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百年朝有暮,盛衰一理今犹昔。

鲜于枢元代〕《满江红

诗酒名场,人都羡、紫髯如戟。今已矣,星星满颔,不堪重摘。

衰老自知来有渐,穷愁谁道寻无迹。笑刘郎、辛苦觅仙方,终无益。

东逝水,西飞日。年易失,时难得。赖此身健在,寸阴须惜。

生死百年朝有暮,盛衰一理今犹昔。问人间、谁是鲁阳戈,杯中物。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生死百年盛衰一理

生死 shēng sǐ
(1).生和死;生或死。《荀子·礼论》:“礼者,谨於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 唐 白居易 《梦裴相公》诗:“五年生死隔,一夕魂梦通。” 曹禺 《雷雨》第四幕:“今天离开,你们无论生死,就永远不要见我了。”
(2).偏指死。《韩非子·解老》:“所谓廉者,必生死之命也,轻恬资财也。” 陈奇猷 集释引 王先慎 曰:“谓能死节。” 唐 蒋防 《霍小玉传》:“鄙拙庸愚,不意顾盼,倘垂採録,生死为荣。” 清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用以表示坚决。犹死活。《金瓶梅词话》第四一回:“于是,﹝ 月娘 ﹞生死把大妗子留下了。” 克非 《春潮急》三十:“我当初说要那样写,才好做帐,你生死不依从嘛!”
(4).偏指生;永生。 唐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今吾与 文畅 ,安居而暇食,优游以生死,与禽兽异者,寧可不知其所自邪!”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某﹞固可赎其前罪,还其本身。便当遁迹尘中,栖心物外,澄清一气,生死长存。”
(5).使生或死。《新唐书·回鹘传上》:“ 迦斯 还,可汗等出劳,皆俯伏言废立状,唯大相生死之。”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秦汉重县令客》:“ 秦 汉 之时,郡守县令之权极重,虽一令之微,能生死人。”
(6).特指使人死而复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信勇公》:“且天朝已擒我,不即诛復释还,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7).谓视如生死大事。 清 钱谦益 《父克济加赠中大夫太仆寺卿》:“﹝某之父﹞捐貲让产,视财贿如毫毛;排难解纷,以然诺为生死。”
(8).谓相互间彼生我死,不可调和。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六章:“刚才在山上碰见的正是他的生死的敌人。”
(9).佛教谓流转轮回。后道教亦用之。 晋 道安 《〈人本欲生经〉序》:“生者,生死也。人在生死,莫不浪滞於三世,飘縈於九止,绸繆八缚者也。”《法苑珠林》卷八一:“当发行慈心,念怨如善友,展转枉生死,悉曾为亲族。”《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弟子蒙我师度脱,超离生死。”  ——《漢語大詞典》
百年 bǎi nián
(1).指人寿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 陈澔 集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 汉 徐干 《中论·夭寿》:“ 颜渊 时有百年之人,今寧復知其姓名也?” 三国 魏 嵇康 《赠兄秀才入军》诗:“人生寿促,天地长久。百年之期,孰云其寿?” 宋 陈亮 《祭林圣材文》:“胡不百年,终此大数!”《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 宣赞 随了叔叔,与母亲在俗出家,百年而终。”
(2).指器物寿命长,经久耐用。《周礼·考工记·函人》:“犀甲寿百年,兕甲寿二百年,合甲寿三百年。”
(3).指百岁的人。《尚书大传》卷一:“见诸侯问百年,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俗,命市纳贾以观民好恶。” 汉 扬雄 《长杨赋》:“矜劬劳,休力役,见百年,存孤弱。”
(4).谓时间长久。《论语·子路》:“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汉 班固 《西都赋》:“国藉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业。”《北史·韩显宗传》:“今令伎作之家习士人风礼,则百年难成;令士人儿童效伎作容态,则一朝可得。” 唐 韩愈 《送齐暤下第序》:“其植之也固久,其除之也实难,非百年必世不可得而化也,非知命不惑不可得而改也。”
(5).一生;终身。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二:“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唐 杜甫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臺。” 宋 苏轼 《渚宫》诗:“百年人事知几变,直恐荒废成空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寿冢》:“百年恍惚真疑梦,万事纷紜已到头。”
(6).死的婉词。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今乃伤心百年之际,兴哀无情之地,意者无乃知哀之可有,而未识情之可无乎!” 张天翼 《清明时节》:“这么着 罗二爷 才硬要 谢老爷 迁坟,好让他自己百年之后葬到那个正穴里。”
(7).指世代。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庆诞》:“只有一女,年方二八,欲招 王十朋 为壻,以继百年。”  ——《漢語大詞典》
朝 zhāo/cháo《國語辭典》

