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阮 ruǎn《國語辭典》
阮 [ ruǎn ]
名- 乐器名。一种弹拨乐器。参见「阮咸 」条。
- 国名。为殷商时的小国,故城约在今大陆地区甘肃省泾川县东南。后为周文王所灭。
- 姓。如晋代有阮籍。
籍 jí《國語辭典》
籍 [ jí ]
名- 书本。如:「古籍」、「经籍」、「史籍」、「书籍」、「典籍」。
- 登记以备查考用的名册、档案。如:「户籍」、「军籍」、「学籍」。《孟子·万章下》:「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战国策·齐策四》:「天子受籍,立为大伯 。」
- 籍贯。如:「本籍」、「原籍」、「祖籍」。
- 个人对国家、团体、组织等的隶属关系。如:「国籍」、「会籍」、「党籍」。
- 姓。如汉代有籍福。
摩挲 mā sā
亦作“ 摩莎 ”。亦作“ 摩娑 ”。
(1).揉搓。《礼记·郊特牲》“汁献涚于醆酒” 汉 郑玄 注:“摩莎泲之,出其香汁。” 冰心 《南归》:“ 涵 和 华 摩挲着忧愁的倦眼,和我交替。”
(2).抚摸。《释名·释姿容》:“摩娑,犹末杀也,手上下之言也。”《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后人復於 长安 东 霸城 见之,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 唐 韩愈 《石鼓歌》:“牧童敲火牛礪角,谁復著手为摩挲?” 清 昭梿 《啸亭续录·吴六奇》:“其署中有峻石高数丈, 查 爱之,摩挲抚惜,因醉题‘縐石’。”
(3).琢磨。 元 汤式 《一枝花·劝妓女从良》套曲:“试点检鶯花簿,细摩挲烟月文。”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兴至则解衣盘礴,一妻二女,皆能点染设色,相与摩挲指示,共相娱悦。”
(4).模糊。 宋 陆游 《睡起遣怀》诗:“摩挲困睫喜汤熟,小瓶自拆山茶香。”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三折:“你莫不是眼摩挲,错认了你这亲眷,你却是姓甚么。”《金瓶梅词话》第八回:“此时宿酒未醒,醉眼摩娑,前合后仰。” 傅敷 《感秋》诗之三:“欲写沉忧付壮歌,江山眼底认摩娑。”
(5).消磨。 明 王九思 《曲江春》第四折:“从今后,青山止许 巢由 採,黄金休把 相如 买,摩挲了壮怀。”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一:“大抵著书,上者羽翼世道……又次者资辅聪明,又次者摩娑岁月。”
(6).摸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孤嫁女》:“时值上弦,幸月色昏黄,门户可辨。摩娑数进,始抵后楼。”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譬如黑暗之中未睹天目,暗中摩挲,不辨方位,何能不误入迷途以待天晓乎?” ——《漢語大詞典》
(1).揉搓。《礼记·郊特牲》“汁献涚于醆酒” 汉 郑玄 注:“摩莎泲之,出其香汁。” 冰心 《南归》:“ 涵 和 华 摩挲着忧愁的倦眼,和我交替。”
(2).抚摸。《释名·释姿容》:“摩娑,犹末杀也,手上下之言也。”《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后人復於 长安 东 霸城 见之,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 唐 韩愈 《石鼓歌》:“牧童敲火牛礪角,谁復著手为摩挲?” 清 昭梿 《啸亭续录·吴六奇》:“其署中有峻石高数丈, 查 爱之,摩挲抚惜,因醉题‘縐石’。”
(3).琢磨。 元 汤式 《一枝花·劝妓女从良》套曲:“试点检鶯花簿,细摩挲烟月文。”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兴至则解衣盘礴,一妻二女,皆能点染设色,相与摩挲指示,共相娱悦。”
(4).模糊。 宋 陆游 《睡起遣怀》诗:“摩挲困睫喜汤熟,小瓶自拆山茶香。”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三折:“你莫不是眼摩挲,错认了你这亲眷,你却是姓甚么。”《金瓶梅词话》第八回:“此时宿酒未醒,醉眼摩娑,前合后仰。” 傅敷 《感秋》诗之三:“欲写沉忧付壮歌,江山眼底认摩娑。”
(5).消磨。 明 王九思 《曲江春》第四折:“从今后,青山止许 巢由 採,黄金休把 相如 买,摩挲了壮怀。”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一:“大抵著书,上者羽翼世道……又次者资辅聪明,又次者摩娑岁月。”
(6).摸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孤嫁女》:“时值上弦,幸月色昏黄,门户可辨。摩娑数进,始抵后楼。”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譬如黑暗之中未睹天目,暗中摩挲,不辨方位,何能不误入迷途以待天晓乎?” ——《漢語大詞典》
青眼 qīng yǎn
(1).指对人喜爱或器重。与“白眼”相对。 唐 杜甫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仲宣 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酒狂》:“ 贾 重揖皂帽人,且嘱青眼。”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近来她渐渐感到青春之消逝而 陶先生 之忠诚如昨,在众人未到之先,我们的太太对于 陶先生 也另加青眼了。”参见“ 青白眼 ”。
