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怪中垒与西河,论礼虽精何其苛。

张之洞清代〕《凌霄吟题刘贞女凌霄阁诗集贵筑名士刘香士广文蘅之姑,既聘而婿死,守节四十年

地有古井水,木有女贞子。水木有时枯,女心无生死。

刘家三妹青溪才,桃李方盛乘春开。呜雁未奠失其匹,琼瑰盈抱将安归。

凌霄缨珞十丈许,不怨芳华泣红雨。独茧缫丝作琴弦,琴语道甘不道苦。

比翼无过数十春,孤鸾一曲呜千古。吾怪中垒与西河,论礼虽精何其苛。

旌此亦足辉彤管,世间中庸能几多。吁嗟乎,女未适人士未禄,一例贞苦不可没。

商伯夷,齐王蠋。汉之龚胜,晋之王褒,唐周朴。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中垒西河何其

吾 wú/yù《國語辭典》

吾 [ wú ]

  1. 我。《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楚辭·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 我的。《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唐·杜甫〈詠懷古蹟〉詩五首之二:「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1. 姓。如漢代有吾扈。

吾 [ yú ]

  1. 參見「吾吾 」條。
怪 guài《國語辭典》

怪 [ guài ]

  1. 奇异的。如:「怪模怪样」、「奇形怪状」。唐·贾岛〈暮过山村〉诗:「怪禽啼旷野 ,落日恐行人。」
  1. 奇异、不寻常的事物。《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2. 神话传说中的妖魔之类。如:「鬼怪」、「妖怪」。《文选·班彪·王命论》:「震电晦冥,有龙蛇之怪。」
  3. 姓。如黄帝时有怪义。
  1. 惊讶、疑忌。《墨子·贵义》:「子墨子南游使卫,关中载书甚多,弦唐子见而怪之。」《文选·东方朔·答客难》:「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
  2. 责备、埋怨。如:「责怪」、「怪罪」。《荀子·正论》:「今世俗之为说者,不怪朱、象,而非尧、舜,岂不过甚矣哉?」《儒林外史·第三回》:「论这事,只该怪我们 金老爷。」
  1. 很、甚。如:「这娃儿怪讨人喜欢的!」《红楼梦·第四二回》:「众人爱你伶俐,今儿我也怪疼你的了。」
中垒(中壘)zhōng lěi
西汉 有中垒校尉,掌北军营垒之事, 东汉 省。 刘向 曾任此职,后世因以“中垒”称之。 唐 独孤及 《送李宾客荆南迎亲》诗:“宗室 刘中垒 ,文场 谢客儿 。” 清 张佩纶 《论闺秀诗》之二四:“列传不参 中垒 法,当时选政笑 颜殷 。”  ——《漢語大詞典》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1. 给:赠~。~人方便。
  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3. 赞助,赞许:~人为善。
  4. 〈书〉等待:时不我~。
  5. 〈连〉和:我~你。山~水。
  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与 [ yù ]
  1. 参加:参~。~会。
与 [ yú ]
  1. 同“欤”。
西河 xī hé
(1).河名。古称 黄河 南北流向的部分为 西河 。《书·禹贡》:“ 黑水 、 西河 惟 雍州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武侯 浮 西河 而下。”《史记·卫将军列传》:“度 西河 ,至 高闕 。”前二者指流经今 山西 、 陕西 间的一段,后者指今 宁夏 、 内蒙古 间自南而北的一段。
(2).古地区名。 春秋 时 卫 地。指 卫 之西境的 黄河 沿岸地区,即今 河南 浚县 、 滑县 及其迤南、迤北一带。《史记·孔子世家》:“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 西河 之志。” 司马贞 索隐:“此 西河 在 卫 地,非 魏 之 西河 也。”
(3).古地区名。 战国 时 魏 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夏 居 西河 教授,为 魏文侯 师。”一说在今 山 陕 间 黄河 左右,又分为 陕西 大荔 、 韩城 和 山西 汾阳 等说,又说在今 河南 安阳 ,其时 黄河 流经 安阳 之东, 西河 意即 河 西。
(4).《礼记·檀弓上》:“﹝ 子夏 ﹞退而老於 西河 之上。”后即以“西河”为 孔子 弟子 子夏 的代称。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 唐五经 ﹞聚徒五百辈,以束脩自给,优游卒岁,有 西河 、 济南 之风。”  ——《漢語大詞典》
论 ( 論 ) lùn/lún
论 [ lùn ]
  1.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者。议~。讨~。辩~。
  2.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舆~。专~。社~。
  3.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
  4. 看待:一概而~。
  5. 衡量,评定:~罪。~功行赏。
  6. 按照:~件。~资排辈。
  7. 姓。
论 [ lún ]
  1. 古同“伦”,条理。
  2. 〔~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3. 古同“抡”,挑选。
礼 ( 禮 ) lǐ
礼 [ lǐ ]
  1.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丧(sāng)~。典~。
  2.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教(jiào)。~治。克己复~。
  3.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让。~遇。~赞。~尚往来。先~后兵。
  4.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物。~金。献~。
  5.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
  6. 姓。
虽 ( 雖 ) suī
虽 [ suī ]
     ◎ 连词,把意思推开一层,表示“即使”或是“纵然”的意思,后面多有“可是”、“但是”相应:~然。~则。麻雀~小,五脏俱全。
精 jīng《國語辭典》

