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大运兮无有淑恶,彼多方兮自生丑好。

刘禹锡唐代〕《问大钧赋

  始,馀失台郎为刺史,又贬州司马,俟罪朗州,三见闰月。人咸曰:数之极,理当迁焉。因作《谪九年赋》以自广。是岁腊月,诏追。明年,自阙下重领连山郡印缓。人咸曰:美恶周必复。第行无恤,岁杪其复乎?居五年,不得调。岁二月,有事于社。前一日致斋,孤居虑静,滞念数起,伊人理之不可以晓也,将质诸神乎!谨贡诚驰精;敢问大钧。其夕有遇,寤而次第其辞以为赋。

  圆方相函兮,浩其无垠。窅冥翁辟兮,走三辰以腾振。孰主张是兮,有工其神。迎随不见兮,强名之曰大钧。欹以临下兮,巍乎雄尊。天为独阳,高不可问。工居其中,与人差近。身执其权,心平其运。循名想像,或可以讯。曰:“嘻!蒙之未生,其犹泥耳。落乎埏植,惟钧所指。忽然为人,为幸大矣。工赋其形,七情与俱。啬智不受,畀之以愚。坦坦之衢,万人所趋。蒙一布武,化为畏途。人或誉之,百说徒虚;人或排之,半言有馀。物壮则老,乃惟其常;否终则倾,亦不可长。老先期而骤至兮,否逾数而叵量。虽一夫之不获兮,亦大化之攸病。谨荐诚上问兮,俛伏以听。”

  是夕寝熟,梦游乎无何有之乡。抗陛级乎重霄兮,异人间之景光。中有威神,巾金甲而炜煌。命之使前兮,其音琅琅。曰:“吾大化之一工也。居上临下,廉其不平。汝今有辞,吾一以听。播形肖貌,生类积亿。橐龠圈匡,镕炼消息。我之司智,初不尔啬。不守以愚,覆为汝贼。既赋汝形,辅之聪明。盍求世师,资适攸宜?胡然抗志,遐想前烈?倚梯青冥,举足斯跌。韬尔智斧,无为自伐。凿窍太繁,天和乃泄。利径前诱,多逢覆辙。名肠内煎,外火非热。今哀汝穷,将厚汝愚。剔去刚健,纳之柔濡。塞前窍之伤痍兮,招太和而与居。贳以待人兮,急以自拘。道存壶奥,无示四隅。轧物之势不作兮,见伤之机自无。汝不善用,吾焉啬乎?且夫贞而腾气者膴膴,健而垂精者昊昊。我居其中,犹轮是蹈。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裸鳞蜚走,灌莽苞皂。乃牙乃甲,乃血乃剖。阳荣阴悴,生濡死槁。各乘气化,不以意造。赋大运兮无有淑恶,彼多方兮自生丑好。尔奚不德馀以骤壮,姑尤我以速老耶?观汝百为,又或不然。赤子哇哇,忽其能言。亦既名物,几时蹁跹。春耕其丘,投种之日,释耒而叹,何时实栗?望所未至,谓馀舒舒。欲其久留,谓我瞥如。我一子二,谁之曲与?彼蒹葭之苍苍兮,霜霰苦而中坚。松竹之皲皴索箨兮,不若榯笋之可怜。纳材苇而构明堂兮,固容消而力完。扬且之皙兮,不可以常然,当锡尔以老成。苍眉皓髯,山立时行。去敌气与矜色兮,噤危言以端诚。俾人望之,侮黯不生。尔之所得,孰与壮多?不善处老,问馀而何?”

  授教而回,蘧蘧形开。向之威神,孰为来哉?乃遽衣促盥,端虑涤想。委佩低管簪,持簿叩颡而言曰:“楚臣《天问》不酬,今臣过幸,一献三售。始厚以愚,终期以寿。忘上问之罪,灌已然之咎。心增故术,腹饱新授。驰神清元,拜手稽首。”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大运无有淑恶多方生丑

