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树青枫屋一间,桐花白遍路旁山。

屈大均清代〕《自秧家至黄窑道中所见 其三

万树青枫屋一间,桐花白遍路旁山。行人歇马眠春草,看尽徭姬大耳环。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万树青枫一间桐花路旁

万树(万树)
唐 元稹 离思五首 其二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唐 白居易 曲江有感 曲江西岸又春风,万树花前一老翁。
唐 贾岛 题鱼尊师院 老子堂前花万树,先生曾见几回春。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二 万树琪花千圃药,心知不敢辄形相。
唐 郑良士 游九鲤湖 九溪瀑影飞花外,万树春声细雨中。
宋 欧阳修 黄溪夜泊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骈字类编》
青枫(青楓)qīng fēng
(1).苍翠的枫树。 唐 杜甫 《寄韩谏议注》诗:“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宋 辛弃疾 《沁园春·有美人兮》词:“觉来西望崔嵬,更上有青枫下有溪。” 清 陈维嵩 《念奴娇·送子万弟之睢阳》词:“白板船开,青枫树老,极目徒悲切。”
(2).见“ 青枫浦 ”。  ——《漢語大詞典》
屋 wū《國語辭典》

屋 [ wū ]

  1. 房舍。如:「茅屋」、「住屋」、「房屋」。
  2. 房间。如:「这屋子光线充足。」
  3. 车盖。《文选·张衡·东京赋》:「輹弩重旃,朱旄青屋。」《辽史·卷五五·仪卫志一》:「平头辇,常行用之。制如逍遥,无屋。」
  4. 帐幕。《诗经·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墨子·节葬下》:「纶组节约,车马藏乎圹,又必多为屋幕。」通「幄」。
一间(一間)yī jiān
表数量。用于桥梁、房屋。《六韬·军用》:“渡沟壍飞桥一间,广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 唐 韩愈 《题楚昭王庙》:“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 昭王 。”《朱子语类》卷八:“先去修治,得一间半房。”
谓相距极近。间,间隙。《孟子·尽心下》:“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间耳。” 赵岐 注:“一间者,我往彼来,间一人耳。与自杀其亲何异哉?”《二程遗书》卷十二:“若孔乃在其中焉,此未达一间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嘻!续《西厢》者之才,去作《西厢》者,止争一间。” 梁启超 《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之学说》:“以古代 希腊 罗马 之制,为民主政之极则,而于法治之真精神,尚一间未达也。”  ——《漢語大詞典》
桐花 tóng huā
(1).桐树的花。 唐 白居易 《桐花》诗:“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何此 巴峡 中,桐花开十月?” 宋 梅尧臣 《问答·送九舅席上作》诗:“桐花正美矞雪乱,家庭玉树须来仪。” 杨朔 《海罗杉》:“桐花正在盛开,飘着雪,点染在苍松翠柏中间,煞是惹眼。”
(2).古时女子发式之一。 宋 周邦彦 《浣溪沙·黄钟》词:“争挽桐花两鬢垂,小妆弄影照清池。”  ——《漢語大詞典》
白 bái《國語辭典》

白 [ ​bái ]

語音
  1. 像雪或乳汁般素淨的顏色。
  2. 代表五行中金的顏色。如天地四方的西方、一年四季的秋、五臟的肺等。《說文解字·白部》:「白,西方色也。」
  3. 罰酒的杯子。也泛指一般酒杯。《漢書·卷一○○·敘傳上》:「及趙、李諸侍中皆引滿舉白,談笑大噱。」《文選·左思·吳都賦》:「飛觴舉白。」唐·李善·注:「白,罰爵名也。」
  4. 戲劇裡的對話。如:「道白」、「對白」。
  5. 姓。如唐代有白居易、白行簡,元代有白樸。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告訴。《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2. 在書信末署名下的敬語,用於平輩或晚輩。唐·韓愈〈答李翊書〉:「聊相為言之。愈白。」
  3. 晨光初發,天明。宋·蘇軾〈赤壁賦〉:「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4. 彰明、表明。如:「真相大白」、「含冤莫白」。
  5. 揭穿,專指戳穿謊言。元·王曄《桃花女·楔子》:「我周公在卦鋪裡面,你自喚他出來,白他謊,討他銀子去。」
  6. 表示輕視或不滿的動作。如:「白了他一眼。」
  1. 白色的。如:「白紙」、「白布」、「藍天白雲」。
  2. 潔淨的。如:「潔白」。
  3. 淺顯的。如:「白話」、「淺白」。
  4. 率直、誠實。如:「坦白」。
  5. 沒有添加任何東西的。如:「白飯」、「白開水」。
  6. 錯誤的。如:「寫白字」。
  7. 表示輕視或不滿的樣子。如:「白眼」。
  8. 以合法掩護非法,以正當掩護不法的。與「黑」相對。如:「白道」。
  1. 徒然。如:「白跑一趟」、「白來」、「白費」。《紅樓夢·第六○回》:「沒的惹人笑話自己獃,白給人做粗活。」
  2. 不付代價而得到好處。如:「白吃白喝」。
  3. 就是、完全、實在。《金瓶梅·第一一回》:「家中好不無人,只靠著我逐日出來供唱,……也要往宅裡看看姑娘,白不得個閒。」

白 [ ​bó ]

讀音
  1. (一)​之讀音。
遍 biàn《國語辭典》

遍 [ ​biàn ]

读音
  1. 全部、整个。形容到处都是。如:「遍体鳞伤」、「哀鸿遍野」、「满山遍野」。宋·张俞〈蚕妇师〉:「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七出》:「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1. 没有一处遗漏的。如:「遍布」、「遍历」、「红遍东南亚」。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宋·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词:「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1. 布满。如:「朋友遍天下」。
  1. 量词。计算动作头尾经历的单位。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

遍 [ ​piàn ]

语音
  1. (一)​之语音。
路旁 lù páng
指位于公路两旁
花坛的围边;小道、大路或铁路线边缘一条有植物的狭长地带。例如:路旁的青草也失去了超过路面的应有高度。  ——《漢語大詞典》
山 shān《國語辭典》

山 [ shān ]

  1. 陆地上高起的部分。如:「崇山峻岭」。《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吴师奔,登山以 望,见楚师不继复逐之。」
  2. 坟墓。唐·李华〈含元殿赋〉:「靡迤秦山,陂陀汉陵。」
  3. 姓。如晋代有山涛。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山中的。如:「山村」、「山寨」。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