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好炫鞶帨,支离事骈拇。

夏孙桐清代〕《题冯心兰师遗像

在昔光绪中,朝政失纲纽。哗嚣树风声,才隽竞趋走。

救时议张弛,治丝益纷纠。利害虽深图,猎较还同狃。

先生心气平,肯綮默自剖。乘轺肃风纪,居台慎击掊。

兢兢责名实,所措惟无苟。戊秋肇政变,骤如翻覆手。

造膝陈谠言,琅琅动宁右。越日膺特擢,圣慈主恩厚。

巴蜀号天府,吏风习秕垢。褰帷历数道,爬梳穷弊薮。

治狱于公俦,榷法刘晏守。至今循良绩,一一在人口。

直道终忤俗,超然解组绶。继述梓庭贤,优游林下久。

鲰生昔补外,值公遂初后。慨言为政难,往往在掣肘。

时好炫鞶帨,支离事骈拇。固知江河下,岂料沧桑有。

劫馀重撰杖,流涕话阳九。早饰太邱巾,竟断元亭酒。

岩岩肃遗貌,气象临泰斗。籍湜几人存,摅悲纪不朽。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时好鞶帨支离骈拇

时好(時好)shí hǎo
世俗的爱好。《汉书·货殖传》:“士设反道之行,追时好而取世资。”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然时非其时,人非其人,上意所向,从风而靡,士大夫欲追逐时好,从非其学,亦将矫入此门。” 阿英 《民元以前的中国年画发展概貌》:“主要是画时装美女,色彩鲜艳,极投时好。”  ——《漢語大詞典》
炫 xuàn《國語辭典》

炫 [ xuàn ]

