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琼录。【醉太平】以琴书自娱,与道德为徒。

汤舜民元代〕《【正宫】端正好 咏荆南佳丽

晓珊珊琪树荡灵风,晚辇道迷香雾,花扑扑锦乾坤望眼模糊。曲盘盘五
城十二楼前步,远腾腾似入蓬莱路。
  【滚绣球】红冉冉绿依依花笼阴映玉除,清浅浅响溅溅水流香出翠渠,明朗
朗墨浸浸八龙篆太霞深处,宽绰绰静绕雕栏依翠槛展转盘纡。滑擦擦细粼粼
布金沙云阶武夫,轻厮琅琅隔琳窗霞绡响佩琚,薄设设净匀匀蒙画栏
银屏水涵云母,齐臻臻滴溜溜挂珠箔卷绣帘钩搭珊瑚。香霭霭暖溶溶树缥渺迷青
琐,气森森光闪闪金屋棱层绚碧虚,真乃是人间天上全殊。
  【倘秀才】萧爽似瀛海东扶桑奥区,廓落似阆苑西蟠桃圣圃。一片天光浸玉
壶,阁门珠路Λ。复道锦氍毹,上青华洞府。
  【脱布衫】丹青绘绛阙清都,奎星灿宝检灵书。龙虎卫飞天象符,风霆护太
玄琼录。
  【醉太平】以琴书自娱,与道德为徒。孔情周思乃畲,摆列着牙签玉轴。
上青冥借嫦娥八窍月中兔,采神芝倩麻姑七宝山前鹿,访丹丘赁张公千岁杖头驴,
乐逍遥分福。
  【尾声】近北轩竹摇烟毵毵凤展冲霄羽,对南楼松挂月矫矫龙衔照乘珠。绰
约仙君溢莅广居,玄默无为道味腴。一寸心存太古初,万里神游广漠墟。萼绿飞
琼时寄语,赤鲤青鸾频报覆。报覆道沧海碧云拱望舒,恁时节鹤驭云降王母。 元日朝贺
  一声莺报上林春,五更鸡唱扶桑晓。贺三阳万国来朝,践天街车马知多少,
端的便塞满东华道。
  【滚绣球】赤羽旗疏刺剌风尚高,丹墀陛湿浸浸雪未消,金銮殿淡氤氲瑞烟
缭绕,玉狮炉香馥馥兰麝风飘。银酥蜡明灿灿金莲护绛绡,采鸾扇微影影青鸾纛
翠翘,氍毹锦软茸茸平铺着宝街复道,珊瑚钩滴滴溜高簇起绣幕珠箔。九龙车霞
光闪闪明芝盖,五凤楼日色瞳瞳映赭袍,隐隐鸣鞘。
  【倘秀才】鹭班文僚武僚,熊虎队龙韬豹韬,八府三司共六曹。象牙牌犀
角带,龟背凯雁翎刀,有丹青怎描?
  【脱布衫】椒花颂万代歌谣,柏叶杯九酝葡萄。茵陈簇雕盘翠缕,金花插玳
筵宫帽。
  【小梁州】一派仙音奏九韶,端的是锦瑟鸾箫。红牙象板紫檀槽,中和调,
天上乐逍遥。
  【幺篇】瑶池青鸟传音耗,说神仙飞下丹霄。一个个跨紫鸾,一个个骑黄鹤,
齐歌齐笑,共王母宴蟠桃。
  【尾声】麒麟来三岛,蛮貊貔貅静四郊。刁斗无惊夜不敲,露布无文送
青鸟。弼辅移承尽所学,虹气夔龙不惮劳。端拱无为记舜尧,祝寿年年拜天表。 题梧月堂
  向朝阳春长凤枝新,拂青霄根托龙门盛,覆高堂苍玉亭亭。素华朱户相辉映,
占人间一片清虚境。
  【滚绣球】青蔼蔼参差绕翠楹,光朗朗玲珑透碧棂,密匝匝护浓阴玉池金井,
轻拂拂荡微风幽韵繁声。高耸仓蔚蓝天画不成,宽绰绰广寒宫夜不扃扃,滴溜溜
挂雕檐一轮宝镜,明闪闪映珠箔万叶光晶。舞翩翩九苞迷青琐,娇滴滴半夜
嫦娥下紫清,万种幽情。
  【倘秀才】银床净缤纷落英,碧天朗扶疏弄晴,夜色秋光一样明。绕枝乌不
定,捣药兔长生,尘居的自省。
  【脱布衫】肃金茎白露泠泠,金炉香雾冥冥。近雕甍珠星浅淡,揭朱帘玉
河澄映。
  【小梁州】虚敞似瑶台十二层,满目空清。金精光射玉壶冰,轩窗静,何用
九枝灯。
  【幺篇】一襟潇洒多情兴,久已后蜕骨超形。漏渐残,人初静,雕栏独凭,
挥手唤长庚。
  【随煞尾】休言五柳夸幽胜,未羡三槐播令名。自是高人乐意萦,衿带仙家
白玉京。无竹无丝乱视听,逸典奇书自幽咏。料得无因驻清景,栖息盘桓不暂停,
不由人踏破琼瑶半阶影。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醉太平琴书自娱道德

