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起作歌我起和,天地和气须充盈。

范仲淹宋代〕《依韵和提刑太博嘉雪

南阳风俗常苦耕,太守忧民敢不诚。
今秋与冬数月旱,二麦无望愁编氓。
龙遁云藏不肯起,荒祠巫鼓徒轰轰。
昨宵天意聚回复,繁阴一布飘寒英。
裁成片片尽六出,化工造物何其精。
散乱狂飞若倚势,徘徊缓舞如今情。
千门竞扫明月色,万木都拆寒梅英。
天上风流忽尔在,人间险阻无不平。
因松偶作琴瑟调,过竹徐移环佩声。
江天鸣雁畏相失,龙庭奔马豪如惊。
丞相沙堤初踏练,将军紫髯浑缀璎。
岩前饥煞啸风虎,海上冻死吞舟鲸。
我有高楼擘云上,双瞳一开千里明。
群阎逐去疫疠远,长逵压下尘埃清。
当知有年可坐致,东臯父老休营营。
因招大使赏天瑞,醉把羲黄向上凭。
穷通得丧了无事,庄老器宇何难并。
君起作歌我起和,天地和气须充盈。
当年此乐不可得,与雪对舞摅平生。
共君学取雪好处,平施万物如权衡。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歌天地和气充盈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起 qǐ《國語辭典》

起 [ qǐ ]

  1. 站立、坐起。如:「起立」、「起来」。《礼记·曲礼上》:「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2. 起床、离开床铺。如:「早睡早起」。《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礼记·内则》:「孺子蚤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3. 始、开始。如:「起迄」、「起笔」、「从今起」、「万事起头难」。《汉书·卷一○○·叙传下》:「以述《汉书》,起元高祖。」
  4. 发动、产生。如:「起疑」、「起风」、「肃然起敬」。《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百邪悉起。」汉·高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5. 复苏、痊愈、好转。如:「起死回生」、「一病不起」。《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癈疾。」
  6. 取出。如:「起货」、「起赃」、「起出凶刀一把。」
  7. 出仕、举用。如:「起用」、「东山再起」。《战国策·秦策二》:「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宋·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8. 拟订。如:「起草章程」、「起个大纲」。
  9. 出身。《汉书·卷三九·萧何曹参传·赞曰》:「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
  10. 建筑、建立。如:「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治城郭,起谯楼。」
  1. 诗文首句、首联或首段。《通俗编·文学引范德机·诗法》:「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宜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2. 量词:➊ ​ 计算分批的人的单位。相当于「群」。如:「店里来了两起客人。」《红楼梦·第四四回》:「且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➋ ​ 计算事件发生的单位。如:「高速公路上发生了数起连环车祸。」、「警方最近侦破了一起掳人勒索案。」
  1.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及、到的意思。如:「想起往事,真是不胜感慨!」、「只要谈起女友,他便眉开眼笑。」
  2.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足够或不够的意思。如:「经得起现实的考验。」、「承受不起舆论压力。」
作歌 zuò gē
谓作歌词而咏唱。《书·益稷》:“帝庸作歌曰:‘勑天之命,惟时惟几。’”《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公主悲愁,自为作歌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託异国兮乌孙王。’”《封神演义》第四五回:“ 惧留孙 领命,作歌而来。”  ——《漢語大詞典》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和 hé/hè/huó/huò/hú《國語辭典》

和 [ hé ]

  1. 各數相加的總數。如:「總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2. 適中、恰到好處、剛柔並濟的常道。《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禮記·中庸》:「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3. 和平、停戰。如:「講和」、「議和」。《孫子·行軍》:「無約而請和者,謀也。」《戰國策·趙策三》:「故不若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慰秦心。」
  4. 日本的別名。如:「大和民族」。
  5. 姓。如漢代有和武、晉代有和嶠。
  1. 敦睦、調諧。如:「和好如初」。《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
  2. 連同。如:「和衣而眠」。
  1. 溫順的、安詳的。如:「和藹」、「心平氣和」、「和顏悅色」。南朝陳·徐陵〈晉陵太守王勵德政碑〉:「風神雅淡,識量寬和。」唐·張說〈岳陽早霽南樓〉詩:「心阻意徒馳,神和生自足。」
  2. 溫暖的。如:「和煦」、「風和日麗」。唐·白居易〈首夏病間〉詩:「清和好時節,微風吹裌衣。」
  1. 對、向。如:「你和尊長講話的態度要恭敬。」《紅樓夢·第八回》:「好幾處都有,都稱贊得了不得,還和我們尋呢!」
  1. 與、跟。如:「我和他是好朋友。」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和 [ hè ]

  1. 聲音相應。如:「附和」、「唱和」。《資治通鑑·卷二三六·唐紀五十二·順宗永貞元年》:「絪等從而和之,議始定。」宋·蘇軾〈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2. 依原詩格律或內容作詩以酬答他人。唐·白居易〈和微之詩·序〉:「微之又以近作四十三首寄來,命僕繼和。」

和 [ huo ]

  1. 溫暖的。如:「暖和」。

和 [ hàn ]

  1. 之語音。

和 [ hú ]

  1. 牌戲中牌張已湊齊成副而獲勝稱為「和」。如:「和牌」。《文明小史·第五五回》:「秦鳳梧自己買這樣,買那樣,應酬朋友,吃酒碰和,毛毛的也有一萬了。」

和 [ huò ]

