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锦江边赤履飞,蛾眉月里瑶笙度。
我有江海思,倦为江海游。空山久高卧,焕耀疑丹丘。
清都道士家在尘垢外,家有云巢众峰会。白衣苍狗任往还,乃倚西晋仙人旧松桧。
方壶外史昔授李郭之丹青,拂袂便作江湖行。湘汉尽探山水秀,盈尺绘画历历窥蓬瀛。
停策琼林初话别,二十四岩纷巀嶭。驭风彭蠡驾飞蓬,云涛万倾浮空雪。
晓泛宫亭十里湖,夜醉浔阳万艘月。黄鹤矶头江渺茫,岳阳城东台阁张。
千波万波帆叶赤,十点九点山微苍。江陵墟景四邻集,赤壁扁舟涨流急。
云雨昏冥十二峰,洞庭梧暗湘妃泣。嵯峨阳台山,积雪天际白。
沧溟倒泻巫峡来,巴蜀层峰削秋色。篙师努缆攀洑流,星落苔矶乱川侧。
曹刘功异失吞吴,杨马才优漫词客。贤王藩屏近所都,殊恩尤眷山泽臞。
儒玄满坐剧谭笑,霞佩幅巾联曳裾。青羊琼馆深烟雾,露颗冰浆出宫树。
濯锦江边赤履飞,蛾眉月里瑶笙度。我祖灵蹈最汉中,曾驱魑魅昭神功。
青城化迹千万丈,几复梦游安尔从。归来且展图,为语川途兴。
一览何须汗漫游,应嗟海舶誇雄胜。人生去住俱浮云,净扫旧巢呼鹤群。
盈虚洞了人间世,天池一息南溟鹍。鍊真祇儗栖蓬阆,雾屩风飘随放旷。
脱屣宁怀闻达期,幽寻写向松萝障。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濯锦(濯錦)zhuó jǐn
(1). 成都 一带所产的织锦,以华美著称。亦指漂洗这种织锦。 唐 元稹 《感石榴二十韵》:“暗虹走缴绕,濯锦莫周遮。”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 歷城 北二里有 莲子湖 ,周环二十里,湖中多莲花,红緑间明,乍疑濯锦。” 清 吴伟业 《闻撤织造志喜》诗:“尚方玉帛年来盛,早见 西川 濯锦多。” 靳荣藩 注引《文选·蜀都赋》注:“ 譙周 《益州志》云: 成都 织锦既成,濯於江水,其文分明,胜於初成,他水濯之不如 江 水也。”
(2).江名。参见“ 濯锦江 ”。 ——《漢語大詞典》
(2).江名。参见“ 濯锦江 ”。 ——《漢語大詞典》
江边(江边)
唐 李嘉祐 伤吴中 舞袖朝欺陌上春,歌声夜怨江边月。
唐 戴叔伦 宿灌阳滩 十月江边芦叶飞,灌阳滩冷上舟迟。
唐 王涯 琴曲歌辞 蔡氏五弄 游春曲二首 其一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唐 姚合 送崔约下第归扬州 江边道路多苔藓,尘土无由得上衣。
唐 王建 道中寄杜书记 西南东北暮天斜,巴字江边楚树花。
唐 李商隐 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 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
唐 李咸用 寄修睦上人 江边月色到岩前,此际心情必相似。
唐 司空图 自郧乡北归 回避江边同去雁,莫教惊起错南飞。
唐 郑谷 慈恩寺偶题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唐 张乔 七松亭 已比子真耕谷口,岂同陶令卧江边。
唐 罗隐 巫山高 暮洒朝行何所之,江边日月情无尽。 ——《骈字类编》
唐 戴叔伦 宿灌阳滩 十月江边芦叶飞,灌阳滩冷上舟迟。
唐 王涯 琴曲歌辞 蔡氏五弄 游春曲二首 其一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唐 姚合 送崔约下第归扬州 江边道路多苔藓,尘土无由得上衣。
唐 王建 道中寄杜书记 西南东北暮天斜,巴字江边楚树花。
唐 李商隐 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 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
唐 李咸用 寄修睦上人 江边月色到岩前,此际心情必相似。
唐 司空图 自郧乡北归 回避江边同去雁,莫教惊起错南飞。
唐 郑谷 慈恩寺偶题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唐 张乔 七松亭 已比子真耕谷口,岂同陶令卧江边。
唐 罗隐 巫山高 暮洒朝行何所之,江边日月情无尽。 ——《骈字类编》
赤 chì《國語辭典》
赤 [ chì ]
形- 红色的。如:「面红耳赤」、「近朱者赤」。
- 热烈、忠诚。如:「赤忱」、「赤胆忠心」。《荀子·王制》:「功名之所就,存亡危安之所堕,必将于愉殷赤心之所。」
- 空无的。如:「赤手空拳」。
- 诛灭。《文选·扬雄·解嘲》:「客徒朱丹吾毂,不知一跌将赤吾之族也。」
- 裸露。如:「赤身露体」。
- 姓。如古时有赤翼。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履 lǚ《國語辭典》
履 [ lǚ ]
名- 鞋子。如:「草履」、「削足适履」。《庄子·让王》:「原宪华冠𫄳履,杖藜而应门。」
- 脚步。如:「步履」。《聊斋志异·卷一·画壁》:「回顾,则垂髫儿,冁然竟去,履即从之。」
