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折:则想在昨却外相见之后,便指望便回俺那七里滩去天。

宫天挺元代〕《杂剧·严子陵垂钓七里滩

第一折

某姓严名光,字子陵,本贯会稽严州人也。自幼年好游玩江湖,即今在南阳富春山畔七里滩,钓鱼为生。方今王新室在位,为君一十七年,灭汉宗一万五千七百余口,绝刘后患,天下把这姓刘的捉拿。有一人春陵乡白水村姓刘,名秀,字文叔。不敢呼为刘文叔,改名为金和秀才。他常从我为兄相待,近日在下村李二公庄上,闲攀话饮酒。想汉朝以来,

【仙吕】【点绛唇】开创高皇,上天责降,萧丞相、韩信、张良。自平帝生王莽。

【混江龙】自从夏桀将禹丧,独夫殷纣灭成汤。丕显立吊民伐罪,丕承立守绪成王。刚四十垂拱严郎朝彩风,弟五辈巡狩湘流中淹杀昭王。自开基起运,立国安邦,坐筹帏幄,竭力疆场。百十万阵,三五千场,满身矢簇,遍体金疮,尸横草野,鸦啄人肠。未曾立两行墨迹在史书中,却早卧一丘新土在芒山上。咱人这富贵如蜗牛角半痕涎沫,功名似飞萤尾一点光芒。

【油葫芦】刘文叔相期何故爽?一会家白暗想,怎生来今日晚了时光?他则在鱼州揽住收罾网。酒旗摇处沽村酿,畅情时酌一壶,开怀时饮几觞。知他是暮年间身死中年间丧,醉不到三万六千场。

【天下乐】则愿的王新室官家寿命长。我这里斟量,有个意况。体乾坤姓正的由他姓王。他夺厂呵夺汉朝,篡了呵篡了汉邦,到与俺闲人每留下醉乡。

【那吒令】则咱这醉眼觑世界,不悠悠荡荡。则咱这醉眼觑日月,不来来往往。则咱这醉眼觑富贵,不劳劳穰穰。咱醉眼宽似沧海中,咱醉眼竟高似青霄上,咱醉眼不识个宇宙洪荒。

【鹊踏枝】他笑咱唱的来不依腔,舞的来煞颠狂,俺不比您名皱定眉儿别是天堂。富汉每喝菜汤穿粗衣朴裳,有一日泼家私似狗令羊肠。

【寄生草】我比他吃茶饭知个饥饱,我比他穿衣服知个暖凉。酒添的神气能荣旺,饭装的皮袋偏肥胖,衣穿的寒暑难侵傍。看谁人省悟是谁痴,怕不凤凰飞在梧桐上。

【六幺序】您将他称赏,把他赞奖。那厮则是火避苛虎,当道豺狼。咱人但晓三章,但识斟量,忠孝贤良,但似严光,怎肯受王新室紫绶金章?时史令鬼眼通身眼,有多少马壮人强,改年建号时间旺,夺了刘家朝典,夺了汉世封疆。

【幺篇】遍端详,那厮模佯,休紧休忙。等那穹苍,到那时光,汉室忠良,议论商量。引领刀枪,撞入门墙,拖下龙床,脱了衣裳,木驴牵将,闹市云阳,手脚舒长,六道长丁钉上。咱大家看一场。不争你动起刀枪,天下荒荒,正应道龙门鱼伤,尽乾坤一片青罗网。咱人逃出大纛高张,您汉家枝叶合兴旺,见放着天天摧地搭,国破家亡。

【后庭花】你道我瓦盆儿丑看相,磁瓯儿少意况。强如这惹祸患黄金盏,招灾殃碧玉觞。玉斝内饮琼浆,耳边傍音嘹亮,绛纱笼银烛光。列金钗十二行,裙摇的琼珮响,步金莲罗袜香。娇滴滴宫样妆,玉纤纤手内将。黄金盏盏面上,关埋伏闹隐藏。

【青哥儿】那里面暗隐着风波、风波千丈,你说波使磁瓯的有甚灾伤?我醉了呵东倒西歪尽不妨。我若烂醉在村乡,着李二公扶将到茅舍茅堂。靠瓮牖蓬窗,新苇席清凉,旧木枕边厢,袒脱下衣裳,放散诞心肠,任百事无妨。倒大来免虑忘忧,纳被蒙头,任意番身。强如您宰相侯王,遭断没属官象牙床,泥金坑。

