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情切戒勤终堕,以义存心心必果。

史弥巩宋代〕《咏左伯桃羊角哀墓

馀耳当年刎颈交,所争利害仅毫毛。
一朝泜水相屠戮,岂识羊哀左伯桃。
交情切戒勤终堕,以义存心心必果。
死生可托永无睽,自古中山说羊左。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交情切戒存心

交情 jiāo qíng
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建立起来的感情。《史记·汲郑列传》:“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唐 皎然 《春夜与诸同宴呈陆郎中》诗:“南国宴佳宾,交情老倍亲。” 金 元好问 《寄答刘生》诗:“省郎共结交情厚,野老还欣礼数宽。” 鲁迅 《〈伪自由书〉前记》:“我之所以投稿,一是为了朋友的交情,一则给寂寞者以呐喊,也还是由于自己的老脾气。”  ——《漢語大詞典》
切戒 qiē jiè
(1).务须避免。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但倘遇此辈,第一切戒愤怒。”
(2).严肃告戒。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李晟 切戒 浑瑊 ,必须有严密防备。”  ——《漢語大詞典》
勤 qín《國語辭典》

勤 [ qín ]

  1. 使担负徭役、使劳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国语·周语下》:「勤百姓以为己名,其殃大矣。」
  2. 努力从事。《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3. 帮助化解危难。《国语·晋语二》:「秦人勤我矣。」《后汉书·卷七十四上·袁绍传》:「不闻勤王之师而但擅相讨伐。」
  1. 尽心尽力的做。如:「勤耕」、「勤读」。
  2. 经常、常常。如:「勤换洗」、「她洗澡洗得很勤。」唐·白居易〈送杨八给事赴常州〉诗:「须勤念黎庶,莫苦忆交亲。」
  1. 劳苦的事。《燕丹子·卷下》:「轲出卫都,望燕路,历险不以为勤,望远不以为遐。」晋·陶渊明〈咏三良诗〉:「服勤尽岁月,常恐功愈微。」
  2. 职务、工作。如:「内勤」、「值勤」、「地勤」。
  3. 姓。如唐代有勤曾。
  1. 诚恳、周到。如:「殷勤」。
终 ( 終 ) zhōng
终 [ zhōng ]
  1. 末了(liǎo ),完了(liǎo),与“”相对:年~。~场(末了一场)。~极。~审(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最后判决)。~端。靡不有初,鲜克有~(人们做事无不有开头,而很少能坚持到底)。
  2. 从开始到末了:~年。~生。饱食~日。
  3. 人死:临~。送~。
  4. 到底,总归:~归。~究。~于。~将成功。
  5. 姓。
堕 ( 墮 ) duò/huī
堕 [ duò ]
◎ 掉下来,坠落:~落。~地。~马。~胎。~甑不顾(喻对已经过去的事,不作无益的惋惜)。
    堕 [ huī ]
    ◎ 古同“”,毁坏。
      以 yǐ《國語辭典》

      以 [ yǐ ]

      1. 用。如:「以礼待之」、「以身作则」。《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2. 仰赖、凭借。《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3. 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4. 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5. 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1. 因为、由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2. 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3. 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4. 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5. 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1. 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2. 因此。《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 目的在于。如:「以免」、「以致于」。《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4. 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1.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1. 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2. 既、已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通「已」。
      3. 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1. 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2. 以色列的简称。如:「以阿战争」。
      3. 姓。如汉代有以彤。
      义 ( 義 ) yì《國語辭典》
      1. 「义 」的异体字。
      存心 cún xīn
      (1).犹居心。谓心里怀有的意念。《孟子·离娄下》:“君子所以异於人者,以其存心也。” 赵岐 注:“存,在也。君子之在心者,仁与礼也。”《后汉书·列女传·班昭》:“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然为之甚易,唯在存心耳。古人有言:‘仁远乎哉?我欲仁,而仁斯至矣。’此之谓也。” 金 胥鼎 《送弟恒作州》诗:“御物当存恕,存心要尽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他不服查帐,非但是有弊病,一定是存心不良的了。”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三章:“戏剧,不问剧作者存心如何,必然是影响人类的行为的。”
      (2).专心;用心着意。《北齐书·文宣帝纪》:“始则存心政事,风化肃然,数年之间,翕斯致治。”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 鍔 存心三州水利,凡三十年矣。” 元 杨景贤 《西游记》第四出:“我不曾志意缝联,慇懃粧洗,存心织纫。” 元 柯丹邱 《荆钗记·议亲》:“且自存心奉母,何须着意求官!” 沙汀 《意外》:“而且,正如他所表白过的一样,他也存心认真读书,不问时事。”
      (3).故意;蓄意。 老舍 《骆驼祥子》五:“二太太以为他这是存心轻看她,冲口而出的把他骂了个花瓜。”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今天正午我知道是她故意引这帮流氓进门,存心给我难堪。”沪剧《罗汉钱》第三场:“难道你存心同我作对啊?”  ——《漢語大詞典》
      心 xīn《國語辭典》

      心 [ xīn ]

      1. 內臟之一。參見「心臟 」條。
      2. 我國古代認為心主管思維,故相沿以為腦的代稱。如:「用心」、「勞心勞力」。《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
      3. 思想、意念、感情。如:「傷心」、「心中不安」、「心情煩悶」。《文選·曹丕·與吳質書》:「東望於邑,裁書敘心。」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心凝形釋。」
      4. 思慮、謀畫。如:「有心人」、「有口無心」。《呂氏春秋·審應覽·精諭》:「紂雖 多心,弗能知矣。」
      5. 性情。如:「心性」。《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
      6. 平面或物體的中央或內部。如:「江心」、「掌心」、「圓心」。唐·劉禹錫〈洞庭秋月行〉:「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鎔金。」
      7. 植物的花蕊或苗尖。如:「花心」。南朝梁·簡文帝〈上巳侍宴林光殿曲水詩〉:「林花初墮蔕,池荷欲吐心。」
      8.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五宿,有三顆星。《詩經·唐風·綢繆》:「三星在天。」漢·鄭玄·箋:「三星,謂心星也。」
      9. 二一四部首之一。
      必 bì《國語辭典》

      必 [ bì ]

      1. 一定、肯定。如:「未必」、「务必」、「言必信,行必果。」《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唐·李白〈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 假设、如果。《论语·颜渊》:「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1. 坚定、果决。《荀子·彊国》:「其刑罚重而信,其诛杀猛而必。」《韩非子·内储说上》:「是以刑罚不必,则禁令不行。」
      1. 姓。宋代有必赞,明代有必沙。
      果 guǒ《國語辭典》

      果 [ guǒ ]

      1. 植物所结的实。如:「水果」、「干果」。《韩非子·五蠹》:「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2. 事情的成效或结局。如:「成果」、「恶果」、「自食其果」、「前因后果」。
      3. 姓。如明代有果琳。
      1. 饱、充实。如:「果腹」。
      2. 实现。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亲往。未果,寻病终。」《聊斋志异·卷一·娇娜》:「又虑翁媪不肯离幼子,终日言义不果。」
      1. 坚决。《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三国志·卷一○·魏书·荀彧传》:「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
      1. 确实、的确。《战国策·楚策一》:「齐之反赵、魏之后,而楚果弗与地,则五国之事困也。」《礼记·中庸》:「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1. 假若、若是。《史记·卷四三·赵世家》:「是以圣人果可以利其国,不一其用。」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