朝 [ zhāo ]

  1. 早晨。如:「春朝」。《詩經·小雅·何草不黃》:「哀我征夫,朝夕不暇。」《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2. 日、天。如:「有朝一日」、「成功在今朝」。《孟子·告子下》:「雖與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3. 姓。如隋代有朝景煥。
  1. 有活力的。如:「朝氣蓬勃」。

朝 [ cháo ]

  1. 古代見人皆稱「朝」。多用於卑見尊、下見上。如臣下進見君長、晚輩問候長輩。諸侯相拜見也稱為「朝」。《國語·魯語下》:「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績。」《孟子·公孫丑下》:「孟子將朝王。」
  2. 參拜神明。如:「朝聖」、「朝山」。《花月痕·第三回》:「前年三月初三夜,忽來與我作別,說要去南海朝觀音。」
  3. 對、向。如:「朝東」、「朝前」。
  1. 舊時君王聽政、辦事的地方。如:「朝廷」。《孟子·梁惠王上》:「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
  2. 某一世系帝王的統治時期,或某位君王的統治時期。如:「漢朝」、「唐朝」、「崇禎朝」。
  3. 姓。如隋代有朝景煥。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暮 mù《國語辭典》

暮 [ mù ]

  1. 傍晚、太阳将落的时候。如:「日暮」。唐·杜甫〈石壕吏〉诗:「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1. 天晚的。如:「暮烟」、「暮色」。
  2. 晚、将尽的。如:「暮年」、「暮春」、「天寒岁暮」。
  3. 衰颓的。如:「暮气沉沉」。
盛衰 shèng shuāi
兴盛与衰败。《易·杂卦》:“损益,盛衰之始也。”《韩诗外传》卷七:“ 伍子胥 前功多,后戮死,非知有盛衰也,前遇 闔閭 ,后遇 夫差 也。” 宋 司马光 《燕台歌》:“万古苍茫空盛衰, 燕臺 贤客姓名谁。” 夏衍 《秋瑾传》第一幕:“我的意思是说国家的盛衰,一半由于人为,一半由于天数。”  ——《漢語大詞典》
一理 yī lǐ
(1).同一准则。《吕氏春秋·审分》:“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 高诱 注:“身治则国治,故曰一理之术也。”《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然则八代之制,几可以一理贯。” 刘良 注:“一理谓合典则也。”《二程遗书》卷十八:“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 明 胡居仁 《居业录·心性》:“天地人物,分虽不同,同此一理。”
(2).一个道理。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非可以一理徵,非可以一途验。” 宋 真德秀 《问格物致知》:“万物各具一理,万理同出一原。”《宣和遗事》前集:“看破治乱两途,不出阴阳一理。”
(3).同一地理区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且 吴 与 越 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而 吴 侵伐,大过五也。”
(4).温习一次。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漢語大詞典》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1.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2.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1.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1.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2.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3. 〔~豫〕迟疑不决。
  4. 〔~疑〕迟疑。
  5.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昔 xī《國語辭典》

昔 [ xí ]

  1. 過去的、從前的。如:「昔日」。唐·崔顥〈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1. 夜晚。《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襲梁及霍。」《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通「夕」。
  2. 姓。如漢代有昔登。

昔 [ cuò ]

  1. 粗糙。《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