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将义勇发至诚,壮士之胆君勿轻。

吕南公宋代〕《壮士胆歌

非灾非祥何所出,回天转地成慌惚。蓬莱金曜急食昴,矫矫霜虹横贯日。

帝尊万乘勿致威,大兵如火无所施。擒龙扼虎无所尅,手引存亡才顷刻。

事无今古用则灵,用时天下毛发惊。能将义勇发至诚,壮士之胆君勿轻。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义勇至诚壮士

能 néng/nài《國語辭典》

能 [ néng ]

  1. 傳說中的動物。如熊,足似鹿。《說文解字·能部》:「能,熊屬,足似鹿。」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近者三姦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
  2. 能力、才幹。如:「逞能」、「智能」。《論語·子罕》:「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並摽能擅美,獨映當時。」
  3. 人才、有才能的人。《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
  4. 用途、功用。唐·柳宗元〈愚溪詩序〉:「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
  5. 一種日本古典戲劇。由猿樂發展的歌舞劇,以動作、表情和音樂表現。如:「夢幻能」、「修羅能」。
  6.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能量間可互相轉換,以功率為計算單位。也稱為「能量」。
  1. 有才幹的。如:「能人」、「能者多勞」。《孟子·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1. 可以做、此才幹。《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2. 投契、睦。《詩經·大雅·民勞》:「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何素不與曹參相能。」
  3. 及、到。《戰國策·趙策一》:「韓與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
  1. 可以、能夠。如:「你現在能不能去?」《論語·述而》:「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2. 只、僅僅。唐·杜甫〈月〉詩:「只益丹心苦,能添白髮明。」宋·蘇軾〈舟中夜起〉詩:「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3. 寧、寧可。宋·蘇軾〈六和寺?師閘山溪為水軒〉詩:「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能為君子儒,莫為小人儒。」
将 ( 將 ) jiāng/jiàng
将 [ jiāng ]
  1. 快要:~要。~至。~来。即~。
  2. 带领,扶助:~雏。扶~。~军。
  3. 拿,持:~心比心。
  4. 把:~门关好。
  5.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
  6. 用言语刺激:你别~他的火儿了。
  7. 保养:~养。~息。
  8. 兽类生子:~驹。~小猪。
  9. 顺从:~就(迁就,凑合)。~计就计。
  10. 又,且:~信~疑。
  11. 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出来。
  12. 刚,刚刚:~~。~才。
  13. 姓。
将 [ jiàng ]
  1.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领。
  2. 统率,指挥:~百万之众。
义勇(義勇)yì yǒng
(1).见义勇为的精神。《汉书·陈汤传》:“策虑愊亿,义勇奋发。” 宋 王谠 《唐语林·夙慧》:“前 朝邑 尉 刘幽求 忠贞贯日,义勇横秋。”
(2).指义勇的人。《后汉书·张酺传》:“ 酺 虽儒者,而性刚断,下车擢用义勇,搏击豪彊。” 唐 元稹 《招讨镇州制》:“尚念一军之中,岂无义勇?”
(3). 南北朝 时州郡乡里自募的兵。《周书·贺拔胜传》:“率州里豪杰 舆珍 、 念贤 、 乙弗库根 、 尉迟真檀 等,招集义勇,袭杀 可孤 。” 宋 代称乡兵为义勇。《宋史·兵志五》:“时有欲以义勇代正兵者, 曾公亮 以为置义勇、弓手,渐可以省正兵。”
(4).指为抗暴而自愿组织的武装力量。如:义勇呼声震天,敌兵闻风丧胆。  ——《漢語大詞典》
发 ( 發 髮 ) fā/fà
发 [ fā ]
  1.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2. 放,射:~射。百~百中。焕~。
  3.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4. 散开,分散:~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6. 打开,揭露:~现。~掘。
  7. 产生,出现:~生。~愤。奋~。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9. 显现,显出:~病。~抖。~憷。
  10. 开始动作:~动。
  11.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发 [ fà ]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至诚(至誠)zhì chéng
    (1).极忠诚;极真诚。《管子·幼官》:“用利至诚,则敌不校。”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计倪》:“愿君王公选於众,精鍊左右,非君子至诚之士,无与居家,使邪僻之气,无渐以生。”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夫约之以礼,裁之以法,天下所以服从无抵冒者,又非独其禁严而治察之所能致也。盖亦以吾至诚恳惻之心,力行而为之倡。”
