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花落
唐 张九龄 武司功初有幽庭春暄见贻夏首获见以诗报焉 笋成林向密,花落树应疏。
唐 李白 落日忆山中 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
唐 杜甫 遣意二首 其一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唐 刘长卿 赴南中题褚少府湖上亭子 纷纷花落门空闭,寂寂莺啼日更迟。
唐 陆龟蒙 又酬次韵 酒香偏入梦,花落又关情。
唐 张窈窕 寄故人 淡淡春风花落时,不堪愁望更相思。
宋 辛弃疾 念奴娇 其四 书东流村壁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骈字类编》
唐 李白 落日忆山中 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
唐 杜甫 遣意二首 其一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唐 刘长卿 赴南中题褚少府湖上亭子 纷纷花落门空闭,寂寂莺啼日更迟。
唐 陆龟蒙 又酬次韵 酒香偏入梦,花落又关情。
唐 张窈窕 寄故人 淡淡春风花落时,不堪愁望更相思。
宋 辛弃疾 念奴娇 其四 书东流村壁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骈字类编》
色 sè《國語辭典》
色 [ sè ]
名- 物体表面的色彩。如:「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花色鲜艳」。
- 面容、神情。如:「不动声色」、「和颜悦色」、「面不改色」、「察言观色」。
- 女色,容貌美丽的妇女。《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唐·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 景象。如:「暮色深沉」、「景色宜人」。
- 种类、式样。如:「货色齐全」、「形形色色」、「花色繁多」。
- 品质、成分。多指金银而言。如:「成色」、「足色」。
- 性欲、情欲。如:「色情」、「桃色纠纷」。《孟子·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生气发怒,改变脸色。《战国策·韩策二》:「怒于室者色于市,今公叔怨齐,无奈何也。」
- 访求。如:「物色」。
色 [ shè ]
名- 俗称男子的性欲冲动。
色 [ shǎi ]
名- 之语音。
衰 shuāi/cuī《國語辭典》
衰 [ shuāi ]
動- 減退、由強盛而微弱。《楚辭·屈原·九章·涉江》:「余幼好比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禮記·王制》:「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飽。」
- 閩南方言。義同祟。指倒楣,運氣差。如:「今天真衰,無緣無故碰了個大釘子。」
衰 [ cuī ]
名- 用粗麻布做成的毛邊喪服。《禮記·喪服小記》:「斬衰,括髮以麻。為母,括髮以麻,免而以布,齊衰惡笄以終喪。」
- 依一定的等級層遞而降。《管子·小匡》:「相地而衰其政,則民不移矣。」
情变(情變)qíng biàn
(1).指思想感情的变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故铺观列代,而情变之数可监;撮举同异,而纲领之要可明矣。”
(2).指情理的变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总术》:“况文体多术,共相弥纶,一物携贰,莫不解体,所以列在一篇,备总情变。” ——《漢語大詞典》
(2).指情理的变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总术》:“况文体多术,共相弥纶,一物携贰,莫不解体,所以列在一篇,备总情变。” ——《漢語大詞典》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动-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副-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动-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离鸾(離鸞)lí luán
(1).比喻分离的配偶。 唐 李商隐 《当句有对》诗:“但觉游蜂饶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鸞。” 宋 洪瑹 《齐天乐》词:“断雁无情,离鸞有恨,空想 吴 山 越 水。”
(2).琴曲《双凤离鸾》的简称。《花月痕》第五回:“驥方展足,伤心赋鵩之词;凤不高翔,掣泪《离鸞》之曲。” ——《漢語大詞典》
(2).琴曲《双凤离鸾》的简称。《花月痕》第五回:“驥方展足,伤心赋鵩之词;凤不高翔,掣泪《离鸞》之曲。” ——《漢語大詞典》
破镜(破鏡)pò jìng
(1).《太平御览》卷七一七引 汉 东方朔 《神异经》:“昔有夫妇将别,破镜,人执半以为信。”后遂以喻夫妇分离。 唐 元稹 《古决绝词》之二:“感破镜之分明,覩泪痕之餘血。” 明 陆采 《明珠记·授计》:“得老丈万死一生,成就好事,使 德言 之破镜復合,都护( 崔护 )之桃花再开,粉骨碎身,何可报答。”《花月痕》第四一回:“除非化作频伽去,破镜无端得再圆。” 郁达夫 《离乱杂诗》之四:“月正圆时伤破镜,雨淋铃夜忆归 秦 。”参见“ 破镜重圆 ”。
(2).喻残月。《玉台新咏·古绝句》:“藁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元 袁桷 《次韵继学竹枝宛转词》之二:“闻郎腰瘦寄当归,望尽天边破镜飞。”
(3).亦作“ 破獍 ”。传说中的恶兽名。《史记·孝武本纪》:“古者天子常以春秋解祠,祠 黄帝 用一梟、破镜。”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梟,鸟名,食母。破镜,兽名,食父。 黄帝 欲絶其类,使百物祠皆用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破镜乃凶逆之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梟鸟食母,破獍食父,均不孝之物也。”
