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孤袁粲累囚日,亡命王成赁保中。

周肇清代〕《赠陆翼王

君是左徒门下士,朅来相对哭途穷。遗孤袁粲累囚日,亡命王成赁保中。

书馆三馀淹夜雨,客颜一瘦怯秋风。结交世上黄金满,四海何曾识此公。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遗孤累囚亡命赁保

遗孤(遺孤)yí gū
死者遗留下来的孤儿。《三国志·魏志·崔琰传》:“及 琰 友人 公孙方 、 宋阶 早卒, 琰 抚其遗孤,恩若己子。” 闽 徐夤 《经故广平员外旧宅》诗:“门巷萧条引涕洟,遗孤三岁著麻衣。” 清 姚鼐 《记萧山汪氏两节妇事》:“ 淇县君 殁,两孺人皆少,遗孤十一岁。”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六章:“边区中学毕业以后,烈士的遗孤,从乡文书一直工作到担任区委书记的职务。”  ——《漢語大詞典》
袁 yuán《國語辭典》

袁 [ yuán ]

  1. 衣服长的样子。《说文解字·衣部》:「袁,长衣貌。」
  1. 姓。如汉代有袁绍。
粲 càn《國語辭典》

粲 [ càn ]

  1. 精米。《说文解字·米部》「粲」字·清·段玉裁·注:「稻米九斗而舂为八斗,……则曰粲。……稻米至于粲,皆精之至矣。」
  2. 笑。清·徐珂《清稗类钞·讥讽类·官金二十字之别解》:「今之弄笔,意在一粲。」
  1. 鲜明华美的样子。《诗经·唐风·葛生》:「角枕粲兮,锦衾烂兮。」《文选·曹植·赠徐干诗》:「圆景光未满,众星粲以繁。」
  2. 明白、清楚。《汉书·卷八·宣帝纪》:「骨肉之亲粲而不殊。」唐·颜师古·注:「粲,明也。殊,绝也。」
累囚(纍囚)léi qiú
被拘囚的人。累,通“ 縲 ”。 明 陈子龙 《灵曜之什》之六:“乃清岸狱,乃释累囚。”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遇敌无所宽假,而於累囚之苦,有同情焉。”
纍囚:被拘囚的人。《左传·成公三年》:“两释纍囚,以成其好。”《新唐书·虞世南传》:“又 山 东淫雨, 江 淮 大水,恐有冤狱枉繫,宜省録纍囚,庶几或当天意。” 宋 司马光 《庆历七年祀南郊礼毕贺赦》诗:“雷鼓千通破大幽,天开狱钥纵纍囚。”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其次不以纍囚衅器,使服力役,於是有廝养隶圉。”   ——《漢語大詞典》
日 rì《國語辭典》

日 [ rì ]

  1. 太阳。汉·王充《论衡·感虚》:「日之行也,行天星度。」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八:「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2. 白天。与「夜」相对。《诗经·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3.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4. 每天。《易经·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5. 特定的一日。如:「国庆日」、「生日」。《书经·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6. 季节。如:「春日」、「冬日」。
  7. 光阴。《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厘之验,足以揆今。」
  8.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时。如:「家无三日粮」。
  9. 从前、往昔。《左传·文公七年》:「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国语·晋语四》:「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
  10. 日本的简称。如:「中日条约」、「中、美、英、日、法」。
  11.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日 [ mì ]

  1.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金日䃅。
亡命 wáng mìng
(1).谓削除户籍而逃亡在外。泛指逃亡,流亡。《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张耳 尝亡命游 外黄 ……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 张耳 。” 司马贞 索隐:“ 晋灼 曰:‘命者,名也。谓脱名籍而逃。’ 崔浩 曰:‘亡,无也。命,名也。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为亡命。’”《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 张敞 亡命,坐致朱轩。” 李善 注:“命,名也。谓所犯罪名已定,而逃亡避之,谓之亡命。” 宋 王安石 《委任》:“ 陈平 ,亡命之虏也,出捐四万餘金,不问出入。”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三:“大革命失败后,我到 日本 去亡命。”
(2).指逃亡者。 汉 扬雄 《解嘲》:“ 范雎 , 魏 之亡命也,折胁摺髂,免於徽索,翕肩蹈背,扶服入槖。”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君臣鉴戒》:“ 伊尹 , 有莘 之媵臣; 韩信 , 项氏 之亡命。”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二:“ 隋 既平 陈 , 南海 有五六百家居水为亡命,号曰游艇子。”
(3).指铤而走险不顾性命的人。 汉 荀悦 《汉纪·景帝纪》:“ 吴 之所诱者,无赖子弟、亡命、铸钱姦人,故相诱以反。”《新唐书·王及善传》:“ 俊臣 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戳善良,天下疾之。”《花月痕》第四二回:“当初 员逆 倡乱,结了五个亡命,号为‘五狗’。”
(4).拼命,不顾一切。《天雨花》第十一回:“ 毛成 着急十来分,用力一挣衣破裂,脱了身儿亡命奔。” 叶紫 《星》第一章:“亡命地从湖滨跑回来,放好桶,晒好衣裳,在进到卧房的时候, 梅春姐 已经身疲力软了。”  ——《漢語大詞典》
王 wáng/wàng《國語辭典》

王 [ wáng ]

  1. 古代稱統治天下的君主。如:「君王」、「帝王」、「國王」。《書經·洪範》:「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2. 古代封建社會中地位在公侯之上的爵位。秦漢以後,天子的伯叔兄弟及異姓藩王均稱為「王」。如:「淮南王」。《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
  3. 泛稱同類中的首領。如:「萬獸之王」。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西遊記·第一回》:「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4. 技藝超群的人。如:「歌王」、「拳王」。
  5. 古代對祖父母輩的尊稱。參見「王父」、「王母」等條。
  6. 姓。如宋代有王安石。
  1. 古代諸侯朝見天子。《詩經·商頌·殷武》:「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史記·卷四·周本紀》:「要服者貢,荒服者王。」
  1. 大。參見「王虺」、「王鮪」等條。

王 [ yù ]

  1. 《廣韻·入聲·燭韻》:「玉,說文本作王,隸加點以別王字。」同「玉 」。

王 [ wàng ]

  1. 統治天下、稱王。《詩經·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順克比。」《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1. 興盛、旺盛。《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唐·李白〈贈張相鎬〉詩二首之二:「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通「旺」。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1.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2.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3.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4.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5.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1.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2.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3.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4. 姓。如汉代有成瑨。
  1.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3.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赁保(賃保)lìn bǎo
受人雇用。 清 计东 《答云间蒋驭閎》诗:“破家 张俭 飘零久,赁保 王成 辛苦多。”  ——《漢語大詞典》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2.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3.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4. 中華民國的簡稱。
  5. 姓。如漢代有中京。
  1.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2.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3. 半。如:「中夜」、「中途」。
  1. 正好。如:「適中」。
  2.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1.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2.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3.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4.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5.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