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赋从军诗,铁马鸣萧萧。

韩淲宋代〕《二十八日过器远是日生朝且有淮总之辟

驱车吴山道,西指咸阳桥。南风吹酒醒,何以永今朝。

主人千岁期,双鬓绿不凋。良集纪初度,鹏翼当扶摇。

京城峙三都,郁乎何岧峣。勉赋从军诗,铁马鸣萧萧。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从军铁马萧萧

勉 miǎn《國語辭典》

勉 [ miǎn ]

  1. 强迫人去做能力不够、或不愿意做的事。如:「勉强」。
  2. 鼓励。如:「劝勉」、「嘉勉」、「互勉」。
  1. 勤奋、努力。如:「勤勉」、「奋勉」。
赋 ( 賦 ) fù
赋 [ fù ]
  1. 旧指田地税:田~。~税。
  2.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3. 念诗或作诗:登高~诗。
  4.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予。~有。天~。禀~。
  5. 古同“”,铺陈,分布。
从军(從軍)cóng jūn
(1).参加军队;投身军旅。《史记·东越列传》:“旧从军无功,以宗室故侯。”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一:“从军有苦乐,但闻所从谁。” 唐 王贞白 《从军行》:“从军 朔方 久,未省用干戈。” 宋 苏轼 《赠李兕彦威秀才》诗:“先生少负不覊才,从军数到 单于臺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忆秦娥词》:“ 无锡 秦 简讨 留仙 ,从军 荆州 。” 许地山 《女国士》:“我怎能让 驴哥 离乡别井,远道从军呢?”
(2).谓集合军队。《墨子·号令》:“寇至,楼鼓五,有周鼓,杂小鼓乃应之,小鼓五后从军,断。” 岑仲勉 注:“从军,谓动员之集合。”
(3).指随从的军士。《英烈传》第十八回:“﹝ 孙炎 ﹞便将马拴在柳荫之下,叫从军跟了走来。”  ——《漢語大詞典》
诗 ( 詩 ) shī
诗 [ shī ]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
  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铁马(鐵馬)tiě mǎ
(1).配有铁甲的战马。有时亦指雄师劲旅。《文选·陆倕〈石阙铭〉》:“铁马千羣,朱旗万里。” 李善 注:“铁马,铁甲之马。” 宋 陆游 《书愤》诗:“楼船夜雪 瓜州渡 ,铁马秋风 大散关 。” 明 无心子 《金雀记·饯别》:“金戈和铁马,壮儒绅,竚看弘施立大勋。”
(2).檐铃。悬于檐间的铃,风吹发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莫不是铁马儿簷前骤风。”《红楼梦》第八七回:“一会儿,簷下的铁马也只管叮叮噹噹的乱敲起来。”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一:“簷前悬铁马,始於 隋煬帝 。《南部烟花记》云:‘临池观竹,既枯, 隋 后每思其响,夜不能寐。 煬帝 为作薄玉龙数十枚,以缕线悬于簷外,夜中因风相击,听之与竹无异。民间效之,不敢用龙,以竹骏代,今俗则以烧料谓之铁马。以如马被甲作战斗形,且有声也。’” 许地山 《缀网劳蛛·黄昏后》:“门前底海潮音,后园底蟋蟀声,加上檐牙底铁马和树上底夜啼鸟,这几种声音直像强盗一样。”  ——《漢語大詞典》
鸣 ( 鳴 ) míng
鸣 [ míng ]
  1. 鸟兽或昆虫叫:~啭。~唱。~叫。~禽。鸟~。
  2.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响。~奏。孤掌难~。
  3.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谢。~冤。百家争~。
  4. 闻名,著称:“以文~江东”。
萧萧(蕭蕭)xiāo xiāo
(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斾旌。” 晋 陶潜 《咏荆轲》:“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唐 刘长卿 《王昭君歌》:“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 羌 笛声相和。” 宋 王安石 《试院中五绝句》之五:“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暝蛩啼草根。” 元 耶律楚材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之五:“云飘飘,水萧萧,一灯香火过闲宵。”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琐》:“ 杨子畏 ,居于 泗水 之滨。斋临旷野,墙外多古墓,夜闻白杨萧萧,声如涛涌。” 冰心 《超人·离家的一年》:“月影下,树叶萧萧。”
(2).萧条;寂静。 晋 陶潜 《自祭文》:“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 宋 臣,俭笑 王孙 。” 唐 皎然 《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诗:“寒花寂寂徧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 明 高启 《秋日江居写怀》诗之七:“渔村靄靄缘江暗,农径萧萧入圃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女数日不至。母疑之,往探其门,萧萧闭寂。”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一任他秋意萧萧,秋云黯黯,我只笑,笑君空扰攘。”
(3).形容凄清、寒冷。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黯黯高云,萧萧冬月。”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明 詹同 《出猎图》诗:“穹庐散野如繁星,凉月萧萧照平陆。”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荒村风雪,萧萧彻骨。”
(4).稀疏。 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茶烟裊裊笼禪榻,竹影萧萧扫径苔。” 宋 李纲 《摘鬓间白发有感》诗:“萧萧不胜梳,扰扰仅盈搦。” 明 高濂 《玉簪记·命试》:“白髮萧萧今已老,归閒堪守林皋,梦回青琐恋王朝。”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 亚哥斯 见了这位白发萧萧的老人这样沉痛的呼吁,他却是不动心。”
(5).简陋。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萧萧行李上征鞍,满目离情欲去难。”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四折:“行李萧萧倦修整,甘岁月淹留帝京。” 明 高启 《送萧隐君自句曲经吴归维扬》诗:“来去逐 江 云,萧萧旧巾屨。”
(6).萧洒。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康 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李约 ﹞以近属宰相子,而雅度玄机,萧萧冲远,德行既优,又有山林之致。” 明 唐寅 《题画竹次杜水庵韵》:“萧萧美人脱凡俗,蕉姓称萝名碧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