- 个人的行为操守。《晋书·卷六七·温峤等传·史臣曰》:「太真性履纯深,誉流邦族。」
- 领土。《左传·僖公四年》:「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晋·杜预·注:「履,所践履之界。」
-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兑(☱)下干(☰)上。表行履的礼仪之意。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履鞮。
- 践踏、踩。《诗经·小雅·小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宋·苏轼〈后赤壁赋〉: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
- 实行。如:「履行」、「履约」。《礼记·表记》:「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则乱也。」
- 经历。《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亲履艰难者知下情,备经险易者达物伪。」《南史·卷七五·隐逸传上·宗少文传》:「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
- 居、处。《庄子·天道》:「而愚知处宜,贵践履位。」汉·刘向《新序·卷四·杂事》:「夫执国之柄,履民之上。」
飞 ( 飛 ) fēi
飞 [ fēi ]
-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跃。~鸟。
- 在空中运动:~雪。火箭~向太空。
- 形容极快:~驶。~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 极,特别地:刀子~快。
- 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语。
- 像架在空中的形状:~桥。~阁。
- 感情的表达与传递:~眼。
蛾眉 é méi
(1).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诗·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南朝 梁 何逊 《咏舞》:“逐唱迴纤手,听曲转蛾眉。” 宋 叶梦得 《虞美人》词:“慇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八折:“几年羞把蛾眉扫,何期再咏《桃夭》,脸波红羞容未销,回头自掩生綃。”《红楼梦》第五二回:“ 晴雯 听了,果然气的蛾眉倒蹙,凤眼圆睁。”
(2).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楚辞·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謡諑谓余以善淫。” 唐 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诗:“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髮乱如丝。” 宋 辛弃疾 《摸鱼儿》词:“ 长门 事,準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 相如 赋,脉脉此情谁诉。”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蛾眉胜于粉黛,秀质弱于罗紈。”
(3).美女的代称。 南朝 梁 高爽 《咏镜》:“初上凤皇墀,此镜照蛾眉。言照长相守,不照长相思。”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既昼,集罗幃翠幙,稠叠绕围,继以烛,列屋蛾眉,豪侈不可状。” 清 孙枝蔚 《延令题妃子墓》诗:“舞衣日已缓,蛾眉委道旁,樵夫与牧竖,至今为悲伤。”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十八:“空山流水无人跡,何处蛾眉有怨词?”
(4).指蛾眉月。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蛾眉蔽珠櫳,玉鉤隔綺窗。” 唐 窦弘余 《广谪仙怨》词:“伤心朝恨暮恨,回首千山万山。独望天边初月,蛾眉犹自弯弯。” 清 纳兰性德 《点绛唇·对月》词:“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
(5).喻指远山。 元 萨都剌 《走笔赠燕会初》诗:“ 西湖 天镜碧堕地, 吴山 蛾眉春入窗。” 清 许善长 《神山引·裙归》:“那边隐隐城郭,渐见人烟,不知何处?[远望介]吓!蛾眉滴翠,螺髻送青,非琼山而何!”