【赚煞尾】平地上窝弓,水面上张罗,扯扭谁想村寻相访?鸿鹄志飞腾天一方,拣深山旷野潜藏。莫行唐,蓦岭登岗,拽着个钝木斧、击着条系麻绳、携着条旧担杖。我则待驾孤舟荡漾,趁五湖烟浪,望七里滩头、轻舟短棹、簑笠纶竿,一钩香饵钓斜阳。


第二折

【越调】【斗鹌鹑】我把这蔓笠做交游,簑衣为伴侣,这蔓笠避了些冷雾寒烟,簑衣遮了些斜风细雨。看红鸳戏波面千层,喜白鹭顶风丝一缕。白日坐一襟芳草裀,晚来宿中间茅苫屋。想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

【紫花儿】您道我不达时务,我是个避世严陵,钓几尾漏网的游鱼。怎禁四蹄玉兔,三足金乌。子细踌躇,观了些成败兴亡阅了些今古,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昨日个虎踞在咸阳,今日早鹿走姑苏。

【金蕉叶】七里滩从来是祖居,十辈儿不知祸福。常绕定滩头景物,我若是不做官一世儿平生愿足。

【调笑令】巴到日暮,看天隅,见隐隐残霞三四缕。钓的这锦鳞来满向篮中贮,正是收纶罢钓渔父。那的是江上晚来堪画处,抖擞着绿蓑归去。

【鬼三台】休停住,疾回去,不去呵枉惹的我讹言讹语。回奏与您汉銮舆,休着俺闲人受苦。皂朝靴紧行拘我二足,纱幞头带着掐我额颅。我手执的是斑竹纶竿,谁秉得你花纹象笏?

【秃厮儿】您那有荣辱襕袍靴笏,不如俺无拘束新酒活鱼,青山绿水开画图。玉带上挂金负,都是嚣虚。

【圣药王】我在这水国居,乐有余。你问我弃高官不做待闲居。重呵止不过请些俸禄,轻呵但抹着灭了九族。不用一封天子诏贤书,回去也不是护身符。

【麻郎儿】我尽说与你肺腹,我共您銮舆,俺两个常绕着南刚酒卢,醉酩酊不能家去。

【幺篇】俺是酒徒醉余睡处,又无甚花毡绣褥。我布袍袖将他盖覆,常与我席头儿多处。

【络丝娘】倒两个醉廛市同眠抵足,我怎去他手里三叩头扬尘拜舞?我说来的言词你寄将去,休忘了我-句。

【尾】说与你刘文叔,有分付处别处分付。我不做官呵,有甚么没发付您那襕袍靴笏?我则知十年前共饮的旧知交,谁认的甚么中兴汉光武!

第三折

自从与刘文叔酌别之后,又经十年光景。他如今做了中兴皇帝,宣命我两三次,我不肯做官。您不知国家兴废!汉家公卿笑子陵,子陵还笑汉公卿。一竿七里滩头竹,钓出千秋万古名。云山苍苍,江水泱泱,贫道之风,山高水长。主人宣命我两次三回,我不肯去。则做那布衣之交,时作一书来请命我。好一个圣明的皇帝,能昭千叶为之光,克除祸乱为之武。休说君臣相待,则做个朋友相看,也索礼当一贺。

【正宫】【端正好】高祖般性宽洪,义帝般心明圣,可知汉业中兴。为我不从丹诏修书请,更道违宣命。

【滚绣球】严子陵,莫不忒煞逞?我是个道人家动不如静。休!休!我今番索通个人情,便索登,远路程,怎禁他礼节相敬,岂辞劳鞍马前行。不免的手攀明月来天阙,我则索袖挽清风入帝京,怎得消停。

【倘秀才】来了我呵鸥鹭在滩头失惊,不见我呵渔父在矶台漫等。来了我呵钓台上青苔即渐生。这其间柴门静悄悄,茅舍冷清清,料应!

