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向西厢下和诗,分明兴合。
(旦扮莺引旦俫扮红上)(旦)自从寺中见了那秀才,便有些心中放不下,况兼昨夜妾身焚香拜月之时,他到墙角边吟诗,我也依著他韵脚儿和了一首。我想著那秀才诗意,好生关妾之情,使我绣房中身心俱倦。倦绣无心正无奈,月明花落又黄昏。(云)银烛照干双泪眼,闺房空锁惜春心。小姐且停女工。今夜月朗风清,云收雨霁,后园景物撩人。佳期难再,何不一观,少舒倦怠也呵。(唱)
【南吕】【一枝花】浮云敛太虚,好雨澄清霁。碧大悬翡翠,明月漾玻璃。昏雾霏霏,百蕊飘花气。可怜今宵能有几?兀的般一刻千金,说甚么三从四德。
【梁州第七】我则见,燕将慵,莺将懒,那时节,韶光事便到九分九厘。绿渐肥,红渐瘦,早晚送春归。三月三十日,风光五百偏明媚。较之往日,难比今夕。同行随喜,不是临逼。惜人生虚度芳菲,怕春光顷刻别离。你把官冠芳珠急速收拾,告舌头玉玎珰架起。(潜出房科)数脚踪金蹀蹁轻移,一齐,悄的出闺房,用脱壳金蝉计。老夫人正沉睡,忙里偷闲耍一会,快活的是便宜。
(旦)后园中景物,别是一样大气。
【隔尾】(唱)后园中别是一样新天气,妾言方知是与非。月色如银牲白日。就万花亭这壁,下数著大棋。谁弱谁强胜负比。
(旦对红弈科)(旦)围棋之说有道,棋启于何氏?中间机关胜负攻守之法,必有说焉。(红)围棋之道,其来尚矣。昔古有丹朱不肖,尧设此以训之。其理微妙,非智者不能明。故局方正?象地利也;道必神明,正直德也。子用黑白,别阴阳也;骈罗布列,效天文也。四象既陈,行之在人。盖上有天地之象,中有五霸之权,下有攻战之事。览其得失,古今略备。古书有云:"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牧羊关】自从尧曾置,丹朱教演习,黑白著阴偶阳奇。造化有亿万千端,疆路止三百六十。错综周天数,列布浑天仪。千古万穷秘,神仙不测机。
【隔尾】采樵烂柯光阴逝,呕血成图妙算奇。死里逃生个中意。若是谂知,这个就理,胜固欣然败亦喜。
【牧羊关】袖手傍观易,临输悔后迟,但当局个个著迷。守成要顾后瞻前,用战在征东击西。未做眼防点破,才得手便斜飞。门有总关处,棋无两面持。
【骂玉郎】寻思使得心肠碎,宵废寝,昼忘食,知难见可观乎势。局面危,拈上难,冲开易。
【感皇恩】撞着劲敌,谁肯伏低。用机谋,相数算,厮骗欺。逢生勿击,遇劫先提。满备赢,一著错,便差池。
【采茶歌】得便宜,便收拾,成功一路是强的。十九纵横白与黑,多人迷误少人知。
(末上)前者向西厢下和诗,分明兴合。奈何侍妾红娘,不全其美,小生未遂所愿。今夜雨收云霁,月白风清,未免再到西厢一行。(旦对红弈)(末)听有棋声。此是莺莺小姐与红娘月下下棋。不免悄悄的逾墙,走到棋边,看数著若何?我且过去看咱。(做逾墙科)(云)(旦、红惊科)
【黄钟尾】(红)柳阴中响擦似有人行立,花梢上惊起鸟数飞。听沉来,多一会,二更过,万籁息。露华浓。晚风细、静巉巉,玉漏滴。听西厢,响扑地,见一人,到眼底。纱帽明,白襕系,这生面,颇相识。记前回,那一日,萧寺中,见来的。这秀才,甚通济,序寒温,道名讳,姓挽弓,字君瑞。饱诗书,担才艺,入科场,必及第;步蟾宫,即攀桂,占赘头,定第一。(旦)红娘,你怎得知是他?(红)你问咱怎见得?偌高低省气力,粉墙东滴流扑剪过墙西,演习那龙门惯跳腿。
(红对旦云)这秀才,跳过墙近前来也。若夫人知道,好生不便,到不如回去咱。(旦、红下)(末)小姐去了。小生昨夜墙角儿吟诗,今夜逾墙看棋。明月之下,他分明见我近前来,并无嗔责之心,其情不觉自熟矣。我回到书房中,且捱过今宵,明日到道场中,若见小姐,十分下工夫饱看一会。其中我临事别有机变。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向 [ xiàng ]
名-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 姓。如晋代有向秀。
-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西 [ xī ]
名- 方位名。為日落的一方,與「東」相對。如:「由西往東」。
- 稱歐美西方國家。如:「中西合併」。
- 西班牙的簡稱。
- 姓。如明代有西鳴岐。
