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汗透左思衣,有时喘坐米颠石。

王昌麟清代〕《游盘龙山歌答桃源洞天主人

桃源主人示我盘龙吟,动我升高眺远之雄心。马背不如人背稳,跨之可上昆仑岑。

主人好游意超迈,导我乘云观上界。随处溪山百丈图,旋行旋展天手快。

偕吾徒兮山之脊,拨草寻途愁径窄。当头隐叠翠嶂凡几重,两面削成丹崖约千尺。

苍茫四望无人家,饥肠辘辘何所觅食兮渴又无茶。

藤密畏逢蛇吐舌,风腥疑有虎磨牙。同人相顾色如墨,百尺竿头退不得。

麟也胡为走大荒,凤兮何苦寻荆棘。有时风落孟生帻,有时泥陷阮孚屐。

有时汗透左思衣,有时喘坐米颠石。山雨欲来云黯黮,路到难时须放胆。

昌黎不合哭华山,取笑千秋吾岂敢。体虽疲兮神则王,掉头已在青云上。

飞雪来吟谢客儿,长风吹送陶元亮。山高寺冷无人到,四时冰雪堆堂奥。

僧知客为观日来,预言晓霁当先报。我偕弟子卧禅室,迟明僧报日将出。

天边万道霞缤纷,山外平铺云浡潏。初吐赤若眉,继似朱涂额。

俄见碧牙璜,瞬成血色璧。楚王渡江萍实浮,狮子蹴空火球掷。

伟哉造化为大炉,铸出铜钲挂东峄。此行何异登岱宗,低头俯见海波裂。

山僧顾言此未足,雾消可见峨山曲。芙蓉城廓在眼前,江流如线缠巴蜀。

纵横平壤天府宽,坐见嘉禾黄转绿。群峰蛾伏不碍眼,始知井蛙自局促。

我闻此语心颜开,准拟看山不拟回。试登混元顶,再上会仙台。

鸡冠石上走一过,宝顶山头览九垓。眼界更无峰隔断,心光且与天徘徊。

天公真面未易露,勾留苦受白云锢。主人褰裳不肯住,余亦从之觅归路。

进易退难古所叹,此身恨不生羽翰。天梯无磴失栏杆,下视累累乱石乱。

乱石如锥起,摇摇行复止。履厚指尖长,一滑痛彻髓。

翠微直下坡路矗,风雨漫天雾迷目。绿草蒙茸踏作泥,前人方起后人仆。

衣裳湿尽无一乾,雨酿夏气成秋寒。飞鸟不见见应笑,昨何矫健今蹒跚。

自从行路无此苦,荒山谁与为宾主。兜鞋十步九艰辛,拄枝一摇三仰俯。

想是仙人厌客寻,不然山鬼敢余侮。道遇少年胡,采药上山隅。

感激顾盼间,弛担负余趋。下山投亲宿,红日照庭梧。

回瞻所过岭,雨气尚模糊。喟然长啸添神智,安见登高胜平地。

便使天门秩荡开,群仙转恐忧颠坠。刘伶荷锸自可埋,毕卓抱瓮何嫌醉。

忆我七上公车时,出云入云亦游戏。主人吾宗之耆英,新诗赠我如瑶琼。

天上绿章倘可奏,翻然亦欲骑长鲸。功成再访赤松子,相与蟠龙高处證前盟。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有时左思有时米颠

有时(有時)yǒu shí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 唐 张乔 《滕王阁》诗:“叠浪有时有,閒云无日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心里反悔 凤翔 多了 焦 家这件事,却也有时念及,心上有些遣不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从一个游乐场带到另一个游乐场,有时坐下来看一阵,有时站在那里停一会。”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漢語大詞典》
汗 hàn/hán《國語辭典》

汗 [ hàn ]

  1. 由动物皮肤的毛细孔所排泄出的液体。如:「冷汗」、「盗汗」、「汗流浃背」、「挥汗如雨」。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2. 姓。如战国时楚国有汗明。
  1. 流汗、使出汗。《汉书·卷六四下·王襃传》:「匈喘肤汗,人极马倦。」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卿面何以汗?」

汗 [ hán ]

  1. 参见「[[可汗]]」条。
透 tòu《國語辭典》

透 [ tòu ]

  1. 一物体穿过另一物体。如:「渗透」、「刺透」、「阳光穿透了树叶,洒了一地的灿烂。」
  2. 暗地里报讯。如:「到时候,还烦你多少透一点讯息。」
  3. 显露。如:「白里透红」。
  1. 形容澈底而充分的程度。如:「熟透」、「摸透」、「看透」、「苦透」、「恨透」、「冷透」。
左思 zuǒ sī
(约250—约305) 中国西晋文学家。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属山东)人。其诗《咏史》八篇为其代表作。曾构思十年写成《三都赋》(《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当时豪富人家竞相传抄,以致“洛阳纸贵”。后人辑有《左太冲集》  ——《漢語大詞典》
衣 yī《國語辭典》