  1. 攪拌、混合。如:「攪和」、「和麵」。《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詫異道:『與他們甚麼相干?怎麼也和在裡頭。』」
天地 tiān dì
(1).天和地。指自然界或社会。《荀子·天论》:“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庄子·天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唐 柳宗元 《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清 吴伟业 《避乱》诗之一:“归去已乱离,始忧天地小。”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我本来每天写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大约天地间写着这种日记的人们很不少。”
(2).犹天下。《文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李善 注:“天地,犹天下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韦楚老》:“ 陈胜 城中鼓三下, 秦 家天地如崩瓦。”
(3).指天地神灵。《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一年打个醮,答报答报天地就是了。”《红楼梦》第六九回:“﹝ 凤姐 ﹞於是天地前烧香礼拜,自己通诚祷告。”
(4).犹境界,境地。 唐 李白 《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清 魏源 《太室北溪石淙谷序》:“自此出峡,旷然禾畴,与峡中各一天地。”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 刘四爷 更没想到事情会弄到这步天地。”  ——《漢語大詞典》
和气(和氣)hé qì
(1).古人认为天地间阴气与阳气交合而成之气。万物由此“和气”而生。《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韩非子·解老》:“孔窍虚,则和气日入。” 唐 刘商 《金井歌》:“文明化合天地清,和气氤氲孕至灵。” 宋 王安石 《次韵和甫春日金陵登台》之一:“万物已随和气动,一樽聊与故人来。”
(2).引申指能导致吉利的祥瑞之气。 汉 王充 《论衡·讲瑞》:“瑞物皆起和气而生。”《朱子语类》卷一○六:“自古救荒只有两説:第一是感召和气,以致丰穰;其次只有储蓄之计。” 明 杨慎 《词品·雪辞》:“满天和气,太平有象。”
(3).温和的气度。《礼记·祭义》:“有和气者必有愉色。” 宋 施德操 《北窗炙輠》卷上:“ 伯淳 既见,和气蔼然见眉宇间。”
(4).指态度温和。《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 刘君荐 极是为人和气,乡里见爱,都称他 刘官人 。” 老舍 《骆驼祥子》一:“﹝ 祥子 ﹞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
(5).和睦融洽。 宋 陈师道 《南柯子·贺彭舍人黄堂成》词:“万家和气贺初成,人在笙歌声里暗生春。”《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开宗义富贵孝义传》:“衣服不曾分你我,家中和气不曾分。” 赵树理 《登记》:“ 小晚 这一家……日子也过得,家里也和气。”
(6).指和睦的感情。《三国演义》第四九回:“你如何来追赶?本待一箭射死你来,显得两家失了和气。” 老舍 《茶馆》第一幕:“都是自己弟兄,别伤了和气呀!”
(7).犹元气;中气。中医谓人体内能使各器官发挥机能的原动力。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若销鑠精胆,蹙迫和气,秉牘以驱龄,洒翰以伐性,岂圣贤之素心,会文之直理哉?” 宋 沈作哲 《寓简》卷八:“清晨荣卫流行,法当省节语言,葆惜和气。” 明 陆深 《停骖录摘抄》:“﹝ 神宗 问﹞:‘闻卿摄生亦有道乎?’ 潞公 对:‘无他,臣但能任意自适,不以外物伤和气,不敢做过当事。’”
(8).指调和血气。 宋 叶适 《橘枝词记永嘉风土》之二:“只消一盏能和气,切莫多盃自害身。”  ——《漢語大詞典》
须 ( 須 鬚 ) xū
须 [ xū ]
  1. 必得,应当:无~。莫~有。必~。务~。~要。
  2. 等待,停留:~留(迟留,留待)。
  3. 〔~臾〕片刻,一会儿。
  4. 男人面上生的毛,胡子:~眉(男子的代称)。~生(传统戏剧角色名,即“老生”)。
  5. 像胡须的东西:~根。触~。
充盈 chōng yíng
(1).充满。《荀子·赋》:“充盈大宇而不窕。”《汉书·刘向传》:“今 王氏 一姓乘朱轮华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 宋 苏轼 《徐州祈雨青词》:“飢寒顿仆於沟坑,盗贼充盈於犴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织成》:“生微醒,闻兰麝充盈。” 续范亭 《中山图书馆落成纪念》诗:“伟大同情,充盈八极。”
(2).充足;众多。《管子·八观》:“国虽充盈,金玉虽多,宫室必有度。”《尸子》卷下:“是故万物莫不任兴,蕃殖充盈,乐之至也。” 宋 秦观 《财用上》:“俯仰如意,豪气浸生,货贿充盈,侈心自动。” 郑观应 《盛世危言·技艺》:“ 泰西 通商,所以致富者,在材贷之充盈耳。”
(3).自得;骄傲。《荀子·子道》:“今女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諫女矣。”《吕氏春秋·重言》:“臣闻君子有三色……艴然充盈,手足矜者,兵革之色也。”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去国居 卫 ,容貌充盈,颜色发扬。”
(4).丰满;肥胖。《孔子家语·礼运》:“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不符》:“独 司马光 《纪闻》言 德昭 好啖肥肉,体太充盈,一夕啖肉过多,痰涌而卒。”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