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鬼 guǐ《國語辭典》
鬼 [ guǐ ]
名- 人死後的靈魂。如:「鬼魂」、「鬼怪」、「鬼使神差」、「有錢能使鬼推磨」。
- 有某種嗜好、行為或癖性不好的人。如:「酒鬼」、「賭鬼」、「小氣鬼」、「冒失鬼」。
- 詭計、噱頭。如:「搞鬼」、「搗鬼」。《紅樓夢·第五三回》:「那又是你鳳姑娘的鬼,那裡就窮到如此。」
-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南方朱雀七星的第二宿,有四顆星。
- 姓。如黃帝時有鬼臾區。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狡詐的、陰險的、不光明的。如:「鬼主意」、「鬼計多端」。
- 機靈的、靈巧的。如:「鬼靈精」。
- 惡劣的、糟糕的。如:「鬼天氣」、「這是什麼鬼地方啊?」
- 胡亂的、隨便的。如:「鬼混」、「鬼畫符」。
树 ( 樹 ) shù
树 [ shù ]
- 木本植物的通称:~木。~林。~大根深(喻势力大,根基牢固)。
- 种植,培育:~艺(“艺”,种植)。~荆棘得刺,~桃李得荫。
- 立,建立:~立。~敌。
- 量词,相当于“株”、“棵”:一~梅花。
- 姓。
夜分 yè fēn
夜半。《韩非子·十过》:“昔者 卫灵公 将之 晋 ,至 濮水 之上,税车而放马,设舍以宿,夜分而闻鼓新声者而説之,使人问左右,尽报弗闻。”《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帝﹞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 李贤 注:“分犹半也。”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诗表》:“昼分而食,夜分而寝。” 宋 曾巩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昼而访问至於日昃,夕而省览至於夜分。”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太守》:“太守独坐斋中,夜分有叩门环声。” ——《漢語大詞典》
千炬
唐 温庭筠 台城晓朝曲 司马门前火千炬,阑干星斗天将曙。
唐 韦庄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 一声蝉到耳,千炬火然心。 ——《骈字类编》
唐 韦庄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 一声蝉到耳,千炬火然心。 ——《骈字类编》
火 huǒ《國語辭典》
火 [ huǒ ]
名- 物体燃烧时产生的光和热。可燃物、燃点和氧气是火的三要件。《书经·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水浒传·第四六回》:「便去灶前寻了把草,灶里点个火……那火顷刻开天也似般大。」
- 中医指病理变化过程中,机能亢进的现象。如:「肝火」、「上火」、「退火」。
- 枪炮弹药等武器称为「火」。如:「军火」、「火药」。
- 五行之一。参见「五行 」条。
- 姓。如明代有火源洁。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赤红色的。如:「火红」、「火狐狸」。唐·李白〈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诗:「天外飞霜下葱海,火旗云马生光彩。」
- 燃烧。《礼记·王制》:「昆虫未蛰,不以火田。」《新唐书·卷九三·李靖传》:「(李靖)军次伏俟城,吐谷浑尽火其莽,退保大非川。」
- 动怒。如:「他一火,大家都不敢说话了。」
- 急速、紧急。如:「火速赴约」、「十万火急」。《庄子·天地》:「彼且乘人而无天,方且本身而异形,方且尊知而火驰。」
渔舟(漁舟)yú zhōu
渔船。 南朝 梁 刘孝威 《登覆舟山望湖北》诗:“荇蒲浮新叶,渔舟绕落花。” 唐 杜甫 《初冬》诗:“渔舟上急水,猎火著高林。” 清 钱载 《饮望湖亭》诗:“估客帆檣去,渔舟浦溆还。”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之九:“渔舟横小塘,渔父卖鱼去。” ——《漢語大詞典》
朝卷
李咸用湘浦有怀诗鬼树夜分千炬火渔舟朝卷一篷霜 ——《骈字类编》
一 yī《國語辭典》
一 [ yī ]
名- 自然數的開始。如:「一、二、三……。」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 姓。如明代有一炫宗。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單個。如:「一人」、「一物兩用」。
-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 專注的。如:「一心一意」、「專一不變」。
- 全、滿、整。如:「一身是汗」、「一屋子人」、「一身是膽」。
- 每、各。如:「一班五十人」、「一頁六百字」、「共派八隊,一隊二十人。」
- 一次。如:「一而再,再而三。」《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
-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番茄,一名西紅柿。」
- 統一。《孟子·梁惠王上》:「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就起來。」
- 偶然。如:「一不小心」、「一不留神」。
- 表示加強的動作或突然的現象。如:「把頭一扭」、「用手一摸」、「天氣一涼,就感冒了。」
- 概括。如:「一般來說」。
- 每每、每逢。如:「一想到那件事,她總是笑個不停。」
- 放在二疊字動詞之間,表行為是不費力或嘗試性的。如:「雙手動一動」、「問一問」、「隨便說一說」。
- 事物的某方面。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一不沾親,二不帶故。」
- 竟、乃。表示事出意外。如:「一至於斯」。《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 皆。《荀子·勸學》:「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
- 表示程度,加強語氣。《文選·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 。」《戰國策·燕策一》:「因仰而弔齊王桉戈而郤曰:『此一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 或。《莊子·應帝王》:「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
- (「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的末尾,念陰平聲;在去聲字前,念陽平聲;在陰平、 陽平、上聲之前,念去聲。)
蓬 péng《國語辭典》
蓬 [ péng ]
名- 植物名。菊科飞蓬属,多年生草本。茎多分枝,叶形似柳而小,有刚毛,花色白。秋枯根拔,风卷而飞,故也称为「飞蓬」。
- 姓。如汉代有蓬球。
- 散乱的样子。如:「蓬头垢面」。《文选·扬雄·长杨赋》:「头蓬不暇梳,饥不及餐。 」
霜 shuāng《國語辭典》
霜 [ shuāng ]
名- 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而凝结成白色的结晶颗粒。《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清·方苞〈左忠毅公轶事〉:「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 白色如霜的粉末或膏脂。如:「砒霜」、「面霜」。
- 白色的。唐·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