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绿竹 lǜ zhú
菉草与萹竹。《诗·卫风·淇奥》:“瞻彼 淇 奥,緑竹猗猗。” 毛 传:“緑,王芻也;竹,萹竹也。” 陈奂 传疏:“《唐本草》旧註云:‘藎草,俗名菉蓐草。《尔雅》所谓王芻者也。’……竹,《尔雅》亦作竹,传云萹竹,《尔雅》作萹蓄。”按,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以为一物, 宋 朱熹 《诗集传》从之,训为绿色之竹。 ——《漢語大詞典》
溪流 xī liú
山中小水流。 宋 陆游 《寄子虞》诗:“山色春寒淡,溪流宿雨通。”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入山大约五公里就到 双龙洞 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漢語大詞典》
外 wài《國語辭典》
外 [ wài ]
名- 不属于某一定的范围内均称为「外」。相对于「内」而言。如:「内外」、「门外」、「屋外」。
- 特指外国。如:「古今中外」、「对外贸易」。
- 戏曲中的脚色名称,多扮演老年男子。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五出》:「外扮沈公宪,净扮张燕筑,小旦扮寇白门,丑扮郑妥娘同上。」也称为「老外」。
- 非自己所在或所属的。如:「外币」、「外地」、「外族」。
- 母亲、出嫁的姊妹、女儿家的亲戚称为「外」。如:「外祖父」、「外甥」、「外孙」。
- 别的、其他的。如:「外一章」、「外一首」。《孟子·滕文公下》:「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汉·王充《论衡·案书》:「国语,左氏之外传也。」
- 不是正式的。如:「外号」、「外史」。
- 疏远。《易经·否卦·彖曰》:「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荀子·王霸》:「人主则外贤而偏举,人臣则争职而妒贤。」
- 处于……之外。《国语·晋语六》:「今吾刑外乎大人,而忍于小民,将谁行武?」
- 背叛。《管子·版法》:「骤令不行,民心乃外。」
丹山 dān shān
(1).南方当日之地。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非 丹山 之赫曦,闻琴瑟之空音。”参见“ 丹穴 ”。
(2).古谓产凤之山名。《吕氏春秋·本味》:“ 流沙 之西, 丹山 之南,有凤之丸, 沃 民所食。”《说唐》第十三回:“凤翅展 丹山 ,天下咸欣瑞兆。”参见“ 丹穴 ”。
(3).山名。在今 湖北 宜都县 西。《北堂书钞》卷一五一引 晋 袁山松 《宜都记》:“郡西北四十里有 丹山 。山间时有赤气笼林,岭如丹色,因名 丹山 。”
(4).地名。指 丹州 ,在今 陕西 宜川县 东北。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校战 丹山 ,移营 白璧 。” 倪璠 注:“ 丹山 , 丹州 。” ——《漢語大詞典》
(2).古谓产凤之山名。《吕氏春秋·本味》:“ 流沙 之西, 丹山 之南,有凤之丸, 沃 民所食。”《说唐》第十三回:“凤翅展 丹山 ,天下咸欣瑞兆。”参见“ 丹穴 ”。
(3).山名。在今 湖北 宜都县 西。《北堂书钞》卷一五一引 晋 袁山松 《宜都记》:“郡西北四十里有 丹山 。山间时有赤气笼林,岭如丹色,因名 丹山 。”
(4).地名。指 丹州 ,在今 陕西 宜川县 东北。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校战 丹山 ,移营 白璧 。” 倪璠 注:“ 丹山 , 丹州 。” ——《漢語大詞典》
夕照 xī zhào
(1).傍晚的阳光。 唐太宗 《望雪》诗:“縈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 宋 陆游 《野饮》诗:“平堤渐放春无緑,细浪遥翻夕照红。” 清 朱彝尊 《和韵题惠周惕红豆书庄图》之二:“粥鱼茶板近松门,夕照双浮塔影存。”
(2).犹夕阳。 唐 颜真卿 《题杼山癸亭得暮字》诗:“迟迴未能下,夕照明村树。” 清 曹寅 《看西廊秋叶》诗:“坡陀看愈好,夕照若为停。” 叶圣陶 《微波》:“他们如在柔美而朦胧的梦中,也不颂祷朝阳的早升,也不悲叹夕照的遽灭。”参见“ 夕阳 ”。
(3).比喻晚年。 清 刘大櫆 《祭左和中文》:“痛朝霞之已失矣,苦夕照之无多。” ——《漢語大詞典》
(2).犹夕阳。 唐 颜真卿 《题杼山癸亭得暮字》诗:“迟迴未能下,夕照明村树。” 清 曹寅 《看西廊秋叶》诗:“坡陀看愈好,夕照若为停。” 叶圣陶 《微波》:“他们如在柔美而朦胧的梦中,也不颂祷朝阳的早升,也不悲叹夕照的遽灭。”参见“ 夕阳 ”。
(3).比喻晚年。 清 刘大櫆 《祭左和中文》:“痛朝霞之已失矣,苦夕照之无多。” ——《漢語大詞典》
边 ( 邊 ) biān《國語辭典》
- 「邊 」的異體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