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得名爰自我,要须题作吕公岩。

金靖宋代〕《题吕公岩

护田绿水转山樊,滴翠群峰列巨杉。
洞外僧蓝侵斗汉,涧边人迹隔仙凡。
深深云欲春长在,寂寂松扉夜不缄。
此处得名爰自我,要须题作吕公岩。
不用湔厅向水边,乘风宜坐此岩巅。
山阴乐事真何似,觞咏终能胜管弦。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得名自我要须吕公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1.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1.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1.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1. 居住:穴居野~。
  2.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3.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4. 决定,决断:~理。
  5.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6. 止,隐退:~暑。
处 [ chù ]
  1. 地方:~~。~所。
  2. 点,部分:长(cháng )~。好~。
  3.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得名 dé míng
获得美名;有名气,闻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窃名者,厚貌深姦,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宋 王安石 《玉晨大桧鹤庙古松最为佳树》诗:“ 秦山 陂下今迷处, 苦里 宫中谩得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是 若士 之传,《还魂》传之也。此人以填词而得名者也。”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二:“握说,这就是 梅雨潭 之所以得名了。”  ——《漢語大詞典》
爰 yuán《國語辭典》

爰 [ yuán ]

  1. 于是。《书经·无逸》:「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文选·张衡·思玄赋》:「将荅赋而不暇兮,爰整驾而亟行。」
  1. 发语词,无义。《诗经·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1. 改变、更换。参见「爰田 」条。
  1. 姓。如汉代有爰盎。
自我 zì wǒ
(1).指自己。 清 谭嗣同 《怪石歌》:“自我钦之若危岫,浊酒以酹歌以侑。”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三:“有人既发展自我的个性,又能排除一切妨碍他的主观的困难而进取,屈伸自如,从容自在。”
(2).谓自己对自己。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这种教育工作是人民内部的自我教育工作,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就是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
(3).自己肯定自己。《文选·陆机〈豪士赋〉序》:“夫我之自我,智士犹婴其累,物之相物,昆虫皆有此情。” 吕延济 注:“自我谓自説己是,相物谓物皆相轻。”
(4).相偶;相依。自,犹相。 宋 苏轼 《戏书乐天身心问答后》诗:“ 渊明 形神自我, 乐天 身心相物。”  ——《漢語大詞典》
要须(要須)yào xū
(1).必须;需要。《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天下未寧,要须良臣以镇边境。”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满二石米以外,任意斟裁。然要须米微多,米少酒则不佳。” 宋 李纲 《又与张相公书》:“昨日得报,止遣水军屯 蘄阳 ,要须 九江 有兵与之相照应,乃为得策。”
(2).必定;总会。 唐 雍陶 《感兴》诗:“贫女貌非丑,要须缘嫁迟。” 宋 苏辙 《病后》诗:“芭蕉张王要须朽,云气浮游毕竟虚。” 清 顾炎武 《祖豫州闻鸡》诗:“岂足占时运,要须振羽翰。”  ——《漢語大詞典》
题 ( 題 ) tí《國語辭典》

題 [ tí ]

  1. 額頭。《說文解字·頁部》:「題,額也。」《韓非子·解老》:「弟子曰:『是黑牛也,而白在其題。』」
  2. 詩文、演講或一件事情所標立的一項名目。如:「標題」、「詩題」、「文題」。
  3. 考試時要求解答的問題。如:「選擇題」、「試題」、「問答題」。
  4. 量詞。計算題目的單位。如:「十題問答題」、「兩題申論題」。
  1. 簽署、寫在上面。如:「題名」、「題詩」、「題字」。
  2. 述說。元·張國賓《薛仁貴·第一折》:「諸葛亮鋤田鉋地,劉先生織席編履,那等的人題他做甚麼?」同「提 」。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1.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3.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4.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5. 為、當。如:「認賊作父」。
  6.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7.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8.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9.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1.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2.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1.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1.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2.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1.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吕公 lǚ gōng
(1).指 吕尚 。 唐 温庭筠 《渭上题》诗:“ 吕公 荣达 子陵 归,万古烟波绕钓磯。”参见“ 吕牙 ”。
(2).指 吕嵒 ,即 吕洞宾 。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 襄汉 隐者,躬耕数亩……一日,柱间得一絶,相传 吕公 作也。”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乙·岳阳吕翁》:“ 章騆 为 岳阳 守,闻城南老松之侧有 吕公 祠宇。”参见“ 吕洞宾 ”。  ——《漢語大詞典》
岩 yán《國語辭典》

岩 [ yán ]

  1. 同「岩 」。如:「岩石」、「岩洞」。
  2. 构成地壳的石质,多为矿物的集合体。如:「火成岩」、「沉积岩」、「花冈岩」。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