【滚绣球】柴门知他扃也不扃?人笑却足应也那不应?荒疏了俺那柳阴花径,有宾朋来呵淮人出户相迎?到初更酒半醒,猛想起故园景,忽然感怀诗兴,对蓬窗斜月似挑灯。香馥馥暗香浮动梅摇影。疏刺剌翠色相交竹弄声,感旧伤情。

【倘秀才】见旗帜上月华日精,唬的些居民从速风迸,呈百般的下路潜藏无掩映。不知您,帝王情,是怎生。

【滚绣球】折銮驾却是应也不应?布民人却是惊也不惊?更做道一人有庆,汉君王真恁地将銮驾别无处施呈。他出郭迎,俺旧伴等,待刚来我根前显耀他帝王的权柄,和俺钓鱼人莫不两国相争。齐臻臻戈殳镫棒当头摆,明晃晃武士金瓜夹路行,我怎敢冲撞朝廷。

【倘秀才】他往常穿一领粗布袍被我常扯的扁襟旦领,他如今穿着领柘黄袍我若是轻抹着该多大来罪名。我则似那草店上相逢时那个身命,便和您,叙交情,做听那伴等。

【滚绣球】投至得帝业兴,家业成,四边平静,经了几千场虎斗龙争。则为我交契情,我费打听,到处里曾问遍庶民百姓,最显的是暮秋霜气岩凝。都说你须知复汉功臣力,不及泥田一片冰,端的是鬼怕神惊。

【脱布衫】则为你般调人两字功名,躯荣人半世浮生。-个楚霸王拔山举鼎,乌江岸剑抹了咽颈。

【小梁州】都则为耻向东吴再起兵,那其间也汉高祖功成。道贼王莽篡了龙廷,有真命,文叔再中兴。

【幺篇】贫道暗暗心内自思省,建武十三年八月期程,王新室有百万兵,困你在昆阳阵。那其间醉魂也半轮明月,觉来时,依旧照茅亭。

【耍孩儿】自古兴亡成败皆前定,若是你不患难如何得太平?自从祖公公昔日陷彭城,真乃是死里逃生。不龙吟怎得真龙显?不发黑如何得晓日明?虽然你心明圣,若不是云台上英雄并力,你独自个孤掌难鸣。

【煞】为民的乐业在家内居,为农的欣然在垄上耕。从你为君,社稷安,盗贼息,狼烟静。九层春露都恩到,两鬓秋霜何星星?百姓每家家庆,庆道是民安国泰,法正官清。

【三】休将闲事争提,莫将席面冷,磁瓯瓦钵似南阳兴。若相逢个饮空归去,我怕听阳关第四声。你把这瓮内酒休教剩,我若不令十分酩酊,怎解咱数载离情。

【四】你也不是我的君,我也不是你的卿,咱两个一樽酒罢先言定。若你万圣主今夜还得去,我便七里滩途程来日登。又不曾更了名姓,你则是十年前沾酒刘秀,我则是七卫滩垂钓的严陵。

【尾】您每朝聚九卿,你须当起五更,去得迟呵着那两班文武在丹墀候等。俺出家来纳被蒙头,黑甜一枕,直睡到红日三竿犹兀自唤不的我醒。(下)


第四折

则想在昨却外相见之后,便指望便回俺那七里滩去天。不想今日又请我做拂尘筵席。

【双调】【新水令】屈恙着野人心直宣的我入宫来,笑刘文叔我似前是何相待。待刚来则是矜夸些金暇宁,显耀些玉楼台,末过足玉殿金阶。我住的草舍茅斋。比您不曾差犬役着万民羞。

【乔牌儿】辇路傍啄绿苔,猛然间那惊怪,元来是七里滩朱顶仙鹤在碧云间将雪翅开,他直飞到皇宫探我来。他为甚还闷在阑干外?是不是我的仙鹤?若是我的呵,则不肯来。和他那献果木猿猱也到来。我山野的心常布。俺那里水似蓝山如黛,不由我见景生情,睹物伤怀。俺那七里滩好多好景致:麋鹿衔花,野猿献果。天灯自见,乌鹊报晓,禽有禽言,兽有兽语。

【滴滴金】俺那里是猿猱会插手,仙鹤展翅,把人情都解,非浊骨与凡胎。我在绿柳堤边。红蓼滩头,白爇洲外,这其间鸥鹭疑猜。

【折桂令】疑猜我在钓鱼滩醉倒来回来,俺出家儿散诞心肠,放浪形骸。我把您上下君臣,非是严光,把您花白。为君的紧打并吞伏四海,为臣的紧铺劳日转千阶。我说与您听,我不人才。有那等不染尘埃,不识兴衰,靠岭偎崖,撒网担柴,寻觅将来,则那的便是人才。

敢也不敢?中也不中?我问你咱。

【乔牌儿】脚紧抬脚慢抬,一层迈两层迈上金阶。宫女将我忙从策,把严陵来休怪责。

【殿前欢】扶策的我步瑶阶,心怀七里濉钓鱼台。醉醺醺跳出龙门外,似草店上般东倒四歪,把我脑撺的抢将下米。这殿阁初兴盖,您君臣斗耍夸胸大,大古里是茅茨不剪,三尺台阶。

倘或间失手打破这盏儿呀,家里有几个七里滩赔得过?