- 西邊的。如:「日落西山」。
- 西方國家的、歐美國家的。如:「西服」、「西餐」、「西裝」、「西醫」。
- 在正房前面两旁的房屋:东~房。西~房。
- 边,方面:这~。
- 靠近城的地区:城~。关~。
- 戏院或影院里特别隔开的座位:包~。
- 车里容纳人或货的地方:车~。
下 [ xià ]
名- 低处、底部。与「上」相对。如:「底下」。《孟子·梁惠王上》:「犹水之就下。」
- 称隶属于人者、地位较低者。如:「部下」、「手下」、「属下」、「名下」。《文选·曹冏·六代论》:「建置不久,则轻下慢上。」
- 内、里面。如:「心下」、「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话下」。
- 方面。如:「四下看一看」。《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两下相思不相见,知他相会是何年。」
- 在某个期间或时节。如:「目下」、「时下」、「年下」、「眼下」。《红楼梦·第三一回》:「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
- 量词。计算动作次数的单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红楼梦·第四七回》:「用拳头向他身上擂了几下。」
- 由高至低、降落。如:「下雨」、「下山」、「下坠」、「顺流而下」。《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二》:「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
- 攻克。如:「不战而下」、「连下三城」。《史记·卷八○·乐毅传》:「齐城不下者,两城耳。」《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可引得胜之兵攻之,一鼓可下。」
- 放入、投入。如:「下面」、「下毒药」、「下调味料」、「下网捕鱼」。
- 进入。如:「下水」、「下场比赛」。《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我家太老爷做著贵州的都督府,我是回来下场的。」
- 拆卸、除去。如:「下货」。《儒林外史·第一六回》:「过三日再不出,叫人来摘门下瓦。」
- 离去、退场。如:「鞠躬下台」、「你上场换他下来。」
- 结束工作或学习。如:「下课」、「下班」、「下工了」。
- 颁布、传达。如:「下诏」、「下命令」。《汉书·卷四·文帝纪》:「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
- 投送。如:「下状」、「下书」、「下帖」、「下战书」。
- 从事、使用。如:「下棋」、「下刀」、「下笔如有神」。
- 往、到。如:「南下」、「下乡视察」。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轻视。宋·苏轼〈刘恺丁鸿孰贤论〉:「此范氏之所以贤鸿而下恺也。」
- 谦抑、谦让。如:「礼贤下士」。《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
- 生、生产。如:「母鸡下蛋」。
- 住宿、留宿。如:「下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的店。」
- 做出某种说明、决定。如:「下定义」、「下结论」。
- 低于、少于。如:「不下于」、「每年参加各种考试的人数不下二十万人。」
- 等级低。如:「下品」、「下策」、「下级」。
- 在后面的。如:「下次」、「下文」、「下月」、「下册」、「下半年」。
- 身分微贱的。如:「下人」、「下吏」。
- 自谦之词。如:「下官」、「下怀」、「下愚」。
- 表示动作完成或结束。如:「躺下」、「坐下」、「打下基础」、「立下决心」。
- 降低身分。如:「下嫁」、「不耻下问」。
- 容纳。如:「还坐得下吗?」、「情人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
