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仁下问,立节求己。

贯休唐代〕《续姚梁公坐右铭

善为尔诸身,行为尔性命。祸福必可转,莫悫言前定。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则美无不克。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是亨贞吉。反此之徒,天鬼必诛。福先祸始,好杀灭纪,
不得不止。守谦寡欲,善善恶恶,不得不作。无见贵热,
谄走蹩躠.无轻贱微,上下相依。古圣著书,矻矻孳孳。
忠孝信行,越食逾衣。生天地间,未或非假。身危彩虹,
景速奔马。胡不自强,将升玉堂。胡为自坠,言虚行伪。
艳殃尔寿须戒,酒腐尔肠须畏。励志须至,扑满必破。
非莫非于饰非,过莫过于文过。及物阴功,子孙必封。
无恃文学,是司奇薄。患随不忍,害逐无足。一此一彼,
谐宫合徵。亲仁下问,立节求己。恶木之阴匪阴,
盗泉之水匪水。世孚草草,能生几几。直须如冰如玉,
种桃种李。嫉人之恶,酬恩报义。忽己之慢,成人之美。
毋担虚誉,无背至理。恬和愻畅,冲融终始。
天人之行,尽此而已。丁宁丁宁,戴发含齿。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亲仁下问立节

亲仁(親仁)qīn rén
亲近有仁德的人。《论语·学而》:“汎爱众,而亲仁,行有餘力,则以学文。” 朱熹 集注:“亲,近也;仁,谓仁者。” 晋 陆机 《辨亡论下》:“接士尽盛德之容,亲仁罄丹府之爱。”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既而仇讎未殄,方凭大国之威;宗祏阽危,尤仰亲仁之德。”  ——《漢語大詞典》
下问(下問)xià wèn
问于在己之下者。如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以上问于下,皆谓下问。《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管子·戒》:“﹝ 隰朋 ﹞之为人,好上识而下问。”《后汉书·方术传上·樊英》:“ 英 既善术,朝廷每有灾异,詔輙下问变復之效,所言多验。”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申下问於 伯阳 ,屈帝师於 郯子 。” 宋 李纲 《与张枢密书》:“主上励精图治之切,深愧荒疎,不足以副下问之意。” 鲁迅 《书信集·致林语堂》:“惟既屡承下问,慨然知感,遂辄略布鄙怀,万切曲予谅察为幸。”  ——《漢語大詞典》
立节(立節)lì jié
树立节操。《淮南子·氾论训》:“ 季襄 、 陈仲子 立节抗行,不入洿君之朝,不食乱世之食,遂饿而死。”《后汉书·朱穆传》:“公卿共表 穆 立节忠清,虔恭机密,守死善道,宜蒙旌宠。” 唐 聂夷中 《胡无人行》:“男儿徇大义,立节不沽名。”  ——《漢語大詞典》
求 qiú《國語辭典》

求 [ qiú ]

  1. 找尋、探索、設法得到。如:「尋求」、「探求」、「實事求是」、「緣木求魚」。《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2. 懇託、乞助。如:「求助」、「懇求」、「乞求」、「祈求」、「請求」。《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傳下·華佗傳》:「又有疾者,詣佗求療。」
  3. 要求。如:「苛求」、「求全責備」。《論語·微子》:「無求備於一人。」《論語·衛靈公》:「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4. 貪圖。《論語·子罕》:「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唐·徐夤〈潤屋〉詩:「潤屋豐家莫妄求,眼看多是與身讎。」
  5. 招引。《易經·乾卦·文言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孟子·公孫丑上》:「今國家間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
  1. 姓。如漢代有求仲。
己 jǐ《國語辭典》

己 [ jǐ ]

  1. 天干的第六位。
  2. 排列次序等第的用字。在戊之后,表示第六。如:「三年己班」。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自称,犹自己、己身。如:「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