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人之道仁与义,人参天地维纲常。

宋景卫清代〕《修身尽伦歌示诸娣侄

立天之道阴与阳,立地之道柔与刚。立人之道仁与义,人参天地维纲常。

曰人自是兼男女,女岂非人甘自阻。宁惟男子希圣贤,贤媛圣女有徒侣。

五官同具官则思,五常同秉常独知。三从应亦惇三物,四德由来张四维。

从父从夫及从子,谓从大道莫背此。从兹不辱理无违,步趋德行艺而已。

功在宜家德润身,言关名教谨笑颦。容貌端庄非艳丽,礼义廉耻当遵循。

正用其情是率性,善养其气是立命。恶欲更有甚死生,偷强祇因殊肆敬。

人心道心辨危微,克念罔念分是非。精思弗夺立其大,良知用致审其几。

守身慎独惟求是,彼君子女釐女士。无愧于影无愧衾,庶免小人同受誓。

太上立德次言功,不朽当共男子同。莫云女子无所事,德功言在人伦中。

夫主如君原不异,男忠女节曷有二。系缨结帨心齐坚,处变安常身等致。

爱媳爱女等爱儿,义方尤赖母兼师。前遗旁出并抱嗣,一视同仁方尽慈。

母邪父邪孝姑舅,嫂妇诸姑信朋友。同堂娣姒女弟兄,妾婢视臣如足手。

为女为媳为母妻,平生阅历涂毋迷。自欺自画皆暴弃,徽音在昔宜思齐。

穷通寿夭任彼遇,特立毋随流俗误。内则中馈事女红,不愿乎外行我素。

虽然苦乐由它人,乐可自寻苦勿瞋。天爵良贵何曾贱,日新富有何忧贫。

人生百年那能久,外物奉身竟何有。自来列女至今存,德立名垂真不朽。

具备功言洵美才,才华根本德生来。有节无才便是德,有才无德诚堪哀。

德为主也才为辅,允矣能文亦能武。貌非所重随赋形,崇德践形须法古。

以书相证克俭勤,何妨识字能诗文。《国风》半属妇人作,传经续史章令闻。

诗文阐理鄙雕琢,作字甚敬即是学。德发为才著德容,超出庸凡回卓荦。

世羡女佛与女仙,姑尼孰个知真诠。空障净尘惟遏欲,入道岂必谈元禅。

圣人不过人伦至,察于人伦大贤示。五官尽职备五常,三才参赞体易始。

巽为风兮长女乎,兑为泽兮少女呼。离明中女乾坤照,女亦宜为君子儒。

是人岂肯居人后,出见纷华遂尔谬。奉盈一覆水难收,尚其无愧于屋漏。

无形之刑每在怀,斯人斯可谓之佳。善信充实乃为美,西方美人庶得侪。

慎终保始起迄止,制外养中表符里。防微处处铭盘盂,避嫌刻刻严瓜李。

嗟予未嫁称未亡,靡它靡慝师共姜。节大饿小伊川训,广平铁石为心肠。

若夫所处无不幸,端宜中正而主静。蒙以养之自幼婴,少成习惯时加省。

女子须教本考亭,明白《论语》及《孝经》。推之《女戒》并《家范》,定性好学先人型。

夜气凛凛旦昼梏,几希人禽恒勉勖。诸艰历试久炼金,纤尘难染无瑕玉。

贞以得一清宁侔,闲邪敬直女德修。仁可成而义可守,天合刚而地合柔。

主一无适圣贤志,天地之道物不贰。日月有光崇效天,山川有恒卑法地。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立人之道人参天地维纲

立人之道
易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宋徽宗宣圣赞厥初生民自天有造百世之师立人之道  ——《分类字锦》
仁 rén《國語辭典》

仁 [ rén ]