(2).辨明。 汉 陆贾 《新语·辨惑》:“夫曲直之异形,白黑之异色,乃天下之易见也。然自谬也,或不能分明其是非者,众邪误之矣。”《汉书·薛宣传》:“即无其事,復封还记,得为君分明之。”《魏书·清河王怿传》:“ 叉 党人通直郎 宋维 希 叉 旨,告 懌 谋反,禁 懌 门下,讯问左右及朝贵,贵人分明,乃得雪释焉。”
(3).明明;显然。 南朝 梁武帝 《游仙诗》:“委曲凤臺日,分明柏寝事。” 唐 杜甫 《历历》诗:“歷歷 开元 事,分明在眼前。” 元 关汉卿 《窦娥冤》楔子:“嗨!这箇那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 茅盾 《子夜》十五:“可是他那声色俱厉的态度后面却分明有点恐慌,有点畏缩。”
(4).明亮。 唐 元稹 《哭女樊》诗:“秋天浄緑月分明,何事 巴 猿不賸鸣。” 后蜀 欧阳炯 《三字令》:“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宋 黄庭坚 《登快阁》诗:“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5).光明磊落。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奴家岂不愿同归?只是为人在世,行止俱要分明,我若随你去呵,知者以为原配,不知者以为私奔。” ——《漢語大詞典》
- 举办,发动:~办。~工。~学。~建。~叹(发出感叹声,如“望洋~~”)。百废待~。
- 起来:夙~夜寐(早起晚睡)。
- 旺盛:~盛。~旺。~隆。~衰。复~。~替(兴衰)。天下~亡,匹夫有责。
- 流行,盛行:时~。新~。
- 准许:不~胡闹。
- 或许:~许。
- 姓。
◎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味。~致。豪~。雅~。败~。游~。扫~。即~。助~。~高采烈。
合 [ hé ]
動- 關閉、合攏。如:「他笑得合不上嘴。」《說文解字·亼部》:「合,合口也。」《戰國策·燕策二》:「蚌合而拑其喙。」
- 會、聚。如:「集合」、「聚合」、「悲歡離合」。《呂氏春秋·孝行覽·遇合》:「合大夫而告之。」《後漢書·卷一九·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 交媾、交配。如:「交合」。《老子·第五十五章》:「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 比對、對照。《孟子·離婁下》:「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聖後聖,其揆一也。」漢·桓寬《鹽鐵論·論菑》:「夫道古者稽之今,言遠者合之近。」
- 相符、不違背。如:「合法」、「合身」、「合格」、「合意」。
- 調和、配製。《聊齋志異·卷一○·葛巾》:「吾家葛巾娘子,手合鴆湯,其速飲!」
- 交戰、交鋒。《左傳·成公二年》:「自始合而矢貫余手。」漢·王充《論衡·福虛》:「今宋楚相攻,兩軍未合。」
- 折算。如:「一公斤合二點二磅。」
- 配偶。如:「天作之合」。
- 盛放物品的器皿。唐·白居易〈長恨歌〉:「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通「盒」。
- 量詞。計算交手次數的單位。相當於「回」、「次」。《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鬥經三合,不見輸贏。」
- 姓。如春秋時宋國有合左師。
- 全部的、整個的。如:「合族」、「合家歡」。
- 和諧、融洽。如:「百年好合」。《詩經·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 共同、一起。如:「合抱」、「合圍」、「合唱」、「合編」。
- 應該。如:「這件公事理合呈請報備。」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合 [ gě ]
名- 量詞。計算容量的單位。一升的十分之一。也稱為「公合」。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