(2).借指知心朋友。 唐 权德舆 《送卢评事婺州省觐》诗:“客愁青眼别,家喜玉人归。” 宋 司马光 《同张圣民过杨之美明日投此为谢》诗:“呼儿取次具杯盘,青眼相逢喜无极。”《剪灯馀话·青城舞剑录》:“久隐 青城 ,忽逢青眼。”参见“ 青白眼 ”。
(3).喻青春年少。 唐 张祜 《喜王子载话旧》诗:“相逢青眼日,相嘆白头时。”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宋玘》之一:“青眼坐倾新岁酒,白头追诵少年文。” 清 方文 《与从子子建感旧》诗:“少年同学惟青眼,易世相逢已白头。”
(4).柳眼。指初生的柳树嫩叶。 宋 李元膺 《洞仙歌》词:“雪云散尽,放晓晴庭院。杨柳於人便青眼。”此指柳树长出嫩叶。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二折:“柳也,只要你迎过客,送行人,开青眼,展黛眉,伴 陶潜 的见识。”参见“ 柳眼 ”。
(5).砚名。以砚石有青色斑晕得名。 宋 无名氏 《端溪砚谱》:“盖自 唐 以来,便以青眼为上,黄亦为下。” ——《漢語大詞典》
(2).借指知心朋友。 唐 权德舆 《送卢评事婺州省觐》诗:“客愁青眼别,家喜玉人归。” 宋 司马光 《同张圣民过杨之美明日投此为谢》诗:“呼儿取次具杯盘,青眼相逢喜无极。”《剪灯馀话·青城舞剑录》:“久隐 青城 ,忽逢青眼。”参见“ 青白眼 ”。
(3).喻青春年少。 唐 张祜 《喜王子载话旧》诗:“相逢青眼日,相嘆白头时。”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宋玘》之一:“青眼坐倾新岁酒,白头追诵少年文。” 清 方文 《与从子子建感旧》诗:“少年同学惟青眼,易世相逢已白头。”
(4).柳眼。指初生的柳树嫩叶。 宋 李元膺 《洞仙歌》词:“雪云散尽,放晓晴庭院。杨柳於人便青眼。”此指柳树长出嫩叶。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二折:“柳也,只要你迎过客,送行人,开青眼,展黛眉,伴 陶潜 的见识。”参见“ 柳眼 ”。
(5).砚名。以砚石有青色斑晕得名。 宋 无名氏 《端溪砚谱》:“盖自 唐 以来,便以青眼为上,黄亦为下。” ——《漢語大詞典》
旧 ( 舊 ) jiù
旧 [ jiù ]
- 过时的,与“新”相对:~式。~俗。
- 东西因经过长时间而变了样子:~衣服。~书。
- 原先曾有过的,过去很长时间的:~居。~友。
- 有交情,有交情的人:故~(指老朋友)。念~(怀念旧日情谊)。
邹 ( 鄒 ) zōu
邹 [ zōu ]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邹县东南。
- 姓。
阳 ( 陽 ) yáng
阳 [ yáng ]
- 明亮。
-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谓之道。阴~二气。图形:⚊(U+268A)。
- 指“太阳”:~光。~面。~历。向~。夕~。
-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
- 温暖:~春。
- 外露的,明显的:~沟。~奉阴违。
- 凸出的:~文图章。
- 关于活人的:~间(人世间)。~宅。~寿。
- 带正电的:~极。~电。~离子。
- 男性生殖器:~痿。
- 古同“佯”,假装。
- 姓。
感慨 gǎn kǎi
亦作“ 感嘅 ”。
1.谓情感愤激。《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论》:“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復之耳。” 唐 韩愈 《送董邵南序》:“ 燕 赵 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2.感触,感叹。《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所以 陶渊明 欲息交, 嵇叔夜 欲絶交, 刘孝标 又做下《广絶交论》,都是感慨世情,故为忿激之谭耳。”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四:“河山元气入残秋,感嘅时艰涕暗流。” 老舍 《骆驼祥子》三:“老者连连的点头,似乎有无限的感慨与牢骚。” ——《漢語大詞典》
1.谓情感愤激。《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论》:“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復之耳。” 唐 韩愈 《送董邵南序》:“ 燕 赵 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2.感触,感叹。《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所以 陶渊明 欲息交, 嵇叔夜 欲絶交, 刘孝标 又做下《广絶交论》,都是感慨世情,故为忿激之谭耳。”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四:“河山元气入残秋,感嘅时艰涕暗流。” 老舍 《骆驼祥子》三:“老者连连的点头,似乎有无限的感慨与牢骚。” ——《漢語大詞典》
白头新(白頭新)bái tóu xīn
同“ 白头如新 ”。 宋 陆游 《送范舍人还朝》诗:“黄扉 甘泉 多故人,定知不作白头新。” 朱东润 注:“白头新,古谚‘白头如新’,是説没有深交的人,即在相识很久以后,还当新交一样看待。”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