玄 xuán《國語辭典》

玄 [ xuán ]

  1. 黑色的。如:「玄狐」。唐·駱賓王〈在獄詠蟬〉詩:「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宋·蘇軾〈後赤壁賦〉:「玄裳縞衣,戛然長鳴。」
  2. 深遠奧妙的。如:「玄妙」、「玄理」、「玄機」。《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3. 虛偽、不可靠的。如:「玄虛」、「這話太玄了,不要相信。」
  1. 天。《文選·張衡·東京賦》:「祈福乎上玄,思所以為虔。」
  2. 指魏晉玄學。參見「玄學 」條。
  3. 姓。如漢代有玄俗。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琼 ( 瓊 ) qióng《國語辭典》
  1. 「瓊 」的異體字。
录 ( 錄 録 ) lù
录 [ lù ]
  1. 记载,抄写:记~。载~。抄~。~供。
  2. 记载言行或事物的书册:语~。目~。回忆~。
  3. 采取,任用:~取。收~。~用。甄~(经审查鉴别而任用)。
醉太平 zuì tài píng
(1).词牌名。又名《凌波曲》《醉思凡》《四字令》等。双调三十八字,平韵。又一体,四十五字,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圴有。《太和正音谱》《中原音韵》属正宫,《太平乐府》属南吕宫。字数均与词牌不同。南曲亦名《升平乐》,用作过曲。北曲可用作小令,亦可用于套曲内。
(3).花名。 宋 宋祁 《益部方物略记·瑞圣花》:“出 青城 山中,干不条,高者乃寻丈。花率秋开,四出,与桃花类。然数十跗共为一花,繁密若缀,先后相继而开,九閲月未萎也。 蜀 人号丰瑞花……浅红者为醉太平。”  ——《漢語大詞典》
以 yǐ《國語辭典》

以 [ yǐ ]

  1. 用。如:「以礼待之」、「以身作则」。《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2. 仰赖、凭借。《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3. 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4. 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5. 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1. 因为、由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2. 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3. 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4. 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5. 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1. 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2. 因此。《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 目的在于。如:「以免」、「以致于」。《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4. 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1.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1. 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2. 既、已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通「已」。
  3. 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1. 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2. 以色列的简称。如:「以阿战争」。
  3. 姓。如汉代有以彤。
琴书自娱(琴书自娱)
襄阳耆旧传庞德公襄阳人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躬耕田里琴书自娱睹其貌者肃如也荆州牧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托言采药因不知所在  ——《分类字锦》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1. 给:赠~。~人方便。
  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3. 赞助,赞许:~人为善。
  4. 〈书〉等待:时不我~。
  5. 〈连〉和:我~你。山~水。
  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与 [ yù ]
  1. 参加:参~。~会。
与 [ yú ]
  1. 同“欤”。
道德 dào dé
(1).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韩非子·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於智谋,当今争於气力。”《后汉书·种岱传》:“臣闻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寧。” 唐 韩愈 《原道》:“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巴金 《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
(2). 老子 《道德经》的省称。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闭帘注《道德》,开卦述天爵。” 唐 杜甫 《冬日谒玄元皇帝庙》诗:“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 元 倪瓒 《康素子杂言》诗:“《道德》五千言,玄之又而玄。”
(3).僧道修行的功夫、法术。《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都讲闍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转。”《水浒传》第五三回:“我等自是出家人,不曾恼犯了你,你因何夜来越墙而过,入来把斧劈我?若是我无道德,已被杀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忽二女鬼现灯下,向僧作礼曰:‘师等皆饮酒食肉……烦师传语主人,别延道德高者为之,则幸得超生矣。’”  ——《漢語大詞典》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为 [ wèi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徒 tú《國語辭典》

徒 [ tú ]

  1. 步行。《說文解字·辵部》:「徒,步行也。」《易經·賁卦·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1. 步卒、兵卒。《詩經·魯頌·閟宮》:「公徒三萬。」《左傳·隱公四年》:「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2. 人,多指壞人。如:「暴徒」、「匪徒」、「不法之徒」。
  3. 服膺、信仰某一宗教或學說的人。如:「信徒」、「教徒」、「基督徒」、「佛教徒」。
  4. 門人、弟子。如:「學徒」、「門徒」、「徒弟」。《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5. 一種拘禁犯人,強服勞役的刑罰。如:「無期徒刑」、「他被判有期徒刑二年,得併科罰金。」
  1. 空的,不憑藉什麼的。如:「徒手搏虎」、「徒手體操」。
  1. 但、僅。如:「徒增煩惱」。《孟子·公孫丑上》:「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孤非徒對諸君說此也,常以語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2. 白白的、平白。如:「徒然」、「徒勞無功」、「徒託空言」。漢·無名氏〈長歌行〉:「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3. 卻、竟然。《莊子·天地》:「吾聞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功多者,聖人之道。今徒不然。」《荀子·子道》:「吾以夫子為無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