【水仙子】我这里轻揎袍袖手舒开,满饮琼浆款落台。饮罢时放的稳忙加额,比俺那使磁瓯奸好不自在,怎如咱草店上倒开怀。不想阗是祸患,不知阗足利害,畅好拘束人也玳则筵歼。

【落梅风】我在江村里住,肚皮里饥上来,俺则有油盐和的半盏野菜。食鱼羹稻饭几曾卓器摆,几曾这般区区将将大惊小怪。

我则待回七里滩去。

【离亭宴煞】九经三史文书册,压着一千场国破山河改。富贵荣华,草介尘埃。唱道禄重官高,阗是祸害,凤阁龙楼,包着成败。您那里是舜殿尧阶,严光则是跳出了十万丈风波是非海。

正名刘文叔醉隐三家店

严子陵垂钓七里滩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四折外相之后便指望便七里

第 dì《國語辭典》

第 [ dì ]

  1. 次序、等级。如:「次第」、「等第」。《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九月甲午,试儒生四十余人,上第赐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罢之。」
  2. 用于整数数词之前。表事物的顺序或等级。如:「第一」、「第二」。
  3. 科第。科举榜上的次第。如:「登第」、「落第」、「及第」。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4. 古时指王公大臣或富贵人家的住宅。如:「府第」、「宅第」、「书香门第」。唐·柳宗元〈梓人传〉:「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
  1. 评定。《汉书·卷六四下·王襃传》:「所幸宫馆,辄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2. 科举考试应试及格。唐·岑参〈送胡象落第归王屋别业〉诗:「看君尚少年,不第莫凄然。」唐·白居易〈与元九书〉:「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
  1. 但、尽管。《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
四折
唐 吴丹 赋得玉水记方流 玉泉何处记,四折水纹浮。  ——《骈字类编》
则 ( 則 ) zé
则 [ zé ]
  1. 模范:以身作~。
  2. 规程,制度:规~。总~。原~。细~。
  3. 效法:~先烈之言行。
  4.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闻过~喜。
  5. 表示转折,却:今~不然。
  6.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此~余之罪也。
  7. 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一~房子太小,二~参加的人数多。
  8. 与“”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甚(做什么)。
  9. 量词,指成文的条数:新闻两~。
想 xiǎng《國語辭典》

想 [ xiǎng ]

  1. 思索、思考。如:「想办法」、「想不出所以然」。元·马致远〈夜行船·酒病花愁何日彻套·离亭宴煞〉:「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
  2. 欲、要、打算、希望。如:「想结婚」、「想出国」。《文选·刘琨·劝进表》:「四海想中兴之美,群生怀来苏之望。」
  3. 推测、猜度。如:「料想」、「推想」、「猜想」。《后汉书·卷七○·孔融传》:「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4. 认为、觉得。如:「你想这样对不对?」、「我想你应该回家一趟。」
  5. 思念、怀念。如:「想念」。《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望风怀想,能不依依?」唐·杜甫〈客居〉诗:「览物想故国,十年别荒村。」
  6. 似、像。唐·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杜甫〈东屯月夜〉诗:「数惊闻雀噪,暂睡想猿蹲。」
  1. 念头、意念。如:「梦想」、「理想」、「不作此想」。《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萧洒出尘之想。」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1.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2.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3.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1.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1.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2.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3.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1.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2. 姓。如晋代有在育。
昨 zuó《國語辭典》

昨 [ zuó ]

