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授彯文儒,风幡帜词源。

邝露明代〕《诃林净社考祠粤东文献寄呈香山夫子

正声寝周辙,王化成骀堙。栖栖鲁素王,返卫弥昭宣。

秦灰掩遗烈,鲁壁垂空筌。楚音汇贞奏,哀怨剧兰荪。

枚傅浚洪澜,建安疏流泉。六代雕虫工,三唐载雉妍。

繁音促代运,佻巧伤和平。宋元宝词曲,稊稗莓原田。

遂令犬羊音,变我仪凤悬。黄钟閟玉尺,浮罄吝金渊。

礼失信谋野,交南奕蝉联。重华遗箫韶,九成焕中天。

周颂陈雒宫,杨生表河𤲬。曲江倡正始,神物应期还。

贞箓祚皇嘏,龛胡戡时愆。铸采受九牧,播芳釐二南。

典籍厉高唱,文裕富瑶镌。秘书繁斧藻,司空镂丹铅。

比部濯涟漪,宫坊洁玙璠。蜚英诃子国,载笔虞翻园。

金标逴云汉,浮屠凌玑璿。优钵净瑶砌,菩提冒雕椽。

笔授彯文儒,风幡帜词源。代工不整遗,悢悢中心悁。

眷言二三子,披荆尌荒𥑻。千龄无遐轨,懬世若比肩。

鸣鹂恋俦匹,元龟昆前贤。薄言蠲尸祝,女墟离奎躔。

词命善妒世,束发褢迍邅。懋草不可鞠,幽兰终弃捐。

兴文属夫子,明德荐馨牷。金鉴韫龙图,玉符漱麟编。

百粤缵韶风,太和弹羲弦。补衮乐周宴,钓璜遵渭川。

玉振萃前修,朱花开夕鲜。停云如可溯,植我匡山莲。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文儒风幡词源

笔 ( 筆 ) bǐ《國語辭典》
  1. 「筆 」的異體字。
授 shòu《國語辭典》

授 [ shòu ]

  1. 给与、交与。如:「授权」、「授旗」。《说文解字·手部》:「授,予也。」《礼记·曲礼上》:「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栉,不亲授。」
  2. 以学术相传习。如:「讲授」、「函授」、「传授」。《三国志·卷四三·蜀书·王平传》:「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
  3. 任命。《晋书·卷九二·文苑传·左思传》:「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
彯 piāo/piào《國語辭典》

彯 [ piāo ]

  1. 带子。唐·张蒙〈镇国军节度使李公功德颂·序〉:「乃剔镬鼓为兵,撤毡彯为甲。」
  1. 飘。《文选·木华·海赋》:「彯沙礐石。」
  2. 弃。《文选·袁淑·效曹子建乐府白马篇》:「彯节去函谷,投珮出甘泉。」
文儒 wén rú
(1).指儒者中从事撰述的人。 汉 王充 《论衡·书解》:“著作者为文儒,説经者为世儒。” 明 李贽 《贾谊》:“ 班氏 文儒耳,只宜依 司马氏 例以成一代之史,不宜自立论也。” 王闿运 《郭新楷传》:“自 乾 嘉 以来,文儒分古今之学。”
(2).指讲求礼乐教化的儒生。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干戈兴则武夫奋,《韶》《夏》作则文儒起。”《周书·贺拔胜传》:“乃招引文儒,讨论义理。” 清 方苞 《读〈周官〉》:“假如 战国 秦 汉 之人能伪作,则《冬官》之缺,后之文儒有能补之者乎?”
(3).文士。 唐 李白 《自广平乘醉走马书怀》诗:“ 赵 俗爱长剑,文儒少逢迎。” 章炳麟 《辨〈诗〉》:“由 商 周 以讫六代,其民自贵,感物以形於声,餘怒未渫,虽文儒弱妇,皆能自致。”  ——《漢語大詞典》
风幡(風幡)fēng fān
亦作“ 风旛 ”。风中的旗幡。《景德传灯录·慧能大师》:“师寓止廊廡间。暮夜风颺刹幡,闻二僧对论,一云幡动,一云风动,往復醻答,未曾契理。师曰:‘可容俗疏輙预高论否?直以风幡非动,动自心耳。’”后用为典实。 宋 陆游 《示客》诗:“风旛毕竟非心境,瓦砾何妨是道真。”   ——《漢語大詞典》
帜 ( 幟 ) zhì
帜 [ zhì ]
     ◎ 旗子:旗~。独树一~(单独打起一面旗号,喻自成一家,亦称“别树一帜”)。
词源(詞源)cí yuán
(1).喻滔滔不绝的文词。 南朝 梁 沈约 《为齐竟陵王发讲疏》:“而词源海广,理涂灵奥。” 唐 杜甫 《醉歌行》:“词源倒流 三峡 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清 曾国藩 《送周文泉大令之官城武》诗:“词源一泻不得休,往往巉巖杂婉孌。”
(2).词的起源。词,指长短句。 清 纳兰性德 《填词》诗:“词源远过诗律近,拟古乐府特加润。”
(3).语词的源头。在旧辞书中,《辞源》在语词溯源上有开创之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