    (2).古儒家指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礼记·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朱熹 集注:“至诚之道,非至圣不能知;至圣之德,非至诚不能为。”
    (3).极其真挚诚恳的心意。《汉书·刘向传》:“其言多痛切,发於至诚。”《后汉书·窦融传》:“ 融 小心,久不自安,数辞让爵位,因侍中 金迁 口达至诚。”  ——《漢語大詞典》
    壮士(壯士)zhuàng shì
    (1).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 易水 寒,壮士一去兮不復还。”《孔子家语·致思》:“ 子路 治 蒲 ,请见於 孔子 曰:‘ 由 愿受教於夫子。’ 子 曰:‘ 蒲 其何如?’对曰:‘邑多壮士,又难治也。’”《史记·货殖列传》:“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故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北史·齐炀王宪传》:“既至殿门, 宪 独被引进。帝先伏壮士於别室,至即执之。 宪 辞色不挠,固自陈説。”《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 贺兰进明 ﹞惧师出且见袭,又忌 巡 声威,恐成功,初无出师意。又爱 霽云 壮士,欲留之。” 宋 苏轼 《送李公恕赴阙》诗:“愿随壮士斩蛟蜃,不愿腰间缠锦絛。”《秦併六国平话》卷中:“此人如何这般冠带?名呼做杀虎壮士。”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猿》:“选壮士三十人,持兵负粮,巖栖野食。” 郭小川 《昆仑行》诗一:“戈壁滩上的黑砂哟,埋没过千万壮士的梦幻。”
    (2).体健力大者。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麯并酒》:“来晨熟擣,作木范之,令饼方一尺、厚二寸,使壮士熟踏之。”
    (3).指武士装束的人。《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为首的是个半老的儒者气象,装束得七品琴堂样子……还有一个朱缨花袞的长官,一个赤面白髯的壮士。”
    (4). 太平天囯 取试武士分为一、二、三三甲,第三甲若干名称为壮士,相当于 清 制的进士,职同军帅。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论》:“至武秀才等则改称英士、猛士、壮士、威士之殊。英谓其英多磊落也;猛谓其猛可济宽也;壮谓其克壮大猷也;威谓其有威可畏也。”参阅 太平天囯 《钦定士阶条例》。  ——《漢語大詞典》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1.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2.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3.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1.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2.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3.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4.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1.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1.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2.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3.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1.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2.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3.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4.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1.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胆 ( 膽 ) dǎn
    胆 [ dǎn ]
    1. 人或某些动物体内器官之一,在肝脏右叶的下部:~囊。苦~。~固醇。肝~相照(指对人忠诚,以真心相见)。
    2. 不怕凶暴和危险的精神、勇气:~量。~气。壮~。~魄。~大妄为(wéi )。
    3. 装在器物内部而中空的东西:球~。暖瓶~。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勿 wù《國語辭典》

    勿 [ wù ]

    1. 不要、不可。表示禁止、劝阻。如:「请勿吸烟」。《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不。表示否定。《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轻 ( 輕 ) qīng
    轻 [ qīng ]
    1. 分量小,与“重(zhòng )”相对:~重。~型。~便(biàn )。~于鸿毛。~尘栖弱草(喻人生渺小短暂)。
    2. 程度浅,数量少:年~。工作~。
    3. 用力小:~放。~声。~闲。~描淡写。
    4. 负载少,装备简省:~装。~骑。~锐(轻装的精锐部队)。
    5. 认为容易,不以为重要:~视。~蔑。~生。
    6. 随便,不庄重:~率(shuài)。~佻。~浮。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