  1. 親愛。如:「仁民愛物」。
  1. 寬惠善良的德行。如:「仁愛」。《論語·陽貨》:「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
  2. 有仁德的人。如:「泛愛眾而親仁。」
  3. 一般人。如:「同仁」。通「人」。
  4. 果核中的種子。如:「果仁」、「杏仁」、「桃仁」、「花生仁」。
  5. 姓。如五代時有仁裕。
  1. 寬厚、有德性的。如:「仁政」、「仁心仁術」、「仁人君子」。
  2. 有感覺、感受的。如:「麻木不仁」。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1. 给:赠~。~人方便。
  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3. 赞助,赞许:~人为善。
  4. 〈书〉等待:时不我~。
  5. 〈连〉和:我~你。山~水。
  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与 [ yù ]
  1. 参加:参~。~会。
与 [ yú ]
  1. 同“欤”。
义 ( 義 ) yì《國語辭典》
  1. 「义 」的异体字。
人参(人參,人葠,人蓡)rén shēn
亦作“ 人葠 ”。亦作“ 人蓡 ”。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肥大。根和叶都可以入药,为中药贵重药品,有滋补作用。 汉 王符 《潜夫论·思贤》:“治疾当得真人参,反得支罗服。”《梁书·阮孝绪传》:“母 王氏 忽有疾……合药须得生人葠。”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人参》:“人蓡年深,浸渐长成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谓之人蓡……后世因字文繁,遂以参星之字代之,从简便尔……人参体实有心而味甘,微带苦,自有餘味。” 清 沈初 《西清笔记》卷一:“上深赏之,御笔仿 梁楷 泼墨仙人绘图以赐,并赐人葠一斤。”  ——《漢語大詞典》
天地 tiān dì
(1).天和地。指自然界或社会。《荀子·天论》:“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庄子·天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唐 柳宗元 《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清 吴伟业 《避乱》诗之一:“归去已乱离,始忧天地小。”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我本来每天写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大约天地间写着这种日记的人们很不少。”
(2).犹天下。《文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李善 注:“天地,犹天下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韦楚老》:“ 陈胜 城中鼓三下, 秦 家天地如崩瓦。”
(3).指天地神灵。《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一年打个醮,答报答报天地就是了。”《红楼梦》第六九回:“﹝ 凤姐 ﹞於是天地前烧香礼拜,自己通诚祷告。”
(4).犹境界,境地。 唐 李白 《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清 魏源 《太室北溪石淙谷序》:“自此出峡,旷然禾畴,与峡中各一天地。”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 刘四爷 更没想到事情会弄到这步天地。”  ——《漢語大詞典》
维纲(維綱)wéi gāng
(1).用以系物和提网的绳。亦指维系、保持。《仪礼·大射》:“司射西面命曰,中离维纲,扬触梱復,公则释获,众则不与。”《管子·禁藏》:“法令为维纲,吏为网罟。” 尹知章 注:“维纲所以张也。”《庄子·天运》:“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於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
(2).纲纪;法度。 汉 桓宽 《盐铁论·刺复》:“夫维纲不张,礼义不行,公卿之忧也。”《后汉书·皇甫规传》:“摄政之初,拔用忠贞,其餘维纲,多所改正。” 唐 韩愈 《董府君墓志铭》:“太师之平 汴州 ,年考益高,挈持维纲,锄削荒纇,纳之大和而已。” 章炳麟 《讨满洲檄》:“幕府总摄维纲,辑和宗族。”  ——《漢語大詞典》
常 cháng《國語辭典》

常 [ cháng ]

  1. 伦理关系。如:「伦常」、「三纲五常」。
  2. 姓。如汉代有常惠。
  1. 普通的、一般的。如:「平常」、「常识」、「人之常情」。
  2. 固定不变的。如:「常规」。《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3. 规律的、定期的。如:「常期」、「常会」。
  1. 长久不变的。如:「常设」、「知足常乐」。
  2. 时时、一次又一次,表示频繁的意思。如:「常常」、「时常」、「老生常谈」。唐˙韩愈〈杂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