  1. 前一天。《广韵·入声·铎韵》:「昨,昨日,隔一宵。」《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2. 以往、过去。如:「今是昨非」。明·张自烈《正字通·日部》:「昨,往日也。」《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寔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同「昔 」。
  1. 前一天的。如:「昨夜」。
却 ( 卻 ) què
却 [ què ]
  1. 退:~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退~。
  2. 退还,不受:盛情难~。
  3. 表示转折:我来了,他~走了。
  4. 去掉:失~。了(liǎo)~。
外相 wài xiāng
(1).谓在地方上主政者。《晋书·陶侃传》:“ 士行 望非世族,俗异诸华,拔萃陬落之间,比肩髦儁之列,超居外相,宏总上流。”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一则二则,惟在大贤,外相内相,终当相屈。” 元 叶森 《〈金楼子〉序》:“早摄神州,晚居外相。”
(2).指人显露于外的状貌。 元 石德玉 《紫云庭》第三折:“外相儿行户小可,就里最胸襟洒落。” 元 无名氏 《替杀妻》第二折:“这婆娘外相儿真,就里哏,从然面搽红粉,是一箇油鬀髻吊客丧门。”  ——《漢語大詞典》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见 [ xiàn ]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之后(之後)zhī hòu
(1).表示在某个时间或处所的后面。一般多指时间。 明 孔迩 《云蕉馆纪谈》:“自女来之后,家益殷富,既长,聪明过人。”《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上路之后,我只守了母亲的灵,除了内眷,不见一个外人。” 赵树理 《张来兴》:“以前听说这位老师傅有脾气只是‘听说’,等他到局里来了之后,我才真正认识了他的脾气。”
(2).单独用在句子头上,表示在上文所说的事情以后。《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之后便怎么样呢?”  ——《漢語大詞典》
便 biàn/pián《國語辭典》

便 [ biàn ]

  1. 順、順利、方便。如:「便利」、「不便之處」。《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宋·陸遊〈初發夷陵〉詩:「今朝喜處君知否?三丈黃旗舞便風。」
  2. 簡單的、非正式的。如:「便服」、「便鞋」、「便條紙」、「家常便飯」。
  3. 靈敏、輕巧、敏捷。《莊子·應帝王》:「猿狙之便。」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
  1. 適宜、合宜。如:「便於攜帶」。《南史·卷三五·顧覬之傳》:「率皆即日不宜於人,方來未便於公,名與實反,有乖政體。」
  2. 有利於。《韓非子·孤憤》:「虧法以利私,耗國以便家。」《史記·卷七十七·信陵君列傳》:「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
  3. 熟習。《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傳》:「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隋書·卷五○·郭榮傳》:「孝先於上流縱天筏以擊浮橋,護令榮督便水者引取其筏。」
  4. 排泄屎、尿。如:「便尿」。《漢書·卷五九·張湯傳》:「(安世)​為光祿勳,郎有醉小便殿上。」
  1. 方便的時候。如:「便中請來個電話。」、「得便就幫你送過去。」
  2. 機會。《文選·賈誼·過秦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唐·李華〈弔古戰場文〉:「吾想夫北風振漢,胡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
  3. 屎、尿等的排泄物。如:「大便」、「小便」、「糞便」。
  1. 即、就。《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又司馬懿前來入舒,旬日便退。」《紅樓夢·第四回》:「每日或飯後,或晚間,薛姨媽便過來,或與賈母閒談,或和王夫人相敘。」
  2. 豈、難道。表反問的語氣。宋·文同〈可笑口號七章之一〉:「若無書籍兼圖畫,便不教人白髮生?」《董西廂·卷八》:「姑舅做親,便不敗壞風俗?」
  1. 縱然、即使。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便 [ pián ]

  1. 姓。如漢代有便樂成。
指望 zhǐ wàng
(1).期望;希望。亦指所期望的;盼头。 宋 苏辙 《论冬温无冰札子》:“ 孙述 知 长垣县 ,决杀诉灾无罪之人,臺官以言,然后罢任,虽行推勘,而纵其抵欺,指望恩赦。”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二折:“俺衙内,大财大礼,娶将你来,指望百年偕老。”《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孩儿痴心想着,不但可以免罪,或者还有些指望也不见得。”《儒林外史》第三二回:“好了,你的事情有指望了!”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二段:“﹝ 武震 ﹞心想这一场雪,下他几尺深,开春一化,来年庄稼准可以有个指望了。”
(2).料想,料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上梢里只唤做百年偕老,谁指望是他没下梢。”  ——《漢語大詞典》
回 huí《國語辭典》

回 [ huí ]

