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皆思变,奸臣亦易常。
耶律楚材〔元代〕《和张敏之诗七十韵三首 其三 读唐史有感复继张敏之韵颇有脂粉气息迁就声韵故也呵呵》
唐室承平久,遗贤不遁藏。罗纨桑幄腻,饼饵麦畴香。
马牧初蕃息,民编莫校量。边臣闲虎略,卫士敛鹰扬。
禁苑晨钟动,梨园锦障张。披香风细细,太液水浪浪。
河汉明方润,长庚淡不铓。羽旄仪两列,冠盖道相望。
谏士陈休戚,廷臣论否臧。金石歌大雅,琴瑟奏清商。
青鸟迷鸳瓦,乌衣绕画梁。供张官府备,殽馔大官忙。
共享清时乐,殊无谤议伤。含元朝百辟,花萼宴诸王。
主上贞观圣,官僚魏郑良。岁馀开武讲,春首辟文场。
异宝浮淮水,馀粮朽凤翔。诸羌来入卫,百济请观光。
关塞沈烽火,乡闾息寇攘。三春常若雨,六月不飞霜。
圣德跻朝夕,仁心本就将。俯知人意顺,仰视帝心当。
彍骑轻关内,精兵重北疆。朝廷潜巨蠹,方镇养贪狼。
粉面三千辈,金钗十二行。持盈当忌满,居治不知亡。
相罢曲江去,权移林甫傍。华清高屼屼,骊峤碧苍苍。
金屋眠春晓,温泉浴暮凉。掖庭花烂漫,阁道路彷徨。
官监金犀饰,妖姬珠玉装。危弦惊醉耳,哀调断柔肠。
灯烛晖鳷鹊,丝簧沸建章。奢淫几桀纣,纯俭劣成康。
击柝宫城邃,传筹禁漏长。谋欢长汲汲,沈醉若伥伥。
未悟薪及爇,谁知病已肓。人横碧玉笛,腰佩绛香囊。
岭表千山远,荔枝三日尝。仙衣吹渺渺,莲舸泛洋洋。
力士权诚重,杨钊宠不忘。承恩趍宝座,奏事近牙床。
荧惑频侵斗,秋阳弗集房。人心咸怨怒,天象不披详。
易水声呜咽,燕山水郁茫。盗贼充上郡,鼙鼓起渔阳。
杀气凌金阙,繁霜殒玉芳。环儿刚赐死,天子惧如狂。
战士皆思变,奸臣亦易常。空闲尘羯鼓,谁舞旧霓裳。
忠义心徒顺,英雄志自昂。翠华摇曳曳,鸾驭去遑遑。
禁脔庖供豕,村民路进浆。隘兵蜀道险,糊口益州粮。
灵武兵声振,汾阳意气刚。复收京阙克,重治寝园荒。
贼势时深蹙,官军力益强。羽檄传剑阁,龙驾返南方。
御府仍无酒,饥民尚啖糠。邛都求道士,蓬岛觅仙乡。
符使将归汉,真妃犹忆唐。金钗分一股,钿合擘中央。
挥涕春风殿,伤心秋月堂。梧桐笼院砌,桃李映宫墙。
佳梦真难得,幽欢颇有妨。春宵成怨忆,秋夜愈悲惶。
尚记脩眉绿,犹思半额黄。强舒鸾被翠,闲杀辇车羊。
陵谷俄惊海,沧浪已变隍。临风一卮酒,聊复酹三郎。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2).泛指参加正义斗争或从事正义事业的人。 张天翼 《畸人手记》:“他说他们的教员从前是所谓打倒 孔 家老店的战士。” 巴金 《探索集·作家》:“作家是战士,是教员,是工程师,也是探路的人。” ——《漢語大詞典》
皆 [ jiē ]
副- 全、都,統括之詞。如:「草木皆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眾人皆醉,我獨醒。」《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為堯舜。」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 並、同。《儀禮·聘禮》:「大夫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階。」通「偕」。
思 [ sī ]
动- 考虑。如:「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想念、怀念。如:「思亲」、「思家」。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悲悼。《文选·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寔感物化。」
- 心绪、心情。如:「情思」、「愁思」。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 想法、意念。如:「心思」、「文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
- 姓。如明代有思志道。
- 用于句首,无义。《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 用于句中,无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 用于句末,相当于「啊」。《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思 [ sāi ]
形- 䯱思:胡须多的样子。《集韵·平声·咍韵》:「䰄,䯱䰄,多须貌。或作思。」
思 [ sì ]
名- 之读音。
-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变化;改变:情况~了。~了样。
- 变成:沙漠~良田。后进~先进。
- 使改变:~废为宝。
- 能变化的;已变化的:~数。~态。
- 变卖:~产。
- 变通:通权达~。
- 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事~。政~。
- 指变文:目连~。
- 姓。
亦 [ yì ]
副-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易 [ yì ]
形- 簡單、不困難。如:「容易」、「得來不易」。
- 平和、和藹。如:「平易近人」。《詩經·小雅·何人斯》:「爾還而入,我心易也。」
- 交換。如:「交易」、「貿易」、「以物易物」。《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 》 :「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 改變。如:「變易」、「易容」、「移風易俗」。《易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 輕視、輕慢。《左傳·襄公四年》:「戎狄荐居,貴貨易土。」《漢書·卷八六·王嘉傳》:「二千石益輕賤,吏民慢易之。」
- 治理。《孟子·盡心上》:「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 《易經》的簡稱。《論語·述而》:「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漢書·卷八八·儒林傳·丁寬傳》:「梁項生從田何受《易》,時寬為項生從者。」
- 姓。如春秋時代齊國有易牙。
常 [ cháng ]
名- 伦理关系。如:「伦常」、「三纲五常」。
- 姓。如汉代有常惠。
- 普通的、一般的。如:「平常」、「常识」、「人之常情」。
- 固定不变的。如:「常规」。《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 规律的、定期的。如:「常期」、「常会」。
- 长久不变的。如:「常设」、「知足常乐」。
- 时时、一次又一次,表示频繁的意思。如:「常常」、「时常」、「老生常谈」。唐˙韩愈〈杂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