衣 [ yī ]

  1. 人身上所穿,用來蔽體禦寒的東西。通常用布帛、皮革或各種纖維質料做成。如:「毛衣」、「雨衣」、「睡衣」。
  2. 包在物體外的東西。如:「書衣」、「胞衣」、「糖衣藥丸」。
  3. 蔬菜、果實外的薄皮。唐·李建勳〈宿友人山居寄司徒相公〉詩二首之一:「隔紙烘茶蕊,移鐺剝芋衣。」
  4. 特指苔蘚等延貼地面、岩石或樹皮上生長的隱花植物。如:「苔衣」、「地衣」。唐·白居易〈營閒事〉詩:「暖變牆衣色,晴催木筆花。」
  5. 姓。如明代有衣守信。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衣 [ yì ]

  1. 穿。《論語·子罕》:「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荀子·富國》:「故天子袾裷衣冕,諸侯玄裷衣冕。」
  2. 覆蓋。《易經·繫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管子·度地》:「以徒隸給大雨,隄防可衣者衣之。」
  3. 倚靠。《書經·康誥》:「今民將在祇遹乃文考,紹聞衣德言。」元·關漢卿《雙赴夢·第四折》:「衣的我奉玉甌,進御酒,一齊山壽。」
喘 chuǎn《國語辭典》

喘 [ chuǎn ]

  1. 急促呼吸。如:「喘息」、「喘吁吁」、「喘不过气」。《说文解字·口部》:「喘,疾息也。」
  2. 呼吸、深呼吸。如:「喘了一口气。」
  1. 气息。宋·苏轼〈乞数珠赠南禅湜老〉诗:「我老安能为,万劫付一喘。」
坐 zuò《國語辭典》

坐 [ zuò ]

  1. 彎曲下肢,將臀部附著在座位上休息。與站相對。如:「坐下」、「坐在椅子上」。
  2. 古人席地而坐時兩膝著地,故亦稱跪為「坐」。《禮記·玉藻》:「退則坐取屨。」唐·孔穎達·正義:「坐,跪也。」
  3. 居、處。如:「坐落」、「坐北朝南」、「坐二望一」。
  4. 搭乘。如:「坐車」、「坐船」。
  5. 干犯。如:「坐法當死」。
  6. 處斷、定罪。如:「連坐」、「坐死」。《韓非子·定法》:「公孫鞅之治秦也,設告相坐而責其實。」《隋書·卷八三·西域傳·吐谷渾傳》:「殺人及盜馬者死,餘坐則徵物以贖罪。」
  7. 北平、河北、天津方言。指物體重心極力向下壓。如:「這房子向下坐了。」
  8. 蒞臨。參見「坐殿」、「坐堂」等條。
  1. 席位。《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通「座」。
  1. 堅守不去。參見「坐鎮」、「坐索」等條。
  2. 比喻平白的、不勞而獲的。如:「坐享其成」、「坐收漁利」。
  1. 因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羅反,被誅。」唐·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米颠(米顛)mǐ diān
北宋 书画家 米芾 的别号。 米芾 字 元章 ,以其行止违世脱俗,倜傥不羁,人称“米颠”。 宋 文天祥 《周苍崖入吾山作图诗赠之》:“三生石上结因缘,袍笏横斜学 米颠 。” 清 陈维嵩 《满庭芳》词:“空归去,数声暝磬,行过 米颠 坟。” 清 赵翼 《游狮子林题壁》诗:“大或 朱勔 纲上餘,小或 米颠 手中出。”  ——《漢語大詞典》
石 shí/dàn《國語辭典》

石 [ shí ]

  1. 由矿物集结而成的坚硬块状物,是构成地壳的物质。如:「岩石」、「矿石」、「花冈石」。
  2. 碑、碣。《吕氏春秋·慎行论·求人》:「故功绩铭乎金石,著于盘盂。」《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乃遂上泰山,立石。」
  3. 药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唐·孔颖达·正义:「治病药分用石。《本草》云:『钟乳、矾、磁石之类多矣。』」
  4. 姓。如宋代有石延年。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石 [ dàn ]

  1. 量词:➊ ​ 计算容量的单位。公制一石等于十斗。也称为「公石」。➋ ​ 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汉·鼌错〈论贵粟疏〉:「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战国策·齐策》:「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钟,万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