  1. 掉轉。如:「回首」、「回過身來」。唐·白居易〈長恨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2. 返、歸。如:「回國」、「回家」、「一去不回」。唐·王翰〈涼州詞〉二首之一:「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3. 改變。如:「回心轉意」。《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夫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唐·柳宗元〈與韓愈論史官書〉:「道苟直,雖死不可回也。」
  4. 答覆。如:「回信」、「回電」、「回答」。《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一》:「日後他來通消息時,好言回他。」《紅樓夢·第七回》:「次日,鳳姐梳洗了,先回王夫人畢,方來辭賈母。」
  5. 還覆給對方相同或某種動作。如:「回敬」、「回他一槍」。
  6. 謝絕、辭去。如:「一口回絕」。宋·蘇軾〈與開元明師〉二首之一:「謹留筆一束,以領雅意,餘回納,不訝不訝。」《紅樓夢·第一一九回》:「咱們家遭著這樣事,那有工夫接待人,不拘怎麼回了他去罷。」
  7. 避開。如:「回避」。明·徐復祚《紅梨記·第二齣》:「前日兩次訪他,俱不得遇,風塵中人,知他真不在家,還是故意回你。」
  1.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大陸地區新疆、遼寧、青海、甘肅、寧夏、河北等地區,以信奉回教為主。
  2. 量詞:➊ ​ 計算行為、動作的單位。相當於「次」。如:「前後我共去找了他五回。」宋·辛棄疾〈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詞:「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➋ ​ 計算時間的單位。一陣子稱為「一回」。《喻世明言·卷三·新橋市韓五賣春情》:「八老到門前站了一回,蹔到間壁糶米張大郎門前,閒坐了一回。」➌ ​ 計算長篇小說段落的單位。一章稱為「一回」。如:「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➍ ​ 計算事情的單位。相當於「件」。如:「這是兩回事,不可混為一談。」
  3. 姓。如明代有回滿注。
俺 ǎn《國語辭典》

俺 [ ǎn ]

  1. 北方方言。指第一人称,我。《水浒传·第二回》:「俺的性命,今番难保了。」

俺 [ yàn ]

  1. 大。《说文解字·人部》:「俺,大也。」
那 nà/nǎ/nèi/nā《國語辭典》

那 [ nà ]

  1. 指示词。指比较远的人、事、物。相对于「这」。如:「我很喜欢那个人。」、「那件东西你要不要?」宋·辛弃疾〈丑奴儿·千峰云起〉词:「山那畔,别有人间。」
  1. 表承接、转折的语气。如:「你要是没空,那我找别人陪我去。」

那 [ nǎ ]

  1. 表示疑问。如:「他去那里了?」唐·王建〈寒食行〉:「纸钱那得到黄泉?」
  1. 怎。宋·辛弃疾〈瑞鹧鸪·胶胶扰扰几时休〉词:「那堪愁上更添愁。」

那 [ nèi ]

  1. 指示词。单数用法,指比较远的人、事、物。为「那(ㄋㄚˋ)​一」合音成ㄋㄞˋ,再转成ㄋㄟˋ。如:「我很欣赏那个人。」

那 [ nā ]

  1. 姓。如明代有那鉴。

那 [ nuó ]

  1. 移动。《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新人那步过高堂。」同「挪 」。
  1. 多。《诗经·小雅·桑扈》:「受福不那。」汉·郑玄·笺:「那,多也。」
  2. 安定。《诗经·小雅·鱼藻》:「有那其居。」汉·郑玄·笺:「那,安貌。」
  1. 如何、奈何。《左传·宣公二年》:「弃甲则那?」晋·杜预·注:「那犹何也。」唐·杜甫 〈夜归〉诗:「白头老罢舞复歌,杖藜不睡谁能那?」
  1. 《诗经·商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那〉,祀成汤也。」指颂扬祭祀汤王典礼的音乐和谐美盛之诗。本章二句为:「猗与那与,置我鼗鼓。」猗那二字连用,美盛之貌。与,兮也。置,树立也。鞉鼓,有柄的小鼓。

那 [ něi ]

  1. 表示疑问。通「哪」。为「那(ㄋㄚˇ)​一」合音成ㄋㄞˇ,再转成ㄋㄟˇ。如:「王维是那朝代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县里人那个不晓得?」
七里
唐 神颖 宿严陵钓台 寒谷荒台七里洲,贤人永逐水东流。  ——《骈字类编》
滩 ( 灘 ) tān
滩 [ tān ]
  1. 河海边淤积成的平地或水中的沙洲:~头。~涂。河~。海~。盐~。
  2. 江河中水浅多石而水流很急的地方:险~。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1.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2.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3.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4.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6.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7.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8.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1.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2. 姓。如汉代有去卑。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