精 [ jīng ]

  1. 良质纯净的米。《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庄子·人间世》:「鼓䇲播精,足以食十人。」
  2. 物质经过提炼后,纯净无杂质的部分。如:「酒精」、「香精」、「糖精」。
  3. 心神。如:「聚精会神」。《庄子·刻意》:「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抏士卒之精,费府库之财。」
  4. 神怪称为「精」。如:「精怪」、「妖精」、「狐狸精」。
  5. 男性的精液。如:「遗精」、「射精」。
  1. 娴熟、擅长。如:「精通」。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金史·卷一一○·李献甫传》:「尤精左氏及地理学。」
  1. 细致、细密。与「粗」相对。如:「精细」、「精密」。《吕氏春秋·不苟论·博志》:「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达?」
  2. 品质优良。如:「精盐」、「精兵」。《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
  3. 佳、最好。如:「精品」。《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妇女不彊,布帛不精。」
  4. 光、空。《水浒传·第二八回》:「我精拳头有一双相送!」
  1. 极、甚、非常。如:「精湿」、「精瘦」。
  2. 全部、全数。《儒林外史·第五回》:「将些衣服、金珠、首饰,一掳精空。」《老残游记·第一九回》:「不消半个更头,四百多银子又输得精光。」
何其 hé qí
(1).怎么那样;为什么那样。用于疑问句。《诗·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宋 苏轼 《乞不分差经义诗赋试官》:“经义诗赋,等是文词,而议者便谓治经之人不可使考诗赋,何其待天下士大夫之薄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饮馔》:“然使竟日穷年止食一物,亦何其胶柱口腹,而不肯兼爱心脾乎?”
(2).多么,何等。用于感叹句。《左传·僖公十五年》:“二三子何其慼也!” 唐 杜甫 《义鹘行》:“功成失所往,用捨何其贤!” 宋 郭祥正 《金山行》:“一朝登临重太息,四时想像何其雄!” 鲁迅 《华盖集·这个和那个》:“但先前说过,倘若还不能忘情于咿唔,倒也可以翻翻,知道我们现在的情形,和那时的何其神似!”  ——《漢語大詞典》
苛 kē/hē《國語辭典》

苛 [ kē ]

  1. 严厉、暴虐。如:「苛刻」。《礼记·檀弓下》:「苛政猛于虎也。」唐·李白〈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王虐忠助谗,苛虐厥政。」
  2. 烦琐。《史记·卷一○八·韩长孺传》:「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后汉书·卷二七·宣秉传》:「务举大纲,简略苛细,百僚敬之。」
  3. 急切。晋·陆机〈从军行〉:「隆暑固已惨,凉风严且苛。」
  1. 谴责。如:「苛责」。《周礼·夏官·射人》:「不敬者苛罚之。」《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大司空士夜过奉常亭,亭长苛之。」
  2. 侵扰。《国语·晋语一》:「以皋落狄之,朝夕苛我边鄙,使无日以牧田野。」三国吴·韦昭·注:「苛,扰也。」
  1. 疾病。《吕氏春秋·士容论·审时》:「凶气不入,身无苛殃。」《礼记·内则》:「疾痛苛痒,而敬抑搔之。」通「疴」。

苛 [ ​hé ]

  1.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