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白其鳊。有鲋有白。

佚名先秦〕《石鼓诗

汧繄泛泛。
烝彼淖渊。
鰋鲤处之。
君子渔之。
漫漫有鲨。
其游(左走右散)(左走右散)。
白鱼(左帛右樂)(左帛右樂)。
其菹底鲜。
黄白其鳊。
有鲋有白。
其翊孔庶。
脔之(上负中比下决去冫)(上负中比下决去冫)。
洋洋(左走右专)(左走右专)。
其鱼惟何。
惟鱮惟鲤。
何以糸(上士冖下缶木)之。
惟杨及柳。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黄白

黄白 huáng bái
(1).淡黄色。《史记·天官书》:“格泽星者,如炎火之状。黄白,起地而上。”
(2).黄金和白银。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淮南王安神仙》:“ 淮南王 安 ,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鸿宝》《苑祕》、枕中之书,铸成黄白,白日升天。” 王利器 校注:“《汉书·本传》注:‘ 张晏 曰:“黄,黄金;白,白银也。”’” 唐 牛僧孺 《玄怪录·裴谌》:“ 裴諶 、 王敬伯 、 梁芳 ,约为方外之友, 隋 大业 中,相与入 白鹿山 学道,谓黄白可成,不死之药可致。”《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商小姐 ﹞又与 商 妾把家里遗存黄白东西在箱匣内的,查点一查点。”
(3).指术士所谓炼丹化成金银的法术。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淮南王安神仙》:“招募方伎怪迂之人,述神仙黄白之事,财殫力屈,无能成获。” 唐 白居易 《郊陶潜体诗》之十四:“入山烧黄白,一旦化为灰。”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燕九》:“﹝ 邱处机 ﹞其所受国朝之旌祀而立庙貌於无穷者,岂説纷紜飞昇黄白之流可拟比於万一也。”
(4).黄色与白色。为正色。 隋 王通 《中说·事君》:“君子非黄白不御,妇人则有青碧。”
(5).指金印和银印。 唐 杜甫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诗:“绣衣黄白郎,骑向 交河 道。” 朱鹤龄 注:“或曰:黄白即《汉书》银黄。 颜师古 注:‘银,银印也,黄,金印也。’”  ——《漢語大詞典》
其 qí/jī《國語辭典》

其 [ qí ]

  1. 他、他们。用于第三人称。如:「听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孟子·万章上》:「亲之,欲其贵也。」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 他的、他们的。如:「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亦不详其姓氏。」
  1. 这个、那样,表示指示。如:「查无其事」、「不厌其烦」。《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1. 殆、大概,表示揣测。《礼记·檀弓上》:「吾今日其庶几乎?」唐·柳宗元〈封建论〉:「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
  2. 将,表示时间。《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管子·小匡》:「教训不善,政事其不治。」
  3. 岂、难道,表示反诘。《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4. 可、应该,表示期望。《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战国策·魏策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1. 若、如果,表示假设。《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之不近,庶人不服。」宋·苏轼〈留侯论〉:「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2. 还是、或是,表示选择。《庄子·养生主》:「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
  1. 发语词,无义。《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2. 然,语中助词。《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3. 表示语气的加强。如:「尤其」、「极其」。
  1. 姓。如汉代有其石。

其 [ jì ]

  1. 置于句中或句末。用于彼、何之后。《诗经·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赐!汝来何其晚也?」

其 [ jī ]

  1. 置于语尾,表疑问的语气。《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1.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郦食其(音ㄌㄧˋ ㄧˋ ㄐㄧ)​。
鳊 ( 鯿 ) biān
鳊 [ biān ]
  1. 〔~鱼〕体侧扁,略呈菱形,生活在淡水中,为重要经济鱼类之一。亦称“长春鳊”、“北京鳊”。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鲋 ( 鮒 ) fù
鲋 [ fù ]
  1. 即“鲫鱼”:涸辙之~(喻处在困难中急待援助的人)。
  2. 虾蟆:“井谷射~”。
白 bái《國語辭典》

白 [ ​bái ]

語音
  1. 像雪或乳汁般素淨的顏色。
  2. 代表五行中金的顏色。如天地四方的西方、一年四季的秋、五臟的肺等。《說文解字·白部》:「白,西方色也。」
  3. 罰酒的杯子。也泛指一般酒杯。《漢書·卷一○○·敘傳上》:「及趙、李諸侍中皆引滿舉白,談笑大噱。」《文選·左思·吳都賦》:「飛觴舉白。」唐·李善·注:「白,罰爵名也。」
  4. 戲劇裡的對話。如:「道白」、「對白」。
  5. 姓。如唐代有白居易、白行簡,元代有白樸。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告訴。《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2. 在書信末署名下的敬語,用於平輩或晚輩。唐·韓愈〈答李翊書〉:「聊相為言之。愈白。」
  3. 晨光初發,天明。宋·蘇軾〈赤壁賦〉:「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4. 彰明、表明。如:「真相大白」、「含冤莫白」。
  5. 揭穿,專指戳穿謊言。元·王曄《桃花女·楔子》:「我周公在卦鋪裡面,你自喚他出來,白他謊,討他銀子去。」
  6. 表示輕視或不滿的動作。如:「白了他一眼。」
  1. 白色的。如:「白紙」、「白布」、「藍天白雲」。
  2. 潔淨的。如:「潔白」。
  3. 淺顯的。如:「白話」、「淺白」。
  4. 率直、誠實。如:「坦白」。
  5. 沒有添加任何東西的。如:「白飯」、「白開水」。
  6. 錯誤的。如:「寫白字」。
  7. 表示輕視或不滿的樣子。如:「白眼」。
  8. 以合法掩護非法,以正當掩護不法的。與「黑」相對。如:「白道」。
  1. 徒然。如:「白跑一趟」、「白來」、「白費」。《紅樓夢·第六○回》:「沒的惹人笑話自己獃,白給人做粗活。」
  2. 不付代價而得到好處。如:「白吃白喝」。
  3. 就是、完全、實在。《金瓶梅·第一一回》:「家中好不無人,只靠著我逐日出來供唱,……也要往宅裡看看姑娘,白不得個閒。」

白 [ ​bó ]

讀音
  1. (一)​之讀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