(6).指飞蛾。 清 曹寅 《北行杂诗》之十三:“蛾眉不自爱,扑暗一篷灯。火猛何如吏,心安即是僧。”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楚辞·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謡諑谓余以善淫。” 唐 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诗:“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髮乱如丝。” 宋 辛弃疾 《摸鱼儿》词:“ 长门 事,準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 相如 赋,脉脉此情谁诉。”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蛾眉胜于粉黛,秀质弱于罗紈。”
(3).美女的代称。 南朝 梁 高爽 《咏镜》:“初上凤皇墀,此镜照蛾眉。言照长相守,不照长相思。”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既昼,集罗幃翠幙,稠叠绕围,继以烛,列屋蛾眉,豪侈不可状。” 清 孙枝蔚 《延令题妃子墓》诗:“舞衣日已缓,蛾眉委道旁,樵夫与牧竖,至今为悲伤。”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十八:“空山流水无人跡,何处蛾眉有怨词?”
(4).指蛾眉月。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蛾眉蔽珠櫳,玉鉤隔綺窗。” 唐 窦弘余 《广谪仙怨》词:“伤心朝恨暮恨,回首千山万山。独望天边初月,蛾眉犹自弯弯。” 清 纳兰性德 《点绛唇·对月》词:“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
(5).喻指远山。 元 萨都剌 《走笔赠燕会初》诗:“ 西湖 天镜碧堕地, 吴山 蛾眉春入窗。” 清 许善长 《神山引·裙归》:“那边隐隐城郭,渐见人烟,不知何处?[远望介]吓!蛾眉滴翠,螺髻送青,非琼山而何!”
(6).指飞蛾。 清 曹寅 《北行杂诗》之十三:“蛾眉不自爱,扑暗一篷灯。火猛何如吏,心安即是僧。” ——《漢語大詞典》
月里(月里)
元 张昱 中秋望月,甲辰年赋 其二 月里分明见九州,浮云西北是璚楼。 ——《骈字类编》
瑶笙 yáo shēng
(1).用美玉装饰的笙。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虽瑶笙及金瑟,杂翠帐与丹幬。” 唐 戴叔伦 《赠月溪羽士》诗:“更弄瑶笙罢,秋空鹤又鸣。” 宋 吴文英 《木兰花慢·寿秋壑》词:“明月瑶笙奏彻,倚楼黄鹤声中。”
(2).指笙的声音。 明 史谨 《南岩削壁》诗:“嵐飞翠雨林梢滴,鹤载瑶笙月下鸣。” 明 徐复祚 《红梨记·折证》:“翡翠情牵金屋,鸳鸯梦断瑶笙。” ——《漢語大詞典》
(2).指笙的声音。 明 史谨 《南岩削壁》诗:“嵐飞翠雨林梢滴,鹤载瑶笙月下鸣。” 明 徐复祚 《红梨记·折证》:“翡翠情牵金屋,鸳鸯梦断瑶笙。” ——《漢語大詞典》
度 dù/duó《國語辭典》
度 [ dù ]
名- 表示物质的相关性质所达到的状况。如:「长度」、「硬度」、「湿度」、「密度」、「酸度」。
- 法制、规范。如:「制度」、「法度」。《文选·扬雄·长杨赋》:「亦所以奉太尊之烈,遵文武之度。」
- 标准。如:「尺度」、「限度」。《国语·周语下》:「用物过度妨于财,正害财匮妨于乐。」唐·韩愈〈重云李观疾赠之〉诗:「夭行失其度,阴气来干阳。」
- 人的器量、胸怀。如:「器度」。《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 外表、仪态。如:「风度」、「态度」。《聊斋志异·卷一一·陈云栖》:「生因窃往。扣其关,果有女道士三四人,谦喜承迎,仪度皆洁。」
- 量词:➊ 计算依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如:「耗电三百度」、「今天气温高达摄氏三十六度。」➋ 计算次数的单位。如:「再度光临」。《北史·卷四○·李彪传》:「彪前后六度衔命。」
- 数学上指:➊ 计算圆弧及角的单位。圆周的三百六十分之一为弧的一度;一度的弧所对的中心角,为角度的一度。➋ 物体的长、宽、高。如:「三度空间」。
- 姓。如汉代有度尚。
- 过、经历。如:「度日如年」、「光阴虚度」。
- 由此岸到彼岸。《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若夫经制不定,是犹度江河亡维楫。」同「渡 」。
- 通过、跨越。《史记·卷九四·田儋传》:「用蒯通计,度平原,袭破齐历下军。」《全唐诗·卷二五三·唐·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同「渡 」。
度 [ duò ]
动- 考虑、推测。如:「审度」、「揣度」。《诗经·大雅·抑》:「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 测量。如:「量度」。汉·文帝〈议佐百姓诏〉:「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