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是弓靴蹴鞠,刚一踢、误挂花间。

赵文宋代〕《凤凰台上忆吹箫(转官球)

白玉磋成,香罗捻就,为谁特地团团。羡司花神女,有此清闲。疑是弓靴蹴鞠,刚一踢、误挂花间。方信道,酴醿失色,玉蕊无颜。
凭阑。几回淡月,怪天上冰轮,移下尘寰。奈堪同玉手,难插云鬟。人道转官球也,春去也,欲转何官。聊寄与、诗人案头,冰雪相看。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弓靴蹴鞠误挂花间

疑 yí/nǐ《國語辭典》

疑 [ yí ]

  1. 迷惑、不明白。《说文解字·匕部》:「疑,惑也。」《易经·系辞下》:「中心疑者,其辞枝。」
  2. 猜忌、不相信。如:「怀疑」、「半信半疑」。《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
  3. 犹豫不决。如:「迟疑」。《书经·大禹谟》:「任贤勿贰,去邪勿疑。」《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4. 怪。《淮南子·泛论》:「当此之时,有立武者见疑。」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九:「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5. 恐惧。《礼记·杂记下》:「故有疾饮酒食肉,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七十饮酒食肉,皆为疑死。」汉·郑玄·注:「疑,犹恐也。」唐·刘蜕〈与京西幕府书〉:「富贵固不足疑其来,爵土固不足畏其大。」
  1. 仿佛、好像。如:「疑似」、「嫌疑」。唐·李白〈望庐山瀑布水〉诗二首之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弓靴 gōng xuē
弓鞋。 宋 卢炳 《菩萨蛮》词:“石榴裙束纤腰裊,金莲稳衬弓靴小。” 宋 张矩 《青玉案·和何使君次了翁韵》词之三:“弓靴微湿,玉纤频袖,塑出狮儿好。”  ——《漢語大詞典》
蹴鞠 cù jū
亦作“ 蹴毱 ”。亦作“ 蹴踘 ”。亦作“蹵踘”。亦作“蹵鞠”。
(1).我国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用以练武、娱乐、健身。传说始于 黄帝 ,初以练武士。 战国 时已流行。《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处 ( 项处 )后蹴踘,要蹷寒,汗出多,即呕血。”《汉书·枚乘传》:“游观 三辅 离宫馆,临山泽,弋猎射驭狗马蹵鞠刻鏤,上有所感,輒使赋之。” 颜师古 注:“蹵,足蹵之也。鞠以韦为之,中实以物,蹵蹋为戏乐也。”《后汉书·梁冀传》:“性嗜酒,能挽满、弹棊、格五、六博、蹴鞠、意钱之戏。” 李贤 注引 汉 刘向 《别录》:“蹴鞠者,传言 黄帝 所作,或曰起 战国 之时。蹋鞠,兵埶也,所以讲武以知材也。” 唐 韦应物 《寒食后北楼作》诗:“遥闻击鼓声,蹴踘军中乐。”《新唐书·张廷珪传》:“场无蹴鞠之玩,野絶从禽之乐。”《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又或叫养娘和他下棋、蹵踘,百般顽耍。” 清 姜宸英 《徐健庵编修筵上观洗象》诗:“曼延蹴踘罗岸旁,吹角鸣鉦沸川上。” 清 赵翼 《行围即景·相扑》诗:“技逾蹴毱鍊脚力,事异拔河供翫具。”
(2).指近代的足球运动。 章炳麟 《焦达峰传》:“持论刚断,不苟言,竞走蹴鞠皆兼人。”  ——《漢語大詞典》
刚 ( 剛 ) gāng
刚 [ gāng ]
  1. 硬,坚强,与“”相对:~强。~直。~烈。~劲(姿态、风格等挺拔有力)。~健。~毅。~决。~正不阿(ē)。~愎自用。
  2. 恰好,恰巧:~~(a.恰好;b.才)。~好。
  3. 才:~才。~来就走。
  4. 姓。
一 yī《國語辭典》

一 [ yī ]

  1. 自然數的開始。如:「一、二、三……。」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2. 姓。如明代有一炫宗。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單個。如:「一人」、「一物兩用」。
  2.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3. 專注的。如:「一心一意」、「專一不變」。
  4. 全、滿、整。如:「一身是汗」、「一屋子人」、「一身是膽」。
  5. 每、各。如:「一班五十人」、「一頁六百字」、「共派八隊,一隊二十人。」
  6. 一次。如:「一而再,再而三。」《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
  7.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番茄,一名西紅柿。」
  1. 統一。《孟子·梁惠王上》:「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1.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就起來。」
  2. 偶然。如:「一不小心」、「一不留神」。
  3. 表示加強的動作或突然的現象。如:「把頭一扭」、「用手一摸」、「天氣一涼,就感冒了。」
  4. 概括。如:「一般來說」。
  5. 每每、每逢。如:「一想到那件事,她總是笑個不停。」
  6. 放在二疊字動詞之間,表行為是不費力或嘗試性的。如:「雙手動一動」、「問一問」、「隨便說一說」。
  7. 事物的某方面。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一不沾親,二不帶故。」
  8. 竟、乃。表示事出意外。如:「一至於斯」。《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9. 皆。《荀子·勸學》:「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
  1. 表示程度,加強語氣。《文選·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 。」《戰國策·燕策一》:「因仰而弔齊王桉戈而郤曰:『此一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1. 或。《莊子·應帝王》:「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
  1. (「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的末尾,念陰平聲;在去聲字前,念陽平聲;在陰平、 陽平、上聲之前,念去聲。)​
踢 tī《國語辭典》

踢 [ tī ]

  1. 用脚触击。如:「踢皮球」、「踢他一脚。」
误挂(误挂)
孙蕙兰诗金钗误挂绯桃落罗袖愁依翠竹寒  ——《韵府拾遗 卦韵》
花间(花间)
唐 韩翃 送王侍御赴江西兼寄李袁州 花间五马迎君日,雨霁烟开玉女冈。
唐 权德舆 春日同诸公过兵部王尚书林园 花间留客久,台上见春多。
唐 李商隐 写意 日向花间留返照,云从城上结层阴。
唐 曹唐 刘阮洞中遇仙子 愿得花间有人出,免令仙犬吠刘郎。
宋 欧阳修 赠沈遵  花间百鸟唤不觉,日落山风吹自醒。
宋 苏舜钦 春暮初晴自御宿川之华严寺 残日花间浮暖艳,断云楼外卷轻阴。
元 张翥 六月廿六日泛湖遇雨 吴歌楚舞方烂熳,更尽花间双玉瓶。
元 陈樵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二十三 紫嶶岩 手种岩花对北峰,花间无叶紫茸茸。
元 郭钰 怀罗达则 移席花间春雨至,倚楼江上暮云飞。
元 杨维桢 吴下竹枝歌 其一 三箬春深草色齐,花间荡漾胜耶溪。
元 倪瓒 风雨 山人酒劝花间月,秦女筝弹陌上桑。
唐 欧阳炯 贺熙朝 忆昔花间相见后,只凭纤手,暗抛红豆。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