  1. 光彩闪耀的样子。如:「炫炫」。《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五色炫以相曜兮,烂耀耀而成光。」
  1. 照耀、照亮。如:「光彩炫目」。《文选·左思·吴都赋》:「光色炫晃。」
  2. 夸耀、显示。如:「炫耀」、「自炫其力」。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颂赞》:「降及品物,炫辞作翫。」
鞶帨 pán shuì
(1).腰带和佩巾。 汉 扬雄 《法言·寡见》:“今之学也,非独为之华藻也,又从而绣其鞶帨,恶在《老》《老》也。” 李轨 注:“鞶,大带;帨,佩巾也。衣有华藻文绣,书有经传训解也。文绣之衣,分明易察;训解之书,灼然易晓。” 清 周亮工 《朱静一诗序》:“盖皆先生旧日塞上噢咻诸健士,或有为先生持鞶帨者。”
(2).古代妇女用的小囊和毛巾。 唐 韩愈 《吊武侍御所画佛文》:“御史 武君 当年丧其配,歛其遗服櫛珥鞶帨于篋。月旦、十五日,则一出而陈之。” 清 龚自珍 《阙里孙孺人墓志铭》:“若夫才艺之美,能刻繆篆施金石,以及鞶帨黹紩之事,丝竹音律之具,靡不通妙焉。”
(3).比喻雕饰华丽的辞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将遂讹滥。” 清 龚自珍 《写神思铭》:“谓怀古也,曾不朕乎诗书;谓感物也,岂能役乎鞶帨。”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居然流览关河胜,岂是寻常鞶帨词,柳絮因风诗句好,定知传诵徧 滇池 。”  ——《漢語大詞典》
支离(支離)zhī lí
(1).分散;分裂。《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公为支离之卒,因祝史 挥 以侵 卫 。” 杜预 注:“支离,陈名。” 竹添光鸿 会笺:“支离,分散也,盖分为数队以误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捷猎鳞集,支离分赴。” 李善 注:“支离,分散貌。” 唐 元稹 《蛮子朝》诗:“部落支离君长贱,比诸夷狄为幽冗。” 前蜀 韦庄 《秦妇吟》:“忽看庭际刀刃鸣,身首支离在俄顷。”
(2).繁琐杂乱。 汉 扬雄 《法言·五百》:“或问:‘天地简易而法之,何《五经》之支离?’曰:‘支离盖其所以为简易也。’” 汪荣宝 义疏:“支离、支繚,皆繁多歧出之意。” 金 王若虚 《〈史记〉辨惑一》:“至《世家》杂举二篇之旨,支离错乱,不成文理,读之可以发笑。”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玉函山房辑佚书》:“ 马 氏既未能深考,而贪多务博,緟复支离,其所辑往往犯此病也。”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三章五:“结果是他的理论尽管不错,而编出的故事却是支离强凑,全无生命的了。”
(3).离奇,虚妄。 南朝 宋 何承天 《重答颜光禄》:“足下雅秉《周礼》,近忽此义方,詰无形之有,为支离之辩乎?” 唐 柳宗元 《与吕恭论墓中石书书》:“今视石文,署其年曰‘永嘉’,其书则今田野人所作也,虽支离其字,犹不能近古。”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赵瓯北汪龙庄考史之法》:“读史者自当奉正史为主,正史而外不妨兼及别史,折衷於一是。凡支离谬诞之谈,概从删削焉。” 闻一多 《奇迹》诗:“我也说但为一阕莺歌便噙不住眼泪,那未免太支离,太玄了,简直不值当。”
(4).流离,流浪。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一:“支离西北风尘际,飘泊东南天地间。” 宋 陆游 《书怀》诗:“ 濯锦江 头成昨梦, 紫芝山 下又新年……支离自笑生涯别,一炷炉香绣佛前。” 清 方苞 《季武子哀辞》:“蹇孤游兮局窄,命支离兮为鬼客。” 清 秋瑾 《重上京华甲江题壁》诗:“懊恼襟怀偏泥酒,支离情绪怕闻鶯。”
(5).谓残缺而不中用。《庄子·人间世》:“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文选·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六日之郡初发都〉诗》:“良时不见遗,丑状不成恶;曰余亦支离,依方早有慕。” 李善 注引《七贤音义》:“形体离,不全正也。” 宋 苏轼 《题过所画枯木竹石》诗:“散木支离得自全,交柯蚴蟉欲相缠。” 清 冯廷櫆 《岁暮书怀》诗:“自分支离本无用,不须弹鋏怨沉沦。”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或手足断残,支离其身,侏儒短小,不齐於人。”
(6).憔悴;衰疲。《晋书·郭璞传》:“是以不尘不冥,不驪不騂,支离其神,萧悴其形,形废则神王,跡粗而名生。”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分军应供给,百姓日支离。” 仇兆鳌 注引 王嗣奭 曰:“支离,谓民力已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董生》:“久之,面目益支离,乃惧,復造善脉者诊之。” 巴金 《家》附录三:“我一九四二年回到 成都 见到了她,她已经成了一个‘弱骨支离’的‘老太婆’了。”
(7).谓艰于行动。 唐 独孤及 《为李给事让起复尚左丞兼御史大夫等第三表》:“顾臣羸瘵奄奄,行步支离,力有所不任,用有所不逮。”
(8).犹支吾。谓说话吞吞吐吐。亦谓含混不清。《梁书·吴均传》:“先是, 均 表求撰《齐春秋》,书成奏之。 高祖 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 刘之遴 詰问数条,竟支离无对。敕付省焚之。”《儿女英雄传》第八回:“不想我把事情弄妥了,赶回店来,你倒躲了。我问问店家,他合我言语支离,推説不知去向。”
(9).见“ 支离疏 ”。
(10).见“ 支离益 ”。
(11).见“ 支离叟 ”。  ——《漢語大詞典》
事 shì《國語辭典》

事 [ shì ]

  1. 工作、职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
  2. 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如:「人事」、「国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 变故。如:「多事之秋」、「平安无事」。
  1. 侍奉。《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2. 做、为。《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 插入。《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通「剚」。
骈拇(駢拇)pián mǔ
见“ 駢拇枝指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