(4).传说中的恶鸟名。《楞严经》卷七:“及破镜鸟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后以喻凶恶的人。 章炳麟 《沈荩哀辞》:“破镜羣翔, 国藩林翼 。” ——《漢語大詞典》
(2).喻残月。《玉台新咏·古绝句》:“藁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元 袁桷 《次韵继学竹枝宛转词》之二:“闻郎腰瘦寄当归,望尽天边破镜飞。”
(3).亦作“ 破獍 ”。传说中的恶兽名。《史记·孝武本纪》:“古者天子常以春秋解祠,祠 黄帝 用一梟、破镜。”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梟,鸟名,食母。破镜,兽名,食父。 黄帝 欲絶其类,使百物祠皆用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破镜乃凶逆之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梟鸟食母,破獍食父,均不孝之物也。”
(4).传说中的恶鸟名。《楞严经》卷七:“及破镜鸟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后以喻凶恶的人。 章炳麟 《沈荩哀辞》:“破镜羣翔, 国藩林翼 。” ——《漢語大詞典》
终 ( 終 ) zhōng
终 [ zhōng ]
- 末了(liǎo ),完了(liǎo),与“始”相对:年~。~场(末了一场)。~极。~审(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最后判决)。~端。靡不有初,鲜克有~(人们做事无不有开头,而很少能坚持到底)。
- 从开始到末了:~年。~生。饱食~日。
- 人死:临~。送~。
- 到底,总归:~归。~究。~于。~将成功。
- 姓。
分张(分張)fēn zhāng
(1).分散;散布。 三国 魏 钟繇 《檄蜀文》:“而 巴 蜀 一州之众,分张守备,难以御天下之师。” 唐 温庭筠 《李羽处士寄新醖走笔戏酬》诗:“檐前柳色分张緑,窗外梅花借助香。” 清 汪懋麟 《抵舍自嘲》诗:“数卷残书须次第,几竿乱竹任分张。”
(2).分离;离散。《宋书·王微传》:“昔仕京师,分张六旬耳。” 唐 李白 《白头吟》:“寧同万死碎綺翼,不忍云间两分张。”《剪灯馀话·鸾鸾传》:“百年伉儷,一旦分张,覆水再收,拳拳盼望。” 陈毅 《夕鹤词》:“似此负恩义,轻人只拜金。无奈两分张,高飞永别君。”
(3).指解散,遣散。《南齐书·萧景先传》:“周旋部曲还都,理应分张;其久旧劳动者,应料理,随宜啟闻乞恩。”
(4).分配;分施。《南齐书·张岱传》:“ 岱 初作遗命,分张家财,封置箱中,家业张减,随復改易,如此十数年。” 唐 元稹 《告赠皇考皇妣文》:“先夫人备极劳苦,躬亲养育。截长补败,以御寒冻,质价市米,以给餔旦。依倚舅族,分张外姻,奉祀免丧,礼无遗者。”
(5).指分脏。《元典章新集·刑部·骗夺》:“於 王二姐 牀上揣摸到籐箱一隻,於内抢讫钞六定,作六分分张。”
(6).分立。 唐 元结 《漫论》:“九流百氏,有定限耶?吾自分张,独为漫家。”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凡二十有二人,咸有赋咏, 燕 郊春事,朱邸谦光,诗虎酒龙,分张旗鼓。” 黄远庸 《铸党论》:“昔在专制之朝,门户分张,旗帜各殊。”
(7).分割;分裂。 唐 王续 《负苓者传》:“自 伏羲氏 洩道之密,漏神之几,分张大和,磔裂元气,使天下之智者诡道逆出。”《前汉书平话》卷上:“凭仗威雄势已休,只因不用直臣筹。可怜八尺英雄体,一旦分张与五侯。”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二折:“多不到半月时光,餐刀刃亲赴 云阳 ,高杆首吊脊梁,木驴上碎分张,浑身的害么娘碗大血疔疮。”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慈恩宗》:“在 玄奘 那时, 中 印 两方的佛学都已有了转变的机运, 中国 的是趋向于统一,而 印度 的却是逐渐的分张。” ——《漢語大詞典》
(2).分离;离散。《宋书·王微传》:“昔仕京师,分张六旬耳。” 唐 李白 《白头吟》:“寧同万死碎綺翼,不忍云间两分张。”《剪灯馀话·鸾鸾传》:“百年伉儷,一旦分张,覆水再收,拳拳盼望。” 陈毅 《夕鹤词》:“似此负恩义,轻人只拜金。无奈两分张,高飞永别君。”
(3).指解散,遣散。《南齐书·萧景先传》:“周旋部曲还都,理应分张;其久旧劳动者,应料理,随宜啟闻乞恩。”
(4).分配;分施。《南齐书·张岱传》:“ 岱 初作遗命,分张家财,封置箱中,家业张减,随復改易,如此十数年。” 唐 元稹 《告赠皇考皇妣文》:“先夫人备极劳苦,躬亲养育。截长补败,以御寒冻,质价市米,以给餔旦。依倚舅族,分张外姻,奉祀免丧,礼无遗者。”
(5).指分脏。《元典章新集·刑部·骗夺》:“於 王二姐 牀上揣摸到籐箱一隻,於内抢讫钞六定,作六分分张。”
(6).分立。 唐 元结 《漫论》:“九流百氏,有定限耶?吾自分张,独为漫家。”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凡二十有二人,咸有赋咏, 燕 郊春事,朱邸谦光,诗虎酒龙,分张旗鼓。” 黄远庸 《铸党论》:“昔在专制之朝,门户分张,旗帜各殊。”
(7).分割;分裂。 唐 王续 《负苓者传》:“自 伏羲氏 洩道之密,漏神之几,分张大和,磔裂元气,使天下之智者诡道逆出。”《前汉书平话》卷上:“凭仗威雄势已休,只因不用直臣筹。可怜八尺英雄体,一旦分张与五侯。”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二折:“多不到半月时光,餐刀刃亲赴 云阳 ,高杆首吊脊梁,木驴上碎分张,浑身的害么娘碗大血疔疮。”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慈恩宗》:“在 玄奘 那时, 中 印 两方的佛学都已有了转变的机运, 中国 的是趋向于统一,而 印度 的却是逐渐的分张。”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