赋 ( 賦 ) fù
赋 [ fù ]
  1. 旧指田地税:田~。~税。
  2.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3. 念诗或作诗:登高~诗。
  4.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予。~有。天~。禀~。
  5. 古同“”,铺陈,分布。
大运(大運)dà yùn
(1).谓天命,上天的旨意。《史记·天官书》:“日月晕适,云气,此天之客气,其发见亦有大运。”《后汉书·明帝纪》:“朕承大运,继体守文。”《隋书·天文志下》:“后 宣武 继崩, 高祖 以大运代起。” 明 归有光 《史称安隗素行何如》:“岂非其节有餘而权不足,回斡大运、拨乱反正之方有所短耶?”
(2).指天体的运行。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二:“ 蓐收 肃金气,西陆弦海月……良辰竟何许,大运有沦忽。” 王琦 注:“大运,天运也。” 明 高启 《寓感》诗之三:“阳和既代序,严霜变肃辰。大运有自然,彼苍非不仁。”
(3).犹时运。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诗之九:“相逢藩篱雀,笑彼在尘泥;大运有时屈,壮志难与谐。”
(4).指好运。《红楼梦》第四三回:“你这么个阿物儿,也忒行了大运了。”
(5).旧时星命术士谓人之运命十年一大变,称大运。大运用干支标记,各领五年。见 宋 昙莹 《珞琭子赋》卷上。  ——《漢語大詞典》
兮 xī《國語辭典》

兮 [ xī ]

  1. 用于句中或句末,相当于「啊」:➊ ​ 表示感叹的语气。《诗经·唐风·绸缪》:「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➋ ​ 表示赞叹、肯定的语气。《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无有(無有)wú yǒu
(1).没有。《书·洪范》:“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 孔 传:“言无有乱为私好恶,动必循先王之道路。”《老子》:“絶巧弃利,盗贼无有。”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朝廷清明,无有欺蔽。”《龙图耳录》第九一回:“这有何难?我只问你烧柴预备下了无有?”京剧《乌龙院》第三场:“众街坊:无有讲什么,不过是闲谈而已。”
(2).指匮乏。 汉 焦赣 《易林·讼之噬嗑》:“民不安处,年飢无有。”《通典·食货九》:“裂疋为尺,以济无有。”
(3).犹无比。 汉 枚乘 《七发》:“既登 景夷 之臺,南望 荆山 ,北望 汝海 ,左 江 右湖,其乐无有。” 唐 李峤 《汾阴行》:“声明动天乐无有,千秋万岁南山寿。”
(4).无与有。指贫与富。《通典·食货三》:“九则无有相贷,十则疾病相救。”
(5).指不见形相的东西。《老子》:“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河上公 注:“无有,谓道也。”《吕氏春秋·审分》:“清静以公,神通乎六合,德耀乎海外,意观乎无穷,誉流乎无止,此之定性於大湫,命之曰无有。” 高诱 注:“无有,无形也。道无形,无形言得道也。”  ——《漢語大詞典》
淑恶(淑惡)shū è
善恶。 唐 刘禹锡 《何卜赋》:“谅淑恶之同出兮,顾所丁之若何!” 唐 刘禹锡 《问大钧赋》:“赋大运兮无有淑恶,彼多方兮自生丑好。”  ——《漢語大詞典》
彼 bǐ《國語辭典》

彼 [ bǐ ]

  1. 那、那个、那里。与「此」相对。如:「彼时」、「彼处」、「厚此薄彼」。《战国策·赵策》:「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文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横此大江,淹彼南汜。」
  2. 他。如:「彼等」、「彼辈」、「知己知彼」。《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悟而赎我,是知己。」唐·韩愈〈师说〉:「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多方 duō fāng
(1).泛指众邦国。《书·泰誓下》:“维我 有周 ,诞受多方。” 孔 传:“多方,众方之国。”《书·多方》:“王若曰,猷,告尔四国多方。”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释〈尚书〉‘多方’》:“今按:方者, 殷 周 称邦国之辞……多方谓多国多邦,盖无可疑。”
(2).多种方法。《左传·昭公三十年》:“若为三师以肄焉,一师至,彼必皆出。彼出则归,彼归则出, 楚 必道敝。亟肄以罢之,多方以误之,既罢而后以三军继之,必大克之。”《魏书·阳固传》:“时 世宗 广访得失, 固 上讜言表曰:‘臣闻为治不在多方,在於力行而已。’” 唐 韩愈 《王公神道碑铭》:“时疫旱甚,人死亡且尽,公至,多方救活,天遂雨,疫定。” 金 王若虚 《孟子辨惑》:“天下之人,不能皆上性,君子多方教人,要以趋於善而已。”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屡次特遣大臣察勘,多方賑济。”
(3).多端,多方面。《墨子·公孟》:“人之所得於病者多方,有得之寒暑,有得之劳苦。”《楚辞·九辩》:“心怵惕而震盪兮,何所忧之多方。” 朱熹 集注:“方,犹端也。”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一》:“道以多歧亡羊,学以多方丧生。”
(4).学识渊博。《庄子·天下》:“ 惠施 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漢語大詞典》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生丑(生丑)
汲冢周书天有常性人有常顺顺在可变性在不改不改可因因在好恶好恶生变变习生常常则生丑丑命生德  ——《韵府拾遗 有韵》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