 北方方言。指穿。如:「脚登长筒靴」。《文明小史·第四九回》:「上面套著枣红铁线纱夹马褂,底下登著缎靴。」
- 姓。如三国时蜀国有登定。
皋 gāo/háo《國語辭典》
皋 [ gāo ]
名- 水邊的低地。《左傳·襄公二十五年》:「町原防,牧隰皋。」《漢書·卷五一·賈山傳》:「江皋河瀕,雖有惡種,無不猥大。」
- 水田。《文選·潘岳·秋興賦》:「耕東皋之沃壤兮,輸黍稷之餘稅。」唐·李善·注:「水田曰皋。」
- 高地。《楚辭·屈原·九章·涉江》:「步余馬兮山皋,邸余車兮方林。」
- 姓。如漢代有皋誨。
- 高大。《禮記·明堂位》:「大廟天子明堂,庫門天子皋門。」通「高」。
- 置於句首,表示拉長而緩慢的語氣。《禮記·禮運》:「及其死也,升屋而號,告曰:『皋!某復!』」
听鹤(听鹤)
倪谦听鹤轩赋序予友郭君彦理曩在南京尝持听鹤轩卷索予为赋 ——《分类字锦》
鸣 ( 鳴 ) míng
鸣 [ míng ]
- 鸟兽或昆虫叫:~啭。~唱。~叫。~禽。鸟~。
-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响。~奏。孤掌难~。
-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谢。~冤。百家争~。
- 